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doc
3页1、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2、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3、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 .广西:广西大学, 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3. [5]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 ”[D] .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12.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 [9] 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2、理论观点综述: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 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 ,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明、美感和高雅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12 年 3 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2.2012 年 4 月撰写初稿 3.2012 年 5 月修改完成主要研究内容: 1、 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二、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1)语言的合作原则(二)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三、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 (一)语音手段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2、同音法 (2)词汇手段1、词语的缩略法 2、旧词新用 3、借词的大量增加 (1)音译词(2)意译词 (3)音译兼意译 4、数字或字母代替汉语词语 5、方言词的运用 (三)语法手段1、词序的变化2、词类的发展 3、语法中的类推作用 (四)修辞手段1、隐喻的大量使用 2、借代的运用 3、仿词的出现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 (二)来源于网民自创 (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 五、网络流行语的 影响(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一些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大量信息作为参考;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及措施:首先,掌握大量与网络流行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笔记;第三,在不同年龄段网民中间做一系列问卷调查,用来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支撑论文观点;第四,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论及应用上更加严谨;最后,整理归纳所有的资料及调查数据,经指导老师的审核后完成论文,然后将资料进行保存,作为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资料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