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镰仓幕府及日本历史.pdf
6页镰仓幕府幕府一词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古时候,军队出征,将军在营幕中署理军务,故称将军的营幕为幕府日本转用这一词称谓武士集团的中央政权幕府政治的首脑称“ 征夷大将军” ,其下设各级武士名义上将军由天皇 任命,实际上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国家的 实权,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却形同虚设这是世界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统治形式镰仓幕府,就是12 世纪时,日本 源赖朝 在镰仓建立起来的这样的政府它标志着日本历史上 “ 幕府政治 ” 时期的起始1167 年平清盛 以太政大臣秉政,三个月后即拥立其妻妹和后白河院所生之子为天皇,称高仓天皇 不久又设法使女儿入主高仓天皇中宫朝廷、社寺、武士等对平清盛的专权越来越不满 1180 年,源赖朝 把不满平氏统治的地方豪族组织起来,在镰仓建立起军事政权,立后河院之子为以仁王,由以仁王下令各国(省)源氏讨伐平氏,但因源氏联军各自为战, 力量分散, 这次联合行动战败 源赖朝于是只好集中力量巩固关东地盘结果, 源义仲 乘机于 1183 年攻入京都平氏带领安德天皇 逃到西国,后白河法皇在京 都迎接源义仲 因源义仲在京都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控制和威胁着后白河法皇的皇权于是他秘令源赖朝带兵来京讨伐源义仲。
源赖朝乘机要价,提出后白河法皇首先承认其在东国的政治军事统治权,然后派其弟源范赖 和源义经 讨伐源义仲,并服从调遣源范赖、源义经军于1184 年在近江歼灭源义仲,其势力发展很快,又奉法皇之命次年将平氏集团歼灭平氏集团被灭后,源氏集团内部争权的斗争激化起来,源赖朝在与他的兄弟源义仲、源义经的争斗中,技高一筹,屡占上风他迫使皇室政府承认其在各国有设置总追捕使(后为守护)和地头的权限,最初是假借以镇压叛乱,肃清平氏余党的名义分派自己的将士和臣属于全国各地执掌兵、刑之权和土地管理、征税之权等尽管在法律上并不排除天皇任命的原有国司和庄园领主的权利,而实际上是以军事权力作后盾的镰仓势力,控制了全国的政权以及从上至下的天皇的权力1192 年,源赖朝迫使天皇任其为征夷大将军,他的住处镰仓幕府 ,便成了国家权力的中心,形成了与京都朝廷并 存的权力机构自此,日本便进入了幕府时期幕府掌握了实权,天皇朝廷仅有空名,形成傀儡这是世界史上一种奇特的历史现象1199 年,源赖朝去世,幕府内的权利斗争错综复杂,十分激烈源赖朝死后,首任将军是长子 源赖家 不久,源赖家三弟源实朝 在内斗中,获得将军职位,但不勤政事,权柄很快落于外家北条氏手中。
北条氏先后剪除其他武士势力,妄图将权力牢牢握在自己 手中,为此,他挑动源氏家族内部残杀1219 年,北条氏诱使源赖家之子源公晓 为报父仇杀死源实朝,同时以杀害将军罪处死源公晓至此源氏子孙灭绝北条义时 与北条政子 决定将与源赖朝有远亲关系的年幼贵族九条赖经 从京都迎至镰仓, 立为名义上的将军从此北条氏完全掌握了幕府的实权形成了傀儡连环套武士专权政治京都朝廷执 掌院政的 后鸟羽上皇 妄图趁镰仓幕府内讧之机,于1221 年讨伐北条义时,夺回失去的权力但由于有势力的武士怕失掉自己的利益,反而响应幕府的动员令,向京都进军,未及一月,朝廷军队大败,仲恭天皇 被废,后鸟羽上皇、土御门上皇 、顺德上皇 分别被 流放到孤岛和边远地区北条义时派出亲信常驻京都,控制和监督朝廷及天皇的行动,这一历史事件史称承久之乱 承久之乱后,镰仓幕府,北条氏,为保护自己的地位和武士的财产,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武士之间及武士与庄园主之间的矛盾的措施,他们根据武士惯例和民间常法,于1232年颁布了《 贞永式目 》这是武士社会的基本法典,对其后的宝町幕府法,战国大名家 法都有很大影响 北条氏为使本族独掌幕府大权,终于剪除了最后一个有势力的三浦氏武士家族,实现了独族掌权。
镰仓幕府政权,其本质就是军事封建主专政镰仓幕府是 以将军为首, 以武士家族为主要支柱,以小领主土地占有制的庄园为经济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镰仓幕府的主要基本构成是武士,其先辈多是各地农村的开发领主,按血缘传承平时使用下属经营农业,同时习武, 狩猎,骑射,比武,逐渐培养了重武勇,重名誉的气质,称为武士道 为加强武士的战斗力,武士集团的首领们不断制定出一些家规、家法来管教武士,这就是武士道的起源镰仓幕府的统治局面并未维持多久13 世纪初,由于大陆蒙古汗国 兴起, 1268 年忽必烈遣使日本, 要求建立国家, 被幕府执政官 北条时宗 拒绝,忽必烈决心以武力征服日本1274 年首次发兵东征日本忽必烈动用900 余艘船舰和3 万余士兵,采取集团战术,企图一举攻克日本 但因暴风雨骤起, 忽必烈船队许多船只被毁,被迫撤军回大陆 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后即遣使要求日本朝贡,镰仓幕府不但拒绝,还斩了忽必烈派的使者1281 年忽必烈再次发兵14 万,兵船 4000 艘准备征服日本日军奋力抵抗,战争持续了两个月, 忽必烈的军队又遭暴风雨的袭击,一夜间许多兵船沉没海中,伤亡兵士无数,又只好返航收兵日本连续两次遭到忽必烈军队的进攻,虽然未攻下日本,但因战争经济负担过重, 造成幕府财政困难, 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人民与统治阶级间的矛盾。
不少武士家庭,因战争负担而日益贫穷,不得不出让自己的领地,因而造成破产与此同时,地方封建豪强势力却日益强大起来他们一方面夺取中、小武士的领地,另一方面利用中、小武士对幕府不满,拉拢他们作为自己的部下由于战争引起幕府的经济危 机,幕府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榨取,农民到处起义 镰仓幕府在内外反对力量的打击下,1333 年 5 月,北条氏被迫退出政治历史舞台持续150 年的镰仓幕府至此结束光严天皇北朝第 1 代天皇:光严天皇( 1313-1364 ) (在位 1331-1333 )后伏见天皇 的三皇子,自幼为叔父花园天皇 的养子 1326 年,因太子邦良亲王病死,他被幕府拥立为 后醍醐天皇 的太子,成为 南北朝 分裂的导火索之一1331 年,在后醍醐天皇讨幕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幕府主持让光严天皇即位,成为北朝第一代天皇1333 年,北条氏败亡,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废黜光严天皇,但追封给上皇尊号1336 年,足利尊氏 攻克京都,拥立光严天皇的弟弟即位为光明天皇 ,光严上皇在院厅执政达 16 年之久1348 年,立花园一皇之子直仁亲王为太子,以报答其养育之恩 1354年后光严上皇不再过问政事,皈依禅宗,法号“ 光智” 。
Tags: 南北朝日本历史后醍醐天皇日本南北朝的形成镰仓幕府 倒台之后, 后醍醐天皇 返回京都, 重掌朝政 他胁迫 光严天皇 退位,废除院政、摄政、关白等分散天皇权力的旧体制,把被武士 阶层夺走的权力再次集中在天皇手里1334 年改元为 “ 建武” --这是 汉光武帝 消灭王莽后使用的年号,并实行新政 新政在一定 程度上承认了武士和新兴领主的权益,但总体上还是利于皇室和贵族后醍醐天皇有后妃 18 人,儿子 18 人,女儿 18 人他立爱妃所生的皇子恒良亲王为太子,从而结束了持明院派和大觉寺派交替继位的局面,史家称后醍醐的新政为“ 建武中兴 ” 在推翻北条氏的军事行动中,建功颇著的足利高氏,被后醍醐天皇从自己的名字“ 尊治”中提出一 “ 尊” 字赐为姓氏,足利高氏成了足利尊氏 (1305-1358 )可是足利尊氏要的不止是一个高贵的姓氏,而是幕府将军的权势1335 年,足利尊氏借出兵平乱之机, 要求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和总追捕使的头衔,但天皇只给他一个征东将军的官职,因此与天皇有了嫌隙而且,一般武士、领主实际所获与期望的目标相去甚远,对后醍醐政权渐由失望滋生不满双方因利害无法调和,又酝酿新的冲突。
1334 年,后醍醐天皇密令皇子护良亲王(1308-1335 )等谋杀足利尊,被足利尊得知,足利尊威逼后醍醐天皇捕杀了护良亲王,二人关系更如水火1335 年,足利尊氏率军平息北条高时遗子北条时行的举兵事件,借机占据镰仓足利尊氏与北朝的光严上皇取得联系1336 年 5月,足利尊氏大败后醍醐天皇的朝廷军队,6 月,攻入京都,8 月,拥立光严上皇的弟弟为光明天皇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后醍醐天皇把象征皇权的神器让渡给光明天皇(1321-1380 ),建武中兴就此结束后醍醐 天皇交出神器后被囚禁,1336 年潜逃至京都之南的吉野山区,声明他让渡的神器是假的,所以自称正统还是在自己一方因吉野在京都之南,习惯上被称为南朝,而京朝的朝廷为北朝,从此 日本 天皇分为南北两系,光明天皇 称北朝,后醍醐天皇称南朝,开始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南北对峙状态南朝称北朝为伪朝,自然北朝也称南朝为伪朝日本 历史上关于南北朝谁是正统的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有人说, 北朝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方,所以是实际上的统治者,应该是正统但也有人说,后醍醐让渡的神器是假的,因此正统还是在南朝一边直到1911 年,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幸德秋水 还振振有辞地说:“ 当今天皇难道不是从后南朝天皇后中抢夺了三件神器的篡夺者的子孙吗?”一时,在日本国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政界元老山县有朋还就此咨询枢密院。
最后,作 为北朝天皇后代的明治天皇 作出裁决, 认定南朝为正统, 北朝各天皇不列入天皇传承系列,但天皇地位及其待遇不变因此,足利尊氏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楠木正成 成为忠于天皇的典范近来,随着人们的思想的开化和宽容,已不大注重这种无意义的纷争了,本来南、北朝双方的存在都代表了一定的合理性,正统的提法毕竟太陈旧了南朝所在的地理条件优越,而且其拥护者势力强大,所以后醍醐天皇 一时还算风光后来这些强大的拥护者相继去世,南朝日渐式微只是由于足利氏内部的权力纷争和对皇室政策的分歧,才使南朝得以存在五十多年标 题: 日本南北朝发信站 :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Oct 22 20:41:55 2003) 1.倒幕战争在蒙古入侵日本失败后,全国武士对幕府没有作出应有的奖赏而十分不满,已达到不可抑制的地步至14 世纪早期,幕府的权威开始衰退,而各省军阀,王族贵族逐渐结成各自的同盟在这种情况下以后醍醐天王为首的王族、贵族们认为推倒幕府的时机已到,纷纷行动起来了本天王都受幕府控制但那后醍醐天王30 出头颇有雄心壮志他很有独裁的倾向,不满被控制,决心推倒幕府实现亲政其实他急切想倒幕,还因为当时天王有“ 持明院统 ” 和“ 大觉寺统 ” 两统轮流当任。
那他儿子就不能当任天王所以他更要倒幕后醍醐天王首先推崇朱子学来提高朝臣的忠君气节,又任用日野俊基和日野资政等儒臣帮助倒幕,但一次野俊基和日野资政到几内、六丹波鼓动反幕时被抓在1331 年,因有人泄漏后醍醐天王密谋推翻幕府统治,他们出兵向京都进发重压下,天王逃往奈良的一所寺庙,对夺回王位无能为力,所以他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善战武将来帮助传说他在作梦时看到一张椅子在树下朝着南面,椅子是王位,在树下朝着南面是 “ 楠木 ” 二字,便派人寻找一个叫楠木的武士当时有一个叫楠木正成的武士在河内,大约30 来岁,是恶党的首领,在金刚山有一个据点,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后醍醐天王终于找到他,请他来晋见楠木正成晋见后醍醐天王时表示效忠天王,响应号召还说:“ 只要我楠木正成活着,陛下你的事业一定成功! !” 楠木正成随即发起一场维护天王的战争但战争开始时后醍醐天王就被押到隐岐小岛监禁,楠木正成只能在金刚山继续斗争幕府另立光严天王(元弘之变)但这时,各地的保王派纷纷起义,截杀撤退的幕府武士,楠木正成用游击战多次重创幕府军而且在1333 年春,后醍醐天王成功逃出,建立了临时朝廷幕府为了打败后醍醐天王,派足利高氏率一队大军西进。
讲到足利高氏,他是一个勇猛的将军,出自控制军政的几大家族之一,跟幕府的北条氏有亲戚关系他精明能干又很有野心,对北条氏独揽大权很不满但在途中,他作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反对幕府他向后醍醐天王发密件,请求进攻京都,并派秘密信使奔赴各地,集结成千上万的支持者1333 年 6 月 19 日,足利高氏率一队两倍于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