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docx
26页2012年云南省高等 职业院校特色评估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所在专业:环境工程学院0ALLU 替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二O一二年十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一、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 •专业设置与定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原为“环境工程专业”,后根据教育部高等 学校高职高专专业指导冃录更名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于1982年开始 招生,是我国较早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点,是最早的全国大专环境教育协作 组成员和教育部环境类教指委大专指导组委员单位,现为教育部高职高专环境与 气象类教指委委员单位,也是中国环境学会大气分会理事和云南省环境学会理半 单位2002年3月被教育部遴选为第三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8年9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环 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也随Z成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并于2011年 3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三十多年来,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在深化 T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配合示范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突岀工学结合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
与高速发展的产业相比,我国的环保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尤其地处西部的云 南省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经济发展阶段,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最难以控制的阶段同时,云南将建设成国家级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 世界级锡工业及深加工基地,根据我国提倡推动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 及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产业政策,需耍大量服务于矿业和冶 金行业的环保类高技能人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耍而向云南有色冶金企业,兼顾 能源、化工、建材、造纸、医药等污染行业的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 价与环境管理等岗位等近年來,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近3年,环境监 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全国冃前已有15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立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点,而 在云南高校中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犬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师 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了环境类专业,但以“高技能人才”为培 养重点的仅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三十余年的发展,我校与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南磷集团、昆明市环 境监测站、昆明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环境监测站、昆明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十 余家相关企行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优质核心课 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合作等方而,均与相关单位合作,在金行业专家的 指导下,专业建设突出工学结合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环境监测、 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的环保高技能人才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丁 1982年开始招生,是我国较早开设的环境 工程专业教学点三十余年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培养面向云南有色冶金金业,兼顾 能源、化工、建材、造纸、医药等污染行业的高技能环保人才的总体冃标,结合 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环保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云南冶金矿业支柱产业对环保 人才的需求,环保产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等多方面调研和对相关用人单位对高职 高专环保类学生素质耍求调查的基础上,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为指导,高技能人 才培养耍求为冃标,构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 内容,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培养既具有必要的 理论知识、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环境监测、污 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H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 住、上手快”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同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过 程中,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以开展社会服务、培训鉴定、合作办学等方式建立灵 活的学校一企(行)业、学校一社会的服务体系,也带动了带动“工业分析与检 验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三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优质核心课程及教材建设3. 专业人才培养冃标(1) 人才培养冃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冃标为:努力培养既具有必耍的理论 知识、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环境监测、污染治 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且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上手快”的高技能人才2) 人才培养规格①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a. 公共基础知识具备够用的计算知识和语言文字表达知识;具有适度够用的英语听、说、读、写知识,能借助T具书翻译专业外语资料; 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知识; 具有较全的强身健体知识b. 职业基础知识具备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具备与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相关的微生物知识;具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电子、电工知识;C.职业核心知识具备与污染治理相关的环境工程知识;具备与环境监测和工业分析相关的仪器分析知识;具备分析仪器的口常维护与管理的知识。
② 毕业生职业能力a. 职业基本能力掌握丁•程图的识、读能力及制图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b. 职业核心能力大气污染治理能力;水污染治理能力;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噪声控制能力;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管理能力c. 职业发展能力工业分析:工业原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成分分析能力;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能力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③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a. 思品索质培养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 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b. 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c. 身心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具备健全的人生观和 择业观d. 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具有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尊重他人、尊老爱幼、无私 奉献、助人为乐的素质,具有诚信、敬业和创新的意识,具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 神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有色冶金企业、环保公司、监测站等相关其行业调研,完成人才培养 冃标、规格、能力分析的研究,制订提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理实一体”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德、行、 体、美诸方面,分阶段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岗位教育,培养既有理论知识, 乂有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内容划分为六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至少突出一种 岗位能力培养六个单元分别培养环境监测能力、犬气污染治理能力、水污染治 理能力、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控制能力、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能力、综合职业 能力将每个学习单元划分为若干能力点,每个能力点则由典型项冃为载体开展教 学,前五学期构建全面的环保职业岗位能力,最后一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 好或对职业岗位(群)的择业意向,由学生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三个职业岗位 (“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与环境管理”)Z—到企 (行)业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结束后提交由 实习单位签章的“职业岗位实践记录”在人才培养任何阶段,可以根据用人单 位需要,签定各种灵活的“双定生”培养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借助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职 业能力培养和岗位实训相结合,通过与昆明市及其各区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合作, 让学生参加昆明市每年定期的“烟控区”建设岗位实训及口常水质监测实训,培 养学生环境监测岗位能力和环境管理能力;通过与云南铜业集团股份公司等企业 合作,结合学校中水回用处理站和新建环境工程仿真实训宗等实训条件搭建良好 的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污染治理(水、气、渣、声)岗位能力;通过学生参与 昆明博曦环保公司等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培养学生的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能 力。
通过单元教学和岗位实训的有效融合,为完成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冃标提供保 证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分制,即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学生的齐类课程必须修够 相应学分,即思政体育课16学分、公共基础课26学分、人文索质课4学分、专 业课50学分、基本技能课12学分、岗位实训课18学分、课外教育活动10学分, 总学分达到136学分,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准予毕业学分 制的实施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跨专业、 跨行业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二、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1 •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专业教学规范”,开发强化岗位能力培养、“双证融合”的课程体 系,完成以丁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见表1),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满足能力培养的认知规律,做到学、做、练一体,让学生有更多的动会,以 促进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 择自由度,以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综合性强的 特点,将原《环境管理》、《环境法》和《环境监理》三门课程重组为《环境管理》 一门课程,把环境管理岗位能力所需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整合,避免教学过程中的 内容重复和知识离散的缺点,更好地把理论课程与岗位实训相结合,加强学生综 合应用知识能力培养。
通过与官渡区环境监测站、五华区环保局等单位合作,学生参加了“烟控区 建设”、“污染源普查”、“水质监测”等工作,完成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岗位能力 培养H标;建成的学校中水处理站和环境工程仿真实训室建设为学生污染治理岗 位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第六学期,与昆明市各环境监测站、南磷集 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保证了学生在第六学期100%的顶岗实 习任务与上述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措施和保障制度已编制完 成,在制度上形成了保障确定主干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完成水污染治理、大 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等能力培养的课程 标准构建表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化1、 分析仪器的使用2、 简单仪器的维护与维修3、 实验室的管理4、 环境样品的保存5、 环境样品的分析测定方法6、 大气污染物取样与监测7、 水污染物取样与监测8、 噪声的监测9、 土壤与固体废物的取样与监测10、 室内污染物的取样与监测11、 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环境监测耳分析1、 仪器分析(含实训)2、 分析仪器的维护与维修(含 实训)3、 环境监测(含实训)4、 生物监测(含实训)5、 顶岗实习12、 环境工程工艺和设备图纸的识读13、 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纸14、 废水污染治理的工艺设计15、 废气污染治理的工艺设计16、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工艺设计17、 噪声污染控制的工艺设计18、 废水处理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管理19、 废气处理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管理20、 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的安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