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倾听历史的回音.ppt
17页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梁启超 倾听历史的回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疏通大意 2、把握文章的议论层次,理解文章 的主旨 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法 来阐述道理 4、激发我们为祖国富强而积极进取 的精神 梁启超(1873—1929) • 字卓如,号任公,别 号饮冰室主人等广 东新会人他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著名政治家活动家 、思想家、文学家、 学者他的一生,经 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 时期 ——梁启超故居 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 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 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 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 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 、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 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 、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 之一,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 当时,大清王朝处于被列强瓜分的惨境 ,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当时年仅27岁的 作者在文中揭露了老朽当权者的昏庸误 国,歌颂改良主义的政治理想,激励青 年发愤图强。
变革现实,表现了作者挚 诚热烈、乐观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 给下列字注音: 恶 怯懦 苟且 瘠牛 澌亡 翘足 鹰隼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wū qi nu gǒu j sī qio sǔn y xng 少年中国说 (第一段)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 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 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 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 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 在 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张口就 叫老大帝国,再张口还是叫老大帝国 这种言论,大概是沿袭着西洋人的 说法翻译过来的唉!我们中国难道 果真是老了吗?我梁启超说:不!这 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我的心目 中只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提出全文的论点提出全文的论点 第二段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 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 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 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 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 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 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 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 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 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 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 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要想说国家的老与少,请让我先来说一说人的老与少老年人 常常喜欢回忆过去,少年人则常常喜欢考虑将来由于回忆过去, 所以产生留恋之心;由于考虑将来,所以产生希望之心由于留恋 ,所以保守;由于希望,所以进取由于保守,所以永远陈旧;由 于进取,所以日日更新由于回忆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已经经 历的,所以只知道照惯例办事;由于思考未来,各种事情都是他所 未经历的,因此常常敢于破格。
老年人常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常喜 欢行乐因为多忧愁,所以容易灰心;因为要行乐,所以产生旺盛 的生气因为灰心,所以怯懦;因为气盛,所以豪壮因为怯懦, 所以只能苟且;因为豪壮,所以敢于冒险因为苟且因循,所以必 定使社会走向死亡;因为敢于冒险,所以能够创造世界老年人常 常厌事,少年人常常喜欢任事因为厌于事,所以常常觉得天下一 切事情都无可作为;因为好任事,所以常常觉得天下一切事情都无 不可为老年人如夕阳残照少年人如朝旭初阳老年人如瘦瘠的 老牛,少年人如初生的虎犊这些是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的大 致情况梁启超说:人固然有这种不同,国家也应当如此 第二段:第二段: 用老年人和少年的不同用老年人和少年的不同 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 1.欲言国之老少,先言人之老少总起,中心句 ) ①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留恋心 保守 惟知照例 希望心 进取 常敢破例 2.对比,逐层深入展现老人与少年的性格特点分述) ②②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灰心灰心 怯懦怯懦 苟且苟且 灭灭世界世界 盛气盛气 豪壮豪壮 冒险冒险 造造世界世界 ③③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事无可为事无可为事事无不可无不可为为 3. 3.总结性格,以人喻国总结性格,以人喻国 老年人:夕阳、瘠牛老年人:夕阳、瘠牛 少年人:朝阳,乳虎少年人:朝阳,乳虎 比比 喻喻 对对 比比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 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 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 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 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 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 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 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 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造成今天衰老腐朽中国的,是中国衰老腐朽人的罪孽创建未来的 少年中国的,是中国少年一代的责任。
那些衰老腐朽的人有什么可 说的,他们告别世界的日子不远了,而我们少年才是新来并将与世 界结缘假如使全国的少年果真成为充满朝气的少年,那么我们中 国作为未来的国家,它的进步是不可限量的,假如全国的少年也变 成衰老腐朽的人,那我们中国就会成为从前那样的国家,它的灭亡 不久就要到来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 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 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 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 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 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 雄鹰隼鸟搌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 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 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 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第三段 论证中国少年的历史责任,展望论证中国少年的历史责任,展望 中国美好的前途,号召少年们担负起中国美好的前途,号召少年们担负起 振兴祖国的责任。
振兴祖国的责任 第一层:阐明中国少年肩负重任第一层:阐明中国少年肩负重任 第二层:展望少年中国的未来第二层:展望少年中国的未来 三、创建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三、创建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①未来中国,全在少年——中国少年肩负兴国重任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 于地球这八个方面层层递进论述)(反复、排比) ②讴歌少年中国前途无量比喻、对偶) 波澜壮阔、声威惊世、冲天气势; 灿烂威猛、壮美奇丽的形象 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少年中国应由生机勃勃、顶天 立地的中国少年来创造!——最后两句既赞颂少年中 国,也讴歌中国少年,两者前途、命运密不可分 比 喻 “红日初升” 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河出伏流” 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 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 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 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 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 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 情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 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 重任,发愤图强,表现作者热切 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 来满怀希望。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少年中国说》原文结尾: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 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 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 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 作者附识 时隔一个世纪,我们 目送着一个改良主义知识分子的哀伤的背影, 也 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奋发有为的脊梁 • 其:难道 • 恶:感叹词,表反对 • 老:年老 • 再:又 • 是:这 • 既:已经;既往:以往 • 唯:只 • 灭:使……灭亡 • 造:使……创造 重要实词 • 厌:讨厌;满足 • 为:做 • 固:本来 • 宜:应该 • 然:这样 • 冤业:佛教用语,罪过 • 老朽:封建统治者 • 量:估量 • 硎:磨刀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