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诗坛上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9484132
  • 上传时间:2024-0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诗坛上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吕家边小学 杜翔诵读陆游的诗,很难抑制内心的激动陆游是我国古代最丰产的诗人之一,毕生写诗以万计,迄今流传于世的尚有9000多首这大量的诗,其基本倾向,就是“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其三》)忧国”,首先表现在心怀报国的壮志陆游生活在北方金人连年入侵,南宋王朝一再妥协退让,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所谓:“翠华(天子的本盖,以翠羽为饰,借代天子)东巡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晓叹》);生活在主和派权奸垄断朝政,豪门巨富横征暴敛,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所谓:“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书叹》)陆游20岁就怀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他“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醉歌》)都是为了报国虽然期待了半个多世纪,又一再遭到排挤贬谪,不得施展抱负,但一直是壮心未已,跃跃欲试;“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楼上醉书》)陆游忧国是不拘处境的在朝时,他总是把握时机,积极向最高统治者提出建议,他写过不少“札子”、“奏折”,要求当局者致力于恢复中原,改革朝政。

      在《上殿札子》中就提出过“力图大计,宵旰(宵衣旰食;旰,晚上,极言勤于政务)弗怠,缮修兵备,搜拔人才,明号令,信赏罚”等建议他从来不记一己得失,不怕“尺寸未施谗已见”(《离堆伏龙祠观孙太左画英惠王像》);也不管自己职位高低,“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免官居野时,仍然以忧国为己任,每每把希望转寄于有志于恢复的在朝友好如范成大回朝,陆游给他的临别赠言是:“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送范舍人还朝》)陆游的忧国,决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心怀方略他不止一次向南宋当权者进言,认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认为“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宋史•••• 陆游传》)不少的诗也反映了他的战略思想:“会看金鼓从天下,却把关中作本根”(《山南行》)陆游忧国之情,其产生,是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影响:“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三山杜门作歌》)这说明儿时的离乱生活,在他的思想感情上留下了很深的印痕陆游生活在“朕即国家”的时代,他的忧国必然带着封建阶级的色彩,所谓“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这是毫不足怪的忧国与忧民是一致的,爱祖国与爱人民是一致的。

      金人的侵略,是整个民族的危难;陆游与广大人民群众经历着共同的命运:“少小遭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陆游忧民,最强烈地表现在关心敌占区同胞的疾苦,渴望恢复:“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他愤怒斥责侵略者对沦陷区同胞的残酷压榨:“赵魏胡尘千丈黄(言广大北方地区陷入金人之手),遗民膏血饱豺狼”(《题海首座侠客像》);揭露他们实行种族同化的反动政策:“东都儿童作胡语,常是念此气生瘿(指甲状腺肿大等病症,极言气愤)”(《送范舍人还朝》)陆游对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更寄予深切的同情:“去秋宿麦不入士,今年米贵如黄金老妪哭子那可听?僵死不复黔娄衾!”(《首春连阴》)对广大农民痛苦的根源,看得很真切:“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书叹》)但是,陆游却把解救广大农民的希望寄托于吸血鬼们的大发慈悲:“征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寄朱元晦提举》)或者,向茫茫的苍天请命:“我愿上天仁,顾哀民洁悲鞭龙起风霆,尚继丰年诗迷信说法,对龙鞭打使之兴风雷,降霖雨;丰年,《诗经》篇名,)(《闵雨》)这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使陆游不可能摆脱封建政权和神权的淫威,更不可能提出任何否定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的主张。

      陆游的忧国反映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统一而斗争的雄心壮志与爱国精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侵入中原的女真部族同汉族相比,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女真贵族对宋王朝的侵略,给中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人民奋起抗击这种斗争,不仅直接打击了入侵的女真统治者,而且激励和鼓舞着南宋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的抵抗决心陆游对中原人民斗争精神是深有感受的他不仅把抗金的希望寄托在抗战派的将领身上,而且寄希望于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他在诗中曾经表彰了北方人民为南宋军队传送情报的行为:“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追忆征西幕中旧事》他的《登程》诗更直接歌颂“遗民世忠义”歌颂忠义民军的勇敢斗争,表示愿用自己的诗去鼓舞坚持斗争的人民,“系箭射我诗,往檄武陵侠他坚信只要“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对北方民心的高度评价,坚定了诗人对北伐的胜利信念陆游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同他对人民的这种认识相联系陆游的战斗诗篇,在表达人民抗金意志的同时,常常贯穿着诗人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崇高的爱国者的形象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拏。

      ——《夜读兵书》这是诗人三十二岁写的中原久丧乱,志士泪横臆,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这是诗人四十八岁时写的,“老病虽疲甚,壮气颇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夜读兵书》“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这是六十四岁时和八十二岁时的诗句这些分别在不同时期写作的诗句,足以说明诗人一贯的精神状态时时怀念被金国占领的中原,渴望战斗,愿意为祖国的统一献身,这种饱满的战斗热情,构成了陆游诗歌慷慨激昂的基调,也是诗人陆游给人的最突出最鲜明的印象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的这句话,的确概括了陆游性格的基本方面但是,在投降,妥协的风气经常弥漫着南宋小朝廷的现实情况下,诗人的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报国欲死无战场”,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极短的时候曾经心情舒畅地为恢复中原而奔波以外,大量的岁月是在投闲弃置中消磨掉的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己再眠内心的要求与现实的处境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我们在陆游诗中虽然常常看到诗人渴望战斗的雄姿,但随之出现的却是壮志莫酬的深沉的忧忿如《金错刀行》诗中所展现的诗人形象,是豪迈的,乐观的,但是诗人这时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依然“功名未立”,只好一个人提着宝刀,站在旷野,顾望着八方荒远的远方,他的内心的忧忿都得到很好的艺术表现。

      壮志未酬,年华消逝,收复河山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诗人的内心感到深沉的痛苦诗中深夜起床大叫的举动,梦醒时的潸潸泪痕,豪饮纵博以强作欢娱的表现,都是这种内心痛苦无法排遣的结果然而不容置疑的是,陆游一生的生活和创作,充分证明他是我国古诗坛上一面爱国主义旗帜,它灿烂的光辉,必将永耀青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