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徐学江公开唐山地震罹难人数的人.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2164183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1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徐学江公开唐山地震罹难人数的人近日,影片《唐山大地震》公映,34年前发生在唐 山市的那场灾难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提到那场震惊世 界的国荡,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一一徐学江因为当年 地震发生后,死伤人数始终没对外公布,成为悬疑之谜, 直到1979年,经过时任新华社记者徐学江的不懈努力, 地震中死亡24万余人,重伤16万余人这组数字才公诸 于世地震真相在心里惦念三年1941年,徐学江出生在安徽六安松林村一户普通 农家,家境贫寒徐学江从小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从小学 到中学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I960年,徐学江考入安徽 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在大学期里,徐学江成绩优异, 还担任了系学生会主席等职,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5年,徐学江毕业,由于各方面非常优秀,他被分 配到了新华社参加工作一年后,他被安排到了新华社用外文采 访、写稿,向国外报道中国情况的对外部工作,这是全社 对外文水平要求最高的一个部门经过一年的刻苦学 习和对业务的努力钻研,徐学江从一起参加工作的年 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了能够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徐学江从进新 华社当记者那天开始,就牢牢把握这一生命线,始终坚 持客观报道新闻事件的工作原则,参与了国内外许多 重大事件的报道。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徐学江火速前往唐山做现场采 访采访期间,徐学江每天奔走在满目疮痍的瓦砾中, 亲眼目睹了众多家庭亲人罹难的惨状,当时正是炎热 夏季,酷暑中到处散发着厂腐味,举城悲痛几天采访下来,徐学江凭直觉感到,这场大地震的 死亡人数绝不是几千几万的数目为了真实反映这场 灾难造成的伤害程度,徐学江在及时报道地震灾情和 军民团结抗震救灾的同时,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职业责 任感,开始想方设法了解死亡人数,然而由于当时历史 原因造成的种种限制,他以及全国各路记者始终没有 采访到官方统计的死亡数字,一直到唐山大地震抗震 救灾工作全部结束后,死亡人数仍像迷一样未能对外 公布然而,这个有待揭晓的真相一直放在了徐学江心里责任感促成真相公开一转眼3年时间过去了,唐山地震死亡人数依然扑 朔迷离、讳莫如深,引得国内外进行了各种猜测、议论 不断……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在 大连市召开,徐学江作为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报道工 作的新华社记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最后一天,有关部门向与会的地震专家们通 报了三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数字为24万多。

      这是徐学江第一次听到的官方数字,出于一个新闻工 作者的职业敏感,他觉得这条信息是全国和全世界等 待已久的重大消息,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条消息发 岀去,把真相告诉世人于是徐学江抓紧时间写出了一 篇《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万多人》的稿件,立即送 给由国家地震局一位干部担任的大会秘书长审核为 了能够获得批准,徐学江在送审时经过认真思考,向秘 书长提出了三条理由:一、地震3年了,伤亡情况应该报 道,不但中国人非常关心,外国人也很关心,再不报道会 更被动;二、几年来传言不少,死亡人数众说纷纭,如果 不在这样一个引人关注的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召开的时 候报道,传言会更多;三,这是一个自然灾害,跟政府行为 无关,在这样一个时机报道,比较自然秘书长看完稿件,听了徐学江的意见,脸上露出犹 豫的神情,他沉思片刻问徐学江:“你这篇稿件一定要今 天发吗?”徐学江一听马上明白,他是想把稿件带回北 京请示更高级别的负责人,如果那样,这个数字何时能 公布又将成为未知数于是他态度坚决地说:“我觉得 今天一定要发,因为新闻讲时效性,不能发过时的消息 秘书长仍在犹豫,徐学江赶紧补充道:“这是自然灾害造 成的死亡,并不是人为造成的,我们实事求是的报道就 是了。

      如果等到达北京后再经过各级领导审阅,新闻的 时效性将大打折扣,弄不好还会引起新的猜疑和议论 看着徐学江真诚而坚决的态度,秘书长又认真看了看 稿件,一番思索后,终于同意了他的意见,在稿件上签了 字得到批准后,徐学江马上把稿件传给新华社对外发 布地震死亡人数的消息发出后,国内外引起了很大 关注,徐学江也被称为新闻界对外公布唐山地震罹难 人数的第一人后来有人问徐学江为什么这么强烈要求报道地震 死亡人数,徐学江回答:“其实原因很简单一一就是一个 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心我之所以坚持要求公布死亡数 字,源于我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对新闻工作者职责的明晰,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该争取的也一定要争取!”灾难和事故报道愈加开放对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进行报道后,徐学江在灾 难性、突发性事件报道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他认 为:自然事故与政府无关,责任事故则反映政府管理上 的问题,如果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报道,可以迅速引起有 关部门重视,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如果不及时报道, 难以敲响警钟,弄不好还会导致同样的灾难连续发生徐学江的观点有很多事例可以印证最典型的是 1994年底,11天里接连发生的两起惨剧1994年11 月27日,辽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特大火灾,造成 233人死亡,该事件未能及时报道。

      时隔仅11天,12月 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又发生了类似的特大火灾事 故,酿成了死亡325人的惨剧,这完全是一起可以通过 报道引起警醒避免再次发牛的恶性事故徐学江一直 呼吁:对于灾难和事故,只有及时报道,才能使事故的发 生频率降低再降低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包括徐学江在内的许多新闻 人的努力,我国对灾难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已经 逐步放开,2003年的“非典”以后有了更大的进步,一 些相关制度也逐步完善起来2008年汶川512 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新闻媒体立 即行动,及时、准确、公开地连续报道了与地震有关的 一切重大新闻,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唐I n大地震死亡人数的报道后,徐学江很快被提 升为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 10年,之后又先后担任了新华社香港亚太总分社副总 编辑、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94年被任命为新华社副 总编辑担任领导工作后,尽管各种繁杂事务缠身,但徐 学江还经常想办法挤出时间做采访徐学江说:“新闻 工作选择了我,我爱上了新华社,爱上了新闻工作,且愈 爱愈深2003年徐学江退休退休后他没有赋闲在家,应新 华网的聘请,继续做着新闻工作,研究新闻理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徐学江出任了 "中华慈善总会 新闻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执委执行总干事,开始为 慈善事业奔忙起来如今,徐学江已把传播慈善文化和 组织新闻界开展慈善志愿活动当作了自己新的责任和 使命编辑:邱祥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