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致语用失误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分析.doc
5页导致语用失误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分析李平(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 兰州730020)【摘要】母语语用迁移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语用迁移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引起语用失误的母语语用迁移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关键词】语用迁移;语用失误;外语教学1. 前言语用迁移现象是语际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二语习得理论与语用学研究 的接口语际语用学的研究发现母语的语用迁移是影响语用能力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国 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模式和特点,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及其使用规 则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外语学习者将自己本民族的语用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 方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现象,就是母语语用迁移母语语用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语用迁 移是指由于不同语言或文化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对学习者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 进行产生促进作用的迁移现象负语用迁移则是指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排斥性或差异,对 学习者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进行跨文化交际产生干扰作用的迁移现象通常认为,负语用迁 移是造成语用失误、影响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重要因素故本文拟对引起语用失误的语用 迁移现象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2. 负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它由英国语言学者Jenny Thomas提出,专 门指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对语用意义做出不到位的理解或不恰当的反应它不是指一•般遣 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 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刘绍忠,2004)0语用失误影响语言交际的得体性 (appropriacy)o负语用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 语学习者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致使所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从而产生 的语用语言失误;二是由于学习者不了解或忽视会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套用母语 语用规则而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由于 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对方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语用失误现象, 从一个角度看是语用语言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社交语用失误因而,下文对此不再 做具体划分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深层次的错误,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破坏力比语言错误更大 正如Thomas所说,一个人犯了语言错误,充其最被看成是’说的不好(speaking badly), 语言能力较差;而如果出现了语用失误,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是行 为品质有问题(刘绍忠,2004;何日然,1997)。
了解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认识语用迁移 的影响,是提高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关键3. 导致语用失误的语用迁移现象如前所述,母语语用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而:3.1言语行为的迁移言语行为的迁移主要有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对等迁移和言语行为策略的迁移两种形式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语言除了表达其表面意义外,还可以表达“施为意义”, 即通过言语行事这些言语行为被称为"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o如,Watch out!(当 心)的言外之力就是"警告”;而I promise not to be late.({!c保证不迟到测表达“承诺”在英 语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套用母语的整个句式结构用相应的目的语形式表达出来,或将母语中的 词语逐一译为目的语殊不知有些翻译的文本虽然表层结构未变,但在目的语中却被赋予新 的言外之力如中国学生没听清对方的话,就会说“Repeat!”这虽然与uI beg your pardonw —•样表达要对方重复所说的话,但言外之力却大不相同I beg your pardon”是礼貌的 请求用语,“Repeat”却是唐突的命令之辞。
中国人见面时会问“吃了吗(Have you eaten) ? ”, 在中国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招呼用语,西方人却经常将它看成邀请而引起误会研究发现,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还经常将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迁移到目的语中 受传统文化及差序格局的影响,中国人实施“请求”行为时,或者过于直接(上级对卜•级、 长辈对晚辈),或者过于间接,经常以“暗示”方略请求别人做事而这种间接的请求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会使西方人感到十分茫然严重时,•甚至会被看成是为了达到什么不可告 人的目的(贾玉新,1997: 356-357)o中国人过于直接的请求则往往让人感到过于突兀徐 晓燕、夏伟荣(2003)对西南交大64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拒绝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中 国学生的拒绝策略深受母语影响,常采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拒绝对方,给西方人留下“过于 拘谨,态度不够明朗”之感3.2会话原则与会话蕴含的迁移Grice认为人们是遵循合作原则进行交际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 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这些准则的贯彻就有很大不同例 如,中国人追求和谐的交际氛围,讲究“万事和为贵二为了不得罪人,人们常常会违背质 量准则,讲一•些口是心非的话,或违背数量准则、相关准则,说一些含棚其辞、似是而非的 话语。
这在跨文化交际中,常给对方留下中国人“虚伪,不够诚实”的印象Grice把语言交际过程看作是说话人表达自己的意图和受话人领会这一•意图的过程(何 兆熊,2000)o意图除了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表达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话语的蕴含意义实 现的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会话蕴含是造成语用失误和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3.3礼貌策略的迁移礼貌是各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但对礼貌的认识却因文化不同而不同英国人的 礼貌讲究绅士风度,穿看不整会被视为失礼行为中国人讲究“客气”,不客气的直接接收 他人的馈赠、邀请或恭维则被看成是没礼貌的表现在礼貌准则的应用上,中国人讲究“卑 己尊人”的“谦虚”准则,而西方人重视“平等取向”的“得体原则二将母语的礼貌策略 迁移到目的语文化中,势必会造成语用失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中国人听到别人的夸 赞,常常不由自主地日贬一番但这却常常引起西方人的不快,误以为中国人怀疑自己的欣 赏能力,•甚至认为中国人虚伪据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曾设宴款待美国客人,席上说了 —番诸如“承蒙光临,不胜荣幸,备有粗馔,略表寸心,不成敬意,请多包涵”之类的客气 话,第二天译文见报后,餐馆老板极为生气,认为李鸿章诬蔑了餐馆的名声。
礼貌策略的迁移还表现在对礼貌等级的选择上一般说来,礼貌等级的选择取决于交 际双方的人际关系双方关系越密切,采纳的礼貌等级就越低,反之,关系越疏远,礼貌等 级就越高礼貌等级使用不当同样会引起误解如,一中国留学生对他的美国朋友说:“Would you please kindly open the door?”,使得美国朋友很不高兴,认为这位留学生没把自己当朋友, 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开门只是小事一桩,根本不必这么客气,更何况他们还是朋友呢3.4价值观念的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念的迁移引起的语用失误比比皆是中国人崇尚融洽、和谐的 人际关系,关怀他人被看成是一种美德然而如果将这种关怀迁移到跨文化交际中,却常常 导致语用失误,产生误会如初次见面时中国人常问及年龄、婚姻状况等以示关心,而西方 人却很反感,因为这涉及个人隐私一中国学生看到一美国老人上车,连忙将自己的座位让 出,说:“Please take my seat. You are so old.”却惹得老人很不高兴原因是中国人是过去取 向,尊重经验,因而尊老敬老;美国人则是未来取向,认为“老”是“无用”、“废物”的代 名词有些中国式的关切,如“天冷了,多穿点儿衣服”“不舒服就好好在家休息儿天”,在 独立意识很强的西方人眼里,常有好管闲事,干涉他人自由之嫌。
3.5语言文化的联想意义迁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于语言之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造成母语负溶用迁移的另一 重要因素同一词汇、同一文化现象,表面上似乎对等,但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不同民族的人 们对此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却大不相同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着“好运”、“成功”与 “高贵”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种面目狰狞的猛兽,常喻指凶猛、可怕的女人为 了避免dragon ―词可能产生的语用失误,"亚洲四小龙”被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 "Four dragons of Asia\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文化中,“白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白 象”牌电池在中国有看很好的销传量但当这种电池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却遭遇了前所未 有的失败究其原因,商标“白象”被简单的翻译成“White Elephant”而在西方,white elephant 指的是“没有价值的事物,无用而累赘的东西”试想谁会去买“无用而没有价值”的东西呢? 由此可见,将母语文化的联想意义迁移到目的语文化中势必会导致语用失误,引发交际障碍4. 语用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4.1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并重,提高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将语言的准确性作为 追求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语言的得体性的培养,致使学生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频。
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不会随着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而白然提高,而且, 学生语言能力越强,其语用失误所产生的危害越大因此,外语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 到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负语用迁移现象,帮助他们在增 进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4.2正确认识迁移的作用,克服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恐惧心理由于语用迁移会导致语用失误,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有些人“谈迁移色变”,欲除之 而后快学生因害怕语用失误的产生,对语用迁移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敢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然而,由于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差异的客观存在,语用迁移现象在所难 免外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语用迁移所造成的语用失误,让学生认识到语用 失误与外语学习中的其它语言铅误一样,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负语用迁移能证明 学生正在经历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有益的学习策略,会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新 的语用知识而且,随看国际交流的口益增多以及人们对语用迁移现象认识的提高,语用失 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危害巳有所减弱,操母语者对外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容忍度也巳大大提 高。
学生应克服对跨文化交际的恐惧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语用迁移和语用失误4.3加强文化对比,促进正语用迁移,减少负语用迁移的干扰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白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 似性反映到语言中来,就会产生文化的偶合现象外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偶合现象,促进 正迁移的发生,加速目的语的习得如“懒惰是万恶之源”、“趁热打铁”、“蓝图”的英语表 达式与汉语表达式都极为相似,分别为"Idle is the root of all eviC\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和“blueprint”等然而,由于各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不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及其 使用规则差异必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外语教师要善于利用中西方文化对比,找出 两种语言、文化间的交汇点,分析其异同,促进正语用迁移的产生,减少负语用迁移的干扰 如,在介绍圣诞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其与中国的春节的异同在学习Of course.时, 要让学生知道它与汉语的“当然”会产生不同的“会话蕴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