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者无疆(四题).pdf
4页一、印象埃及埃及注定是相思很久一见倾心的恋人在我酝酿这段行程前, 已经完成情感的时空出游,因为古老生息的尼罗河,久久藏于我案头的书本在我走完这段行程后,一直处于时空穿越的剪刀差,因为梦幻深情的地中海,轻轻摇曳于我远行的梦中我想,关于埃及的文字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她已经被亿万相思成灾的旅人深耕,嵌进了烟熏火燎的岁月她一直以站者的姿态,书写古老 曾经的文明古国,日月星辰, 山川河流,如纸莎草画,比中国造纸术还要早上千年的纹理,就这样摊开,灼灼的智慧,在时间的运河上,关注细节我只能以匍匐的姿态向她靠拢,成全相思已久、曾经相望的梦境远古的传说不老的文明她很古老, 如同一张发黄的明信片,褶皱的彩绘, 追溯到 4000 年前古王国 当时盛极一时的尼罗河流域,滋养了万千生灵最强盛的新王国时期,版图遍及今埃及、西奈半岛、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完成法老构建的政治堡垒和商业中心在这一片苍茫雄浑的金黄土地上, 古埃及,一睡就是3000 年 公元前 332 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灭了波斯王朝,美丽的希腊化时代开启亚历山大,地中海的明珠,成了托勒密王朝的新据点此刻,来了一个女人,一个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女人,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吞噬了两位王者的心。
她是尼罗河畔的一条花蛇,一条艳极群芳的花蛇,三十八载绚丽花季,被一条小蛇吞噬了传奇的一生,戛然而止这是公元前31 年,埃及王国灭亡了,成为东罗马帝国的行省古埃及的精神也随之消失,留下了金字塔、 神像、博物馆、 帝王谷、方尖碑 ,,有些文明在沉睡,有些文明在苏醒我两次去了金字塔,一晨一昏,看朝阳和夕阳带着思维里的记忆符号,在驼铃舞动的沙丘, 膜拜 4000 年的岁月沧桑 狮身人面像的背影,定格在我粉色纱巾的扬扬风中,勾勒成巨型的轮廓背后,是胡夫祖孙三代的金字塔,屹立在吉萨古城的边缘,233 米, 10 万工人30 年的时间,在无边的平林沙漠,是历史规格的高度,望尘莫及了在埃及,胡夫金字塔不是个案,类似的金字塔大大小小有九十多座,在阳光的照耀下,亮出历史的光泽,被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信仰的人群抚摩、朝拜、惊喜、思念帝王谷在我情绪弥漫的时候展示在了面前走进帝王谷, 卢克索的 “露天博物馆” ,在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大峡谷中,六十四位法老粉墨登场、华丽谢幕 彩色壁画、 象形文字, 长蛇、鸳鸟,神猫、神鹰,色彩明艳的图腾,想象当年的奢华,掩埋了多少经得住推敲的秘密呵,让时光长叹我的蛊惑来自于女王谷中女王殿,古埃及首位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她就长眠于这座三层的建筑中。
沿着长长石阶,走向礼堂式的长廊,有女子的优雅气韵,飘来,淡黄色的神柱,似乎,如兰呼吸尚在沉思在午后暴晒的阳光下,这位女子,在男权的埃及王国,该是何等聪明伶俐,深谙权术,才能护佑这一片土地繁华富庶?难道真的是太阳神阿蒙之女?还是埃及历史上必然的昙花一现?不缺乏神话的土壤,就这样不停地创造着奇迹哈特谢普苏特的突然失踪,也成了千年不解的秘密埃及人不知,世人不知她就如一出密谋许久的故事,突然间没了结局不知道埃及的土地上藏着多少神庙和方尖碑?廊柱、塔门、浮雕,一个门进去,另一个门出来,关于神,关于图腾,晴空大地都是雕刻家和彩绘家的艺术盛宴而我,只深深记住了去卡纳克神庙路上看到的门农石像,两尊像,风烛残年对于埃及的镌刻,这两尊像显然太弱小,在我心里,却是针尖的刻度,是因为灼痛于瞬息消失的光芒相比较而言,卢克索神庙伟岸多了,她是古埃及法老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至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规模空前此时,你会爱上拉美西斯二世,因为他的影像很美,似乾隆王,在位六十年,内外双修,功勋卓著那时,他们驾御了天文、星象、地理、数学、物理庞大的科学体系那时,以现代人的眼界,依然是无法触及的高度,我们只能以神祗或权术敷衍解不开的谜团。
埃及博物馆,三十多万件文物,装载着每一位朝圣者都想觑见的秘密,远至希腊和罗马的曾经尽管她敞开心怀,却总是穿不透浩繁的文明碎片,在纸莎草纸文献上,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一一复述就这样躺着、竖着,太多了,只能封存着神秘的宗教朝圣豁达的人生景仰她很神秘,方厅、拱顶、宣礼塔拼接的清真寺,伊斯兰古典建筑美学,蕴藉悠远长长瘦瘦的屋顶,迎接一千三百多年的尘沙漫卷,一页一页翻开正好斋月,在埃及你可以听见伊斯兰教经一天五次在城中广播,如警报声,声声而来,你的心会一阵阵发紧驴车和马车在街衢穿行, 94% 的人,朝着一个方向,跪拜,一天五十次的虔诚,执着于心,这是巨大而高密度的信仰伊斯兰教,已经成了埃及人的生活方式,纳入到每一个生活镜头,他们是温和的逊尼派,主张和平,与少量的基督徒共处,不排异,世世代代一起生息他们相信死后复生, 尊重死亡的每一个姿态,等待在另一个世界灵肉的结合上至达官,下至黎民,一致尊崇死亡的约定躺在黄金、宝石镶嵌棺椁里的木乃伊,身符绿色石头做成圣甲虫或人心的形状,是埃及尚神的一个符号,是他们尊重死亡的一种具象数千年,灵魂因有了栖身之处而没有被外界打扰,可以依旧鲜活,让世人得以解析一段滚烫的历史源流。
开罗老城,公元十世纪就已经袒露在黄沙地上,任其繁华落尽一条城河,懒洋洋地睡在阳光下、月光下,在都市热闹的喧嚣中,阅读经久不去的真诚土著的长袍面纱,神色祥宁,穿越拥挤的小巷,黑的、白的、咖啡的,色彩素雅黯淡,与老烟馆、老店铺、老书店浑然一体 酒肆卖着类似酒的饮料,还有火烤的阿拉伯饼; 烟馆卖水烟, 五个埃镑可以消遣一段时光, 湿烟草加了水果干丝,放进 nargileh的盛器里, 燃烧的木炭点燃,过滤的烟草进了心扉,淡淡透过每一个细胞这个城,没有洗刷,泥土的芳香,开诚布公或许已经陈旧,终将不老邻座,是一群赶赴西藏的自驾车族,昆明人,准备二十天完成天堑之旅,这是他们离开昆明的第一站在两支玫瑰的无声问候中,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旅人,我的矜持与拉姆的奔放,似乎是两种文化的对峙,而邻座的旅人亦静亦动倒是相得益彰来杯啤酒吧,我们歌舞,在群山围绕的激情殿堂,从此,天涯咫尺有一扎 carlsberg chill端过来,拉姆一饮而尽,开始在人群种穿梭carlsberg chill的味道让艳遇有了一点感觉,在古城和河水的背景下,诗意盎然地绽放激情不管熟悉还是陌生,开始毫无芥蒂地碰撞有歌者, 有烈酒, 有微醺或妩媚的脸,让丽江的夜妖娆而多姿。
此刻,外面已下起了小雨,潮湿的石板路带着一点点忧伤,所有的人群醉在一片剥落的狂欢中,除了干净的思想本身,彻头彻尾卸去了矫情,不再有杂念酒精的力量催着我离开,拉姆拉着我, 一声声叫着姐, 我再次落座, 竟然有离别的感伤,他乡遇故知的心动有陌生朋友坚持要送回住处,我婉言拒绝了独自行走,在这样的夜色中,是一种道不明的美丽享受已是凌晨一时,依然有店铺开着,在我细碎的脚步声中,诉说着这个古城光怪陆离的神奇传说,谁知他乡异乡,去年今年?古城该是天天如此惊艳的轮回吧!四方街的篝火已经熄灭了,梦境还没开始情锁丽江很多朋友说,丽江是唯一值得再去的古城,在我住了一星期后准备离开,突然感觉这是一个不能简单离去的地方记得某位俄国人在不得不离开丽江后说:离开丽江的念头对我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漂泊到丽江安居,娶妻生子,在这里营生并当成了此生的皈依于是,我更明白了丽江在她的民族风情后,为什么包容了那么多的文化元素和异域情怀早晨的清新露水,午后的绵软阳光,傍晚的透亮夕阳,牵引着夜晚疯狂而沸腾的酒吧心情,大吞吐地暗示着你可以慢下来,慢到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脉搏,慢到可以感受心底的释放节奏丽江的白天犹如温婉而轻灵的仙子,夜晚的丽江又如俊俏而泼辣的少妇,那种狂风骤雨般的翻转让你解不透她的神秘。
而在丽江的每一寸版图上,都有你咀嚼不透的生命纹理在我离开前, 再次赶去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 , 那场浓缩丽江文化的原生态表演,应该说,我从来没有观看过这样令人动情的演出,你会张开每一个细胞来聆听、来观摩这样一群人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诠释着这样的一种文化,那是不会消逝的声音, 不会远去的铁骑,不敢丢失的记忆在红色的沙丘背景后,是流动的雪山,不经意契合在人为的场景中,是造化与人类融洽的登峰造极我随着人群到山顶祈福,我相信,这样的膜拜与神灵的距离是最近的,我相信,这一刻的我是最虔诚的在离开丽江的最后一个夜晚,我像一位贪婪的赌徒,徘徊在每一个站点,揣满灯红酒绿的心灵奢华,远远地望着人间,放逐自己,在神灵前接触与心最相近的那一处吻合一张发黄的地图告诉我, 这一块古老而又温润的净土,依然吸引着万千游人不知疲倦地寻梦,而我,也在这样的梦境中游弋,感受这个古城最原始的力量四、柳荫巷里寻贵族――水墨南浔对江南女子来说,最大的江南是生活在江南,对水乡的依恋更是江南的江南走过运河沿线的同里、乌镇、周庄、西塘,在近乎海平面的低洼之地,氤氲润湿,遁乎丽山秀水,心情便是加倍的柔软你的步伐,定是被依了去,久久不肯出来的。
对南浔的走去,不仅仅因为古运河南浔是安静的我与友人的步伐,进入南浔古巷的时候,正是晌午时分太阳毒辣辣地拍打在粉墙青瓦上,有噼啪的热浪滚来虽是周末,青石巷道的旅人亦是少得稀薄有几位上海来的行人,撑着小姐伞一步三摇走在前面,偶尔飘出几句地道的上海阿拉语这样的天气,连声音都是慢悠悠的,怕是惊动了脊背上的汗珠廊棚下,一线儿坐着买卖的小商贩,亦是不紧不慢地打盹,也见自个儿喝着冰镇饮料或是雪糕的打趣的话儿是有,便是对着河里的船娘,喂哎一声,算是打个招呼,或者询问行情的船娘青布衫,小斗笠,胖乎乎,红黑的太阳色,伊呀呀呀地摇橹,桨声?g 乃,似乎循着秦淮河的方向乘船的游客亦是不多,照例是几位年轻的上海人,打着小纸扇,看着河岸的风光,寻常人家或是街坊景色,并无言语南浔地处苏杭嘉湖的中心点上,南宋以来已是 “水陆冲要之地” ,“耕桑之富, 甲于浙右”,辑里湖丝和善琏湖笔是南浔历史上的浓墨重彩这两样,都是静物,便是把南浔的静如此富有张力地呈现开来我在小莲庄的善琏湖笔行买了一些手工笔,一路行去,见着了湖笔行依然舍不得放弃,一捆一捆地置于行囊至于辑里湖丝,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辑里丝就闻名遐迩清康熙时织造的九件皇袍,便是选取辑里丝作经线制成的。
1851 年,上海商人徐荣村用南浔辑里生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一举夺得金、银大奖现在南浔旅游公司档案室, 还保存着两卷60 年前唯一没有售出的辑里湖丝,质地鲜艳如初 这一根缠绵线丝便把南浔推向了丝商巨富的历史舞台时至今日,南浔静静寥落的背后依然可以洞见曾经的鲜亮我在一家湖丝行买了些小手包、披肩、云衫,配上我那些儿旗袍刚刚好,这样的静是经得住推敲和思考的而在条石板的缝隙中,已经觑见了梧桐叶落的影子,招摇地把这样的静描绘在方圆不足3 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南浔是水墨的南浔名流自古荟萃南宋时期吴兴作为陪都的方式存在于沃土良田丰饶的太湖之滨南浔便不缺乏风雅,她的风雅来自于与南浔沾亲带故的张僧繇、智永、颜真卿、赵孟、管道升、王蒙、费丹旭,及至近代的吴昌硕,书画大鳄,一路点染,翰墨飘香,让这片弹丸之地喷薄出浓郁的水墨情怀如此,南浔以园林和藏书楼闻名天下便不足为奇了漫步鹧鸪溪畔的小莲庄,你静静地行走,穿梭在粉墙黛瓦、莲池曲桥间,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逶迤的香樟长廊、十亩荷花池,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可见刘镛祖孙三代四十多年的用心良苦作为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因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孟建湖州“莲花庄” ,故名“小莲庄” ,五曲桥正是谦卑的象征。
这样的园林是共性的,又是个案的嘉业堂藏书楼与小莲庄仅一河之隔,为刘镛之孙刘承干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 得书六十万卷, 在藏书楼全盛时期藏有宋元刊本 155 种,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1933 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