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匈奴战争.doc
7页东汉——匈奴战争残秋的回忆制作 1/7东汉——匈奴战争东汉初年,当汉光武帝刘秀进行国内统一战争时,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建武二年(公元26) ,渔阳太守彭宠反对刘秀,曾结匈奴为援割据三水(今宁夏同心境)的卢芳在匈奴的支持下占据北边诸郡,同匈奴一起经常向南寇扰光武帝也曾遣使与匈奴修好,但是没有取得结果,以后东汉派吴汉率军抗击匈奴,也经岁无功而返统一战争结束后,卢芳于建武十四年逃入匈奴,东汉为了避免边境冲突,罢省定襄郡(治今山西右玉南) ,徙其民于西郡吏民六万余口于居庸、常山以东这样,匈奴左部就得以转居塞内建武二十年,匈奴一度进至上党、扶风、天水等郡,成为东汉王朝严重的威胁正在这时,匈奴人遇到连年的旱蝗,赤地数千里,人畜死耗很大东面的乌桓乘机进击,迫使匈奴北徙接着,匈奴贵族中又发生了争夺统治权的内讧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他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率部众到五原塞,请求内附,得到东汉的允许从此以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建武二十六年,南单于入居云中,不久又转驻西河郡的美稷,分屯部众于边境各郡,助汉戍守东汉王朝常以财物、粮食、布帛、牛羊等赠给南匈奴,供给之费,每年达一亿钱以上。
南匈奴同东汉和平相处,边境安宁,原来内徙的边郡居民,也多陆续回归本郡和帝初年,南匈奴领有三万四千户,二十三万多口,包括军队五万人南匈奴人逐步转向定居和农耕生活,并且逐渐向东向南迁徙北匈奴离汉边较远他们控制着西域,常常侵扰河西和北方郡县,掳掠南匈奴人和汉人东汉王朝为了避免这种侵扰,答应与北匈奴“合市” ,一些南匈奴贵族因此对东汉发生怀疑,他们同北匈奴贵族暗中联络,准备共同反对东汉王朝东汉为了隔绝南、北匈奴的交通,设置度辽将军,统度辽营,屯兵于五原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 章帝时,北匈奴贵族驱牛马到武威与汉人“合市” ,得到郡县的隆重款待和东汉王朝的馈赠北匈奴受到北面的丁零、东面的鲜卑、东南面的南匈奴的夹攻,又受到西域许多国家的反击,势力薄弱,部众离散,大批地向东汉投降东汉王朝为了保障河西四郡的安全,并相机恢复同西域的交通,发动了对北匈奴的进攻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 73),汉军四路出击:祭彤(或作肜) 、吴棠出高阙塞,窦固、耿忠出酒泉塞,耿秉、秦彭出居延塞,来苗、文穆出平城塞窦固、耿忠的军队追击北匈奴至天山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夺得伊吾(今新疆哈密西) ,在那里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 89) ,窦宪、耿秉率师出击北匈奴,北匈奴降者二十余万人汉军出塞三千余里,直至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 ,命班固刻石而还窦固、耿忠所占伊吾,是西域东部门户,宜于种植五谷桑麻葡萄;其西面的柳中,也是膏腴之地所以这一带是东汉与匈奴争夺西域的关键永平十七年,东汉恢复了西域都护,以陈睦充任,并以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分驻车师后王部和前王部窦固占领伊吾后,派假司马班超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南道各国,争取它们同东汉一起抗拒匈奴那时西域各国的一部分贵族,希望摆脱匈奴的野蛮统治,终止各国之间的纠纷,所以愿意帮助班超也有一部分贵族受匈奴挟持,凭借匈奴势力,与班超为敌班超先到鄯善他夜率吏士烧匈奴使者营幕,杀匈奴使者,控制鄯善接着班超西至于阗,迫使于阗王杀匈奴使者,归服汉朝永平十七年班超前往西域西端,遣人从间道驰入疏勒,废黜龟兹人所立的疏勒王,另立亲汉的疏勒贵族为王东汉——匈奴战争残秋的回忆制作 2/7当班超获得进展的时候,匈奴所控制的焉耆、龟兹等国,在永平十八年发兵攻击东汉都护,都护陈睦被杀匈奴围困关宠,车师也发兵助匈奴围攻耿恭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 ,东汉援军败车师,击退匈奴,救出耿恭和残存的吏士二十余人。
东汉无力固守车师,于是撤销都护和戊己校尉,召班超回国建初二年,东汉撤退伊吾屯田兵,西域门户重又暴露于匈奴骑兵之前南道诸国怕班超撤退后匈奴卷土重来,都苦留班超,疏勒、于阗最为恳切在这种情况下,班超决心留驻西域章帝建初五年(80 年) ,提升班超为将兵长史,并派一千多名汉军援助他班超以此为基本力量,联合西域亲附汉朝的诸国,班超压服了疏勒一部分亲匈奴的势力,迫使匈奴在南道的属国莎车投降,又击败了龟兹援助莎车的军队,西域南道从此畅通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公元 89~91) ,东汉窦宪率军连破匈奴永元二年,汉军复取伊吾永元三年,汉军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 ,匈奴战败后离开了蒙古高原,主力向西远徙,从这时起,匈奴东面的鲜卑族逐步西进,占据了匈奴的故地匈奴的战败远徙,使西域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汉的变化永元二年,大月氏贵霜王朝发兵七万,由其副王率领,逾葱岭入侵班超坚壁清野,又遮断其与龟兹的联络,迫使月氏撤军永元三年,北道龟兹等国降于班超汉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守龟兹,徐斡为长史,驻疏勒,并复置戊己校尉永元六年,焉耆等国归汉,北道完全打通,西域余国全部内属,班超以此受封为定远侯班超东归以后,继任的都护任尚失和于西域诸国,受到诸国的攻击。
接着陇西羌人与东汉发生战争,陇道断绝安帝永初元年(107),东汉派班超之子班勇率兵西出,迎接都护段禧及屯田卒东归西域交通中断后,残留于天山与阿尔泰山间的北匈奴,又乘机占领伊吾,寇掠河西,杀害出屯伊吾的敦煌长史索班东汉朝廷经过激烈辩论后,于延光二年(123)决定,派班勇为西域长史,出屯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 班勇进驻西域后,陆续逐退了残余的匈奴势力,再一次打通了西域道路,保障了河西边塞自此,东汉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改写世界历史: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东汉——匈奴战争残秋的回忆制作 3/7汉窦宪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战发生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 89 年) 六月,止于永元三年(公元91 年)二月汉军统帅窦宪统率汉与南匈奴联军,经 3 个阶段作战,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窦宪简介窦宪(? —92 年),字伯度,扶风平陵 (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权臣,名将,窦融曾孙,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 77),以外戚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其弟笃、景、并居要职永元元年(公元 89),窦宪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得罪,被囚于宫内;因害怕被杀,自求击北匈奴以赎死。
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乃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馀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追击诸部,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 (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回师以后,拜宪为大将军,位次太傅,在三公上二年,窦宪出屯凉州三年,窦宪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败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从此破散窦宪既破匈奴,威权震朝廷,和帝恐其功高盖主,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予以惩治四年,窦宪还朝,帝勒兵没收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命令他到封邑去,等他到达以后,迫令自杀窦宪攻北匈奴之战的起因汉章帝于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 二月病故,由太子刘肇即位,称汉和帝和帝只有 10岁,便由其母窦皇太后执政窦太后精明干练,东汉政权至汉和帝时虽已开始呈现退坡迹东汉——匈奴战争残秋的回忆制作 4/7象,但窦太后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仍有乘光武中兴以来的余威,恢复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雄心此时,一些有利的外因条件也为东汉征匈奴提供了良好的战机其一是班超在西域地区已节节取胜;其二是北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立单于的斗争,内部四分五裂。
南匈奴屯屠何单于,见北匈奴内部大乱,且连遭灾荒,遂想借机出兵并灭北单于,统一匈奴全境于是,便上书请求汉朝也同时出兵协助屯屠何单于同时建议:发南匈奴国中之精兵,以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日逐王须訾率骑兵 1 万出朔方;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率骑兵 1 万出居延塞;屯屠何自率骑兵万余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并请求天子派轨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诸太守同时率军北进请北地、安定太守率兵各屯守要塞,以防不测屯屠何奏告汉朝说,其各部兵马将于九月调集河上,请天子准其所请东汉王朝接到南匈奴屯屠何单于的奏章之后,窦太后便以单于之书令耿秉阅读耿秉看罢进言说:“过去汉武帝统一天下,欲使匈奴臣服,可惜天不作美,未能如愿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降服,边境安定,全国统一,吏民休养生息 60 余年至王莽篡位,变更单于称号,引起动动,单于遂叛离汉朝乌桓、鲜卑归顺汉朝后,威镇四夷,其效如此现在天赐良机,北匈奴内部纷争;南匈奴主动请求倾国出动,征伐北虏,以夷制夷,国家之利,应予准奏” 耿秉并表示愿为国家效命窦太后赞同耿秉之议,但尚书宋意却反对耿秉的建议认为夷狄反复无常,在其力量强时即侵凌弱者自汉兴以来,国家数度征伐匈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但自鲜卑归顺以后,斩获匈奴万数,夷虏相攻,汉坐享大功,且未费一兵一卒如若听信南匈奴之策,让其吞并北匈奴,则鲜卑人必然受到限制鲜卑外不能侵掠匈奴,内不能向汉朝请功,必然侵掠汉边境窦太后经过抉择,决意按耿秉议,发兵进击北匈奴,但同时也采纳宋意之议,不使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以利分而治之东汉三公九卿得知太后决意进兵,一齐向太后进谏,力图阻止此次征战,被窦太后回绝,决心以窦宪为车骑将军,统率汉匈联军出征汉军第二次征匈奴战役,从部队的编成到作战目标,都进行了详尽的策划和周密准备汉军决定发北军五校之军:步兵、长水、射声、屯骑、越骑,出动黎阳营、雍营之军;调发缘边 12 郡的精骑(云中、定襄、雁门、代郡、朔方、五原、上郡、西河、安定、北地、渔阳、上谷郡);选拔边境郡县的鲜卑、乌桓等羌胡骑兵;此外还有南匈奴之精锐骑兵东汉将这些骑兵编组为三路大军,分别向北匈奴进军,约期会师于涿邪山(阿尔泰山东脉及约今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西部地区),以期歼灭北单于之军第 1 阶段作战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 89 年) 六月,汉军统帅车骑将军窦宪开始率三路大军出发窦宪与执金吾耿秉各率精骑 4000,会同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的 1 万骑兵,共 1.8 万骑,由朔方郡的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境 )北进;南匈奴单于屯屠何,率匈奴万余骑兵出满夷谷 (今内蒙古固阳县境);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 8000 骑,会同南匈奴左贤王安国所率之1 万骑兵出稠阳塞(今内蒙古包头地区 )。
三路大军向涿邪山进发为保障主力的安全,窦宪派出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左谷蠡王师子和右呼衍王须訾等 1 万精骑为先锋当汉军进至稽落山(今蒙古吉尔连察汁岭西北 )地区时,与北单于统率的主力展开激战,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军溃散,北单于遁走汉军猛烈追杀,一直追至私渠比鞮海(今蒙古邦察干湖),斩杀匈奴名王以下 1.3 万人,获马牛羊等百万多头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 81 部率众归降者,前后达 20 多万人窦宪、耿秉等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 ,令中护军班固刻石作铭,记述汉军的威德和丰功窦宪派出了军司马吴汛、梁讽,携带金帛去招降北单于,然后班师回朝吴汛、梁讽在追赶单于的途中,又接受了 1 万多人的投降,进至西海(今蒙古杜尔格湖 )才追及单于吴汛等向北单于宣明汉朝的威德,赐单于以东汉——匈奴战争残秋的回忆制作 5/7金帛等物,单于表示降服,愿意仿效呼韩邪单于,做汉的藩属,保国安民,于是,便随吴汛等率众东返第 2 作战阶段北匈奴单于弟入侍后,汉以北单于未能亲自入朝,认为北单于不是真心诚服,窦宪遂准备第 2 次征讨北匈奴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 90 年) 五月,窦宪派副校尉阎盘率 2000 骑兵进击屯驻于伊吾卢地区的北匈奴军,旋即将匈奴军击破,占领了伊吾卢地区,车师前后王均遣子入侍。
永元二年七月,窦宪率军出屯凉州,并以侍中邓叠为征西将军,做自己的副手窦宪统辖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敦煌、酒泉等郡兵马北单于见汉送回其弟右温禺鞮王,知道汉王朝责怪于是便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