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话的轻声、儿化、变调和轻重.doc
2页朗读训练材料】普通话的轻声、儿化和变调一、轻声轻声是指在普通话的词和句子中,有些音节因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从而变成了一种软而轻的调子例如:爸爸(bà·ba) 、点心(di ǎn·xin)等,这类词中第二个音节的声调在实际读音中变得轻软模糊,便属于轻声轻声的读法,一般来说是在阴平、阳平、去声后面读的调子比前一个音节要低,其调值可大致描述为短促的低降调;上声后面的轻声比前面的音节要高一些,其调值大致可描述为短促的半高平调1、大部分念轻声的音节与其语法意义及词汇相关,比如语气词“啊、吧、呢、吗”等,名词、代词后缀“子、儿、头、的、们”等,方位词“上、下、里、头、边、面”等,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 “来、去”等,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1)音或重叠式的名词,末尾的音节大多念轻声如:妈妈 爸爸 婆婆 公公 奶奶 姥姥 婶婶 叔叔 姑姑 姐姐 哥哥 弟弟 妹妹 娃娃 星星 舅舅(2)以“子、头”为后缀的名词, “子”一般念作轻声, “头”绝大部分也念作轻声如:儿子 老子 庙子 桌子 凳子 椅子 盆子 盘子 瘦子 铲子 炉子 鼻子 小子 裤子 鬼子 孙子兔子 燕子 胡子 桃子 李子 曲子 屋子 鞋子 袜子 样子 院子 胖子 领子 码头 盼头 馒头 舌头 赚头 兆头 浪头 想头 芋头 念头 木头 风头 来头 甜头 姘头 石头 搞头 眉头 指头(3)以“们”为后缀的表复数的人称代语或指人的名词性词语中, “们”念作轻声。
如:来宾们 女士们 祖先们 朋友们 人们 你们 我们 他们 咱们 记者们 先生们 后生们 同辈们孩子们 警察们 官员们 商人们 工人们 农民们 (4)以“上、下、里”等为后缀,仅表方位意义的词语或词素,其后缀一般念轻声如:路上 面上 顶上 早上 晚上 炕上 台上 座上 墙上 座上 表面上 课堂上 树上 脚下 楼下 车下 底下 地下 屋里 心里 夜里 厂里 家里 背地里 (5)以“头、面、边” 为后缀构成的合成方位词,其后缀一般念作轻声如:前头 后头 外头 下头 上头 后头 里头 前面 后面 里面 外面 侧面 外边 左边 西边 北边前边 右边 南边 里边 后边 东边(6)语气助词“吗、呢、吧、啦” ,动态助词“着、了、过” ,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均念作轻声如:走吗?好吗?你呢?哪儿呢?看过 完了 走着 用的疼吗?走吗?她呢?难受嘛!走过 过了 想着 吃的苦吗?要吗?我呢?吃完啦!吃过 喝了 乐着 穿的仔细地看 困得不行 美丽的姑娘(7)附着于中心词之后的趋向动词作补语时,念作轻声。
若中心词与趋向动词之间插入了“不、得”时, “不、得”念作轻声,趋向动词一般改念原调如:起来 看出 拿出来 看上 说出来 起不来 看不出 说不出来 拿得出来 看得上 拿不出来 (8)重迭动词连用时,重迭的音节念作轻声;若重迭连用的动词中间插入了“一、不”时, “一、不”念轻声,重迭音节念原调如:走走 看看 说说 吃吃 笑笑 遛遛 走一走 看一看 遛一遛 说不说 吃不吃 笑不笑2、部分词语中读轻声的音节具有分辨词义、词性的作用该音节若读原调,则词义有所改变如:兄弟 xiōng·di/xiōngdì 买卖 mǎi·mai/mǎimài 地道 dì·dao/dìdào冷战 lěng·zhan/lěngzhàn 老子 lǎo·zi/lǎozǐ 利害 lì·hai/lìhài3、有些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是约定俗成的如:(1)阴平+轻声槟榔 差事 搀和 风筝 玻璃 巴掌 巴结 家伙 哆嗦 嘀咕 衣服 芝麻 周到 思量 书记 舒服(2)阳平+轻声节气 匀称 妯娌 年月 盘算 枇杷 篱笆 活泼 玄乎 狐狸 学生 挪动 拾掇 年成 麻烦 神仙(3)上声+轻声扭捏 脑袋 口袋 老爷 老婆 摆布 嘴巴 指头 瓜子 小姐 已经 指甲 主意 委屈 喇叭 讲究(4)去声+轻声自在 忘性 吓唬 相公 力气 漂亮 算盘 队伍 地方 豆腐 风数 痛快 念叨 笑话 热乎 丈夫二、儿化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儿化。
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 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了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芋儿(yùr ) 、老头儿(lǎotóur)等在实际的儿化韵认读中,儿化音与其前面的音节是连在一起发音的,不宜分解开来读(即不可把后面的“儿”字单独、清晰地读出) 但在诗歌散文 等抒情类文体中,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可单独发儿化韵的音,如 “树叶儿,月牙儿” 1、以 a、o、ê、e 、u(包括 ao、eao 中的 o)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其读音变化不太大,卷舌动作与其本身的发音冲突不大,所以儿化时直接带上卷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 的舌位稍稍后移一点,a 的舌位略微升高一点即可如:a→ar:哪儿 nǎr 手把儿 shǒubàr ia→iar :叶芽儿 yièyár 钱夹儿 qiánjiárua→uar:画儿 huàr 浪花儿 lànghuār o→ou:粉末儿 fěnmòr 竹膜儿 zhúmór2、韵尾音素以 i、ü 为主要元音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 i、ü 开口度较小,舌高点靠前,i、ü 此时又是韵腹不能丢去,故与卷动作有冲突。
处理的方法是先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i→ier :锅底儿 guōdǐr 柳丝儿 liǔsīr 玩意儿 wányìrü→üer:ih 小曲儿 xiǎoqǔr 毛驴儿 máolǘr 有趣儿 yǒuqǔr3、韵尾音素为 I 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 I 的发动作与卷舌有所冲突,儿化时韵尾 I 丢失,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舌位在有的主要元音,由于受卷舌动作的影响,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如:ai→ar 大牌儿 dàpáir 窗台儿 chuāngtáir ei→er:同辈儿 tóngbèir 宝贝儿 bǎobèiruai→uar:糖块儿 tángkuàir 一块儿 yīkuàir uei→uer:口味儿 kǒuwèir 一对儿 yīduìr4、韵尾音素为 n 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为 n 的发音妨碍了卷舌动作,所以儿化的韵尾 n 音要丢失,在主要元音基础上卷舌原来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儿化后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主要元音妨碍卷舌的 i、ü 时,要增加一个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an→ar:顶班儿 dǐngbānr 传单儿 chuándānr en→er :亏本儿 kuīběnr 命极儿 mìnggēnrian→iar:鸡眼儿 jīyǎnr 路边儿 lùbiānr in→iar:用劲儿 yòngjìnr 手印儿 shǒuyìnr5、以舌尖前元音-I 或舌尖后元音- I 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其发音的开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齿背或前硬腭,已妨碍了卷舌动作,故儿化时应将其变为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卷舌。
如:-i→er :找刺儿 zhǎocìr 柳丝儿 liǔsīr - i→er :树枝儿 shùzhīr 找事儿 zhǎoshìr6、以 nag 为韵尾音素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nag 的发音部位在后(并不妨碍卷舌动作) ,但由于 nag 是鼻音,发音时口腔中没有气流通过,所以卷舌时就不能形成卷舌特点故作儿化处理时要将 nag 音完全丢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碍了卷舌动作的话,就增加一个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ang→er:茶缸儿 chágāngr 药方儿 yàofāngr iang→er:小羊儿 xiǎoyángr 菜秧儿 càiyāngr三、变调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了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变调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 “一” 、 “七” 、 “八” 、 “不”变调,去声变调和“啊”字变调等1、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上声音节在非上声音节(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之前,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变成只降不升的低降调,丢掉了本来要上升的后半段,变成了半上声(“半上” ) 。
如:(1)上声+阴平首都 眼睛 火车 礼花 雨衣 省心 警花 捕捞 老师 主编 把关 贬低 饼干 补充 打针 产生 取消 法规 反思 感激 广播 海滨 抹杀 领先 法官 纺织 厂商 北京 表彰 启发 (2)上声+阳平古人 祖国 补偿 乞求 可能 厂房 起床 品尝 旅行 举行 火柴 海洋 典型 导游 表达 狠毒 打球 斧头 漂白 改革 抢夺 简洁 取材 语言 赌博 搞活 考察 企图 可怜 解答 (3)上声+去声本质 法律 北部 百货 小麦 讲话 美术 狡辩 稿件 保证 保护 宝贝 女士 尽量 理发 呕吐 美丽 法院 跑步 野兔 鼓励 可是 采购 请假 恐吓 渴望 暖气 改变 腐败 巩固(4)上声+轻声口气 奶奶 姥姥 嫂嫂 马虎 打扮 本钱 耳朵 底下 里面 外头 主子 影子 本事 姐姐 讲究 点心 脸面 暖和 骨头 伙计 买卖 点缀 脑袋 喜欢 老婆 老爷 老实 枕头 晚上 (如果后面的轻声音是由上声变来的,那幺前面的上声大部分变为半上,少部分变为阴平,如“打扫” 、 “想想”等。
)(5) “上声+上声” →“阳平+上声”两个上声相连时,前面一个上声音节调值由降升调变为与阳平调值相当的高升调保险 保养 党委 尽管 老板 本领 引导 古老 敏感 鼓舞 产品 永远 语法 口语 岛屿 保姆 远景 北海 首长 母语 小姐 懒散 水井 厂长 指拇 古典 简短 饱满 感慨 (6)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个上声音节相连,词语的组合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上声的变调情况也不相同①第一类情况叫做“双单格” ,亦称为“2+1”结构它指在该词组中前两个音节的意义关系密切,这样前两个上声变成“直上” ,即调植,第三个上声读原调即(上声+上声)+上声 →阳平+阳平+上声如:演讲稿 跑马场 展览馆 管理组 水彩笔 蒙古语 选取法 古典舞 虎骨酒 洗脸水 往北走②第二类情况叫做“单双格” ,亦称为“1+2”结构它指在该词组中后两个音节的意义关系更密切,这样第一个上声变为“前半上” ,第二个上声变为直上,第三个上声读原调如:史小姐 党小组 好小伙 跑百米 纸老虎 李厂长 老保姆 小两口 冷处理 很友好 旅党委③第三类情况叫做“单三格” ,亦称作“1+1+1”结构,它指在该词组中三个音节的意义关系都相近。
这样第一、第二个上声变成阳平,第在个上声读原调即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如:缓减免 软懒散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会遇到三个以上或者更多上声音节相连的情况,我们可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