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020考研:《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pdf
12页1、新闻信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需要罗马的消息,于是有人抄录了政府公报,分送各地并领取薪金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又称“新闻书”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有一些居住在意大利罗马的人,向另一些居住在远离首都之地的人写信提供新闻,并受到雇佣不断地向商人和政治领袖写信提供情报,还把机密的新闻信件的副本提供给一些有关的人2、威尼斯公报欧洲的手抄新闻可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也称为威尼斯公报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威尼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是当时西欧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和交通、贸易中心各国商贾、达官贵人、金融客云集此地为了满足这些人对信息的需求,威尼斯出现了一批专门收集及传播物价、商情、金融、交通、气象、政治、军事等各类信息的人他们自己收集最新的消息,自己抄写,自己发行,以此为职业谋生。
这些自集、自刊新闻为生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新闻记者世界上最早有固定名称的报纸诞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初为手抄1566 年开始单张印刷出售以登载商业行情、航船日期、天气变化等为主中国百科大辞典3、安莎通讯社 | 精. | 品. | 可. | 编. | 辑. | 学. | 习. | 资. | 料. * | * | * | * | | 欢. | 迎. | 下. | 载. 第 1 页,共 12 页全国报业联合社(AgenziaNazionaleStampaAssociata,ANSA) ,缩写音译为安莎社,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5 年,总部设在罗马使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对外发布新闻和评论文章安莎通讯社简称安莎社,1945 年由意大利57 家日报联合组成,实际是半官方通讯社,总部设在罗马客观”和“事实素材”丰富是安莎社新闻的主要特色安莎社使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对外发布新闻和评论文章新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贸和市场信息、旅游、文化体育、科技、社会等方面安莎通讯社全称全国报纸联合通讯社,简称安莎社,1945 年由意大利57 家日报联合组成,实际是半官方通讯社。
意大利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的重要新闻与消息,通常都是由它发布的前身是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斯蒂法尼通讯社机构简介 ) 该社总部设在罗马,总社设有编辑部、行政部、人事部、商业部、技术部、电脑中心和摄影图片部七大部,每天24 小时用意、法、英、西4 种文字向国内外播发新闻此外还发行宗教专题新闻稿和其它专题材料其主要供稿对象是中美和南美地区 机构组成 ) “客观”和“事实素材”丰富是安莎社新闻的主要特色,它很少播发评论性新闻,一般通过取舍内容来表达其观点新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贸和市场信息、旅游、文化体育、科技、社会等方面近年来安莎社对其新闻作了很大改革,加强了新闻预报、国内外简讯、报刊摘要、外贸与市场行情、出口商品形势分析、外汇汇率等栏目,并大大加强了经济新闻与信息的报道主要特色 ) 安莎社同世界67 家通讯社签有交换和使用新闻的合同,包括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和路透社等该社同新华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1963 年两社签订了互相提供图片的合同1971 年相互派常驻记者 1978 年签订两社新闻合作协定机构合作 ) 安莎社同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多家媒体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1963 年他们同新华社签订了互相提供新闻图片的合同,1971 年互派常驻记者,1978 年又签订了新闻合作协定。
| 精. | 品. | 可. | 编. | 辑. | 学. | 习. | 资. | 料. * | * | * | * | | 欢. | 迎. | 下. | 载. 第 2 页,共 12 页安莎社前社长塞尔焦?莱普里和前董事长格朗佐托曾先后数次访问新华社新华社几任社长穆青、郭超人和田聪明也不止一次访问过安莎社早在 1968 年, 安莎社就建立了驻北京分社,据说第一位驻京记者是一位年逾花甲且十分能干的老头,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建社初期千头万绪的工作都被轻易化解那时,现任社长那塔里刚刚进入安莎社,开始了报道国际新闻的第一步安莎社同中国的关系) 4、奥逊?威尔斯奥逊?威尔斯 (OrsonWelles),1915年 5 月 6 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1985 年 10 月 10 日逝世于洛杉矶,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作为演员,他参与了一百多部电影(包括配音 );作为编剧,他写了42 个剧本 ;作为导演,他执导了近40 部影片 1975 年, AFI 授予威尔斯终身成就奖,不过,奥逊?威尔斯对于电影的贡献,令无数后人仰望,这远远胜过任何荣誉个人评价:威尔斯认为“历史是短暂的”。
生活在20 世纪也好, 18 世纪也好,其实和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电影手册影评人让杜马其(JeanDomarchi)称威尔斯为“来自十六世纪的人”,把他比作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蒙田威尔斯不置可否,却说如果让他自由选择生活在某一个时代,他会选择十二世纪他一生的悲剧就是一个中古世纪的骑士的悲剧如果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威尔斯永远不合时宜他向比他强大得多的体制挑战,结果必然遍体鳞伤如果来考察威尔斯电影生涯中主演并导演的角色,会发现相当多角色的命运与他本人的经历极为相似, 凯恩、迈克尔?奥哈拉 (MichaelOHara)、 查尔斯?兰金(CharlesRankin)、 弗兰兹?金德勒 (FranzKindler)、谢里夫?奎林(SheriffQuinlin)、福斯塔夫甚至包括奥塞罗都在心理意义上是个失败者,哪怕他们在表面上看来可能强大无比,但都并不是自己所幻想成的那样,他们最后的结局是彻底的坍塌毁灭 | 精. | 品. | 可. | 编. | 辑. | 学. | 习. | 资. | 料. * | * | * | * | | 欢. | 迎. | 下. | 载. 第 3 页,共 12 页从一方面看来,这便是威尔斯自身的写照。
他过强的统治欲望和常人难及的天赋恰恰是毁灭自己的内在动力可以这么说,左右威尔斯一生的外部力量有三种,一方来自好莱坞的权势人物,比如赫斯特及相关力量 ;一方来自公众,威尔斯的可悲之处在于他的作品始终无法吸引大量观众入场,获得商业时代在电影界立足的基础票房,这又导致他不会受第一种力量的青睐;第三方来自评论界,以巴赞为代表的欧洲影评人率先“重新认识”威尔斯,他高度评价威尔斯是“20 世纪美国的文艺复兴人士”,盛赞威尔斯是那种追求只存在于艺术创作之中的圣杯的艺术家然而自评论界获得的声誉并无助于他再获得像公民凯恩那样拍片的机会特吕弗说,“(威尔斯 )真正的悲剧在于30 年来他花了那么多时间同权力无边的制片人打交道,他们请他抽雪茄烟,却连一百英尺的胶片都不舍得给他在英国电影刊物画面与音响每隔十年的史上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评选中,威尔斯和 公民凯恩几乎总是双双位居第一5、泰德?特纳特德?特纳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的创办者, 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 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电视频道,1991 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2001 年担任美国时代华纳的副董事长,个人资产高达48 亿美元,在美国超级富豪中排名第26 位。
简介:泰德?特纳(TedTurner),是特纳广播公司的创始人,旗下最著名的媒体当属CNN 娱乐,他曾经是好莱坞著名影星的丈夫,拥有三万多头野牛(是世界上拥有野牛最多的人),上过 91 次杂志封面,有400 件帆船赛获胜奖品,以及34 份各类学校给予的名誉学位证书,至于媒体封的名号,就更数不胜数泰德?特纳,媒体行业最后一位具有革命精神和创意的斗士,他创办的CNN ,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民众和政府的关系毫无疑问,泰德?特纳是一位千年难遇的传媒大亨,他也是进行人类行为复杂性研究的一桩经典个案 | 精. | 品. | 可. | 编. | 辑. | 学. | 习. | 资. | 料. * | * | * | * | | 欢. | 迎. | 下. | 载. 第 4 页,共 12 页从莫斯科到美国的安科雷季,CNN 电视台每天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着新闻直播这家在全球设有30 多个演播室的电视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同时也是赢利最多的电视台泰德?特纳当年创建 CNN 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在人们心目中,他是精明的企业家、亿万富翁、帆船比赛冠军,但在这层堂皇的外壳下隐藏着的是一个脆弱、冲动、爱想入非非的人不管你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他都是一个值得你去了解的人。
6、NTSCNTSC 是 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美国 )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 负责开发一套美国标准电视广播传输和接收协议此外还有两套标准:逐行倒相(PAL) 和顺序与存色彩电视系统(SECAM) ,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NTSC 标准从他们产生以来除了增加了色彩信号的新参数之外没有太大的变化NTSC 信号是不能直接兼容于计算机系统的7、汤姆?布罗考汤姆?布罗考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新闻主播20 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晚间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是NBC 保证收视率的一张王牌,而他本人更是获奖无数汤姆?布罗考,美国最著名的新闻人士之一,获得过新闻报道的各项大奖:两次杜邦奖,一次皮博迪奖以及数次埃米金像奖从1976 年到 1981年,他在 NBC 主持“今日”节目1983 年以来,他是NBC “每晚和汤姆?布罗考一起看新闻”节目的唯一主持人和总编辑在读者的强烈要求和积极参与之下,布罗考写出了精彩的续集:美国最伟大的一代如是说这是一个在真实的信件的基础上写成的、互动的文本正如作者所说:“我写了一本有关美国人的书,而很多美国人写来了回信。
在这本书里,你会直接收到最伟大一代和他们孩子的信;在最伟大的一代和他们的家人倾诉时,有一些是第一次,你会听到很多心声和很多的故事 | 精. | 品. | 可. | 编. | 辑. | 学. | 习. | 资. | 料. * | * | * | * | | 欢. | 迎. | 下. | 载. 第 5 页,共 12 页他视角独特, 见解深刻, 语言优美而朴实1984年,在诺曼底登陆日40 周年之际, 他赴法国采访,深受触动在酝酿了15 年,上百次采访、收集上百封信年之后,他写出了美国最伟大的一代;一本一代人传奇人生的总集,一部用许多人物的经历勾画出的历史,经纬交织,形成了一幅气势恢弘、发人深省的画卷续集美国最伟大的一代如是说同样精彩人物成就 ) 8、丹?拉瑟1962 年,丹?拉瑟在休斯顿CBS 联盟电视台KTRH 电视台工作期间,德克萨斯州海岸发生了一次特大飓风,他独自一人在加尔维斯气象大楼进行现场报道,当海水升到他现场报道的大楼二楼时,他仍然站在摄像机前,三天没有离开麦克风他顽强的工作作风与报道能力受到了观众的赞扬,称他是“休斯顿旋风”CBS 也因此特别聘用了这次灾难报道中表现出众的拉瑟。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新闻”是丹?拉瑟的座右铭 ;不畏艰险,报道独家新闻、重要新闻,是丹?拉瑟一向的工作作风在此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拉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电视台播音员成为CBS 的明星记者他以现场即席报道著称在长达30 多年的广播电视记者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做过多次高水平的现场报道1972 年他和克朗凯特一起随尼克松总统访华;相隔 10 多年后,他又来中国报道改革开放、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他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做过战地采访,如报道越战事件、化妆进入阿富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