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肿瘤二1教学材料.ppt
33页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并熟练应用2.掌握纤维腺瘤和腺癌的一般特征3.掌握转移癌的特点4.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5.掌握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一般特点间叶组织肿瘤(一)良性间叶组织肿瘤1 1、纤维瘤、纤维瘤 FibromaFibroma 真性纤维瘤少见 常见于皮下,有包膜 切面灰白、编织状、质韧 生长缓慢,切除后不复发附:瘤样纤维组织增生附:瘤样纤维组织增生 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病变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病变 四肢、腹壁多见四肢、腹壁多见 无包膜、浸润性生长无包膜、浸润性生长 切除不干净可复发切除不干净可复发 不转移不转移韧带状瘤韧带状瘤2、脂肪瘤(lipoma)部位:最常见的部位为背、肩、颈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组织大体:为扁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质地柔软,切面色淡黄镜下:结构与正常脂肪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包膜瘤组织有不均等的纤维组织间隔存在 3、脉管瘤可分为血管瘤(hemangioma)及淋巴管瘤(lymphangioma)两类 A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发生,故常见于儿童 部位:以皮肤为多见 大体: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 皮肤或粘膜新鲜红肿块 内脏呈结节状 镜下:一般分为毛细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血窦构成)及混合型血管瘤(即二种改变并存)三种。
真皮血管瘤真皮血管瘤肝血管瘤肝血管瘤B、淋巴管瘤部位:好发颈部,腹股沟,口腔等镜下: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淋巴管可呈囊性扩大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状水瘤多见于小儿4、平滑肌瘤(leiomyoma)部位: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大体:多呈球形,边界清,切面灰白,编织状镜下: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构成成束状,互相编织,核呈长杆状,两端钝圆,核分裂像少见平滑肌瘤(leiomyoma)(二)、恶性间叶组织肿瘤Sarcoma病变特点:1)多发生于青少年2)肉眼:A体积常较大,质软,切面多呈灰红色,均质性,湿润,外观多呈鱼肉状B可挤压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C易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3)镜下:A肉瘤细胞大多弥漫排列,不形成细胞巢,与间质分界不清,B网状纤维染色可见肉瘤细胞间存在网状纤维C肿瘤间质的结缔组织少,但血管较丰富4)多经血道转移癌和肉瘤癌和肉瘤的区别的区别癌肉瘤组织来源发病率大体特点组织学特征网状纤维转移上皮组织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后的成人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多经淋巴道转移间叶组织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多经血道转移癌与肉瘤癌与肉瘤1、纤维肉瘤(fibrosarcoma)特点:A以四肢皮下组织为多见,(深部)B好的纤维肉瘤细胞多呈梭形,异型性小,与纤维瘤有些相似;分化差的纤维肉瘤则有明显的异型性C预后:纤维肉瘤分化好者生长慢,转移及复发较少见;分化差者生长快,易发生转移,切除后易复发2、脂肪肉瘤(liposarcoma)1)多发生于大腿及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2)瘤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3)肉眼观,大多数肿瘤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常有一层假包膜,亦可呈粘液性外观,或均匀一致呈鱼肉样4)本瘤的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可见分化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或异型性明显的脂肪母细胞,胞浆内可见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5)分型:高分化脂肉、粘液样型脂肪肉瘤、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