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答题中失分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doc
9页历史答题中失分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新学期伊始,为了让学生感受高考,笔者依据XX年各 地高考历史试题和苏北四市模拟题组合了一张试卷,对我班 学生进行了限时测试从阅卷分析上看,他们在答卷中暴露 出许多问题,部分题目失分非常严重于是,笔者要求他们 写出考试小结,重点总结失分原因以及自己应对考试最欠缺 的地方依据他们所作的小结,笔者对答题的失分原因进行 了归类,整理如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时间记忆不清楚【学生反馈】'‘一遇到时间问题,就不知道解题的方向, 记不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不能准确判断历史事件发 生的时间,不能确定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对时间 没有概念,尤其害怕做将东西方时间联系在一起考查的试 题"总是会把一些时间记混,搞不清楚哪个事件在哪个 时间发生典型例题】(XX年对峙时期,排除D由'‘打倒把中 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可知,此时出现了不抵抗政策;由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可知,当时国内人民 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是在华北事变后,故C正确A、B两项在时间上 不符合题目要求【应对策略】历史时间在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部分同 学由于时间记得不牢,或者不能将试题中的隐性时间挖掘出 来,所以在做与时间相关的题目时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时间的方法:方法一:史时结合历史时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将 其与史实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有些同学在学习中将重点放在 了对史实的记忆上,忽视了历史时间,结果造成知“史”而 不知“时”女口: 一部分同学知道科举制,却不知道科举制 是在隋炀帝时形成的;知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但说 不清是邓小平同志何时提出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同学们 就要学会运用史时结合记忆法,即在记忆历史事件、学习文 献材料、观察地图、把握阶段特征等史实过程中,要与时间 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做到时不离史,史不离时史时结 合记忆法看起来有点笨,但却很实用方法二:纵向制表所谓纵向制表就是按历史事件发生 时间的先后顺序,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大事年表如著名科学 家诞生时间及其成果、朝代的变更、战争中重大的事件等都 可用纵向制表的方法进行记忆其实,大事年表未必冗长, 每一章每一节的历史事件都可以制作成小的记事年表,尤其 是涉及历史时间特别多的章节更适用把大事年表与章节史 实相结合,既可以牢牢记住时间,又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每 一章节的内容,分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方法三:横向联系所谓横向联系就是把相同或相似时 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归纳在一起的方法。
相同时间很好理解, 如1973年的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发生了经济危机 和被迫从越南撤军相似的时间,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 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与1979年的中美建交等利用横向联 系记忆的好处在于既方便记住历史时间,又可以对归纳在一 起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二、概念理解不准确【学生反馈】“对某些重要概念记不清楚,理解不深 刻 “不能把概念和有关历史史实联系在一起 “在历 史概念应用上缺乏灵活变通典型例题】(苏北四市XX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16)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 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 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现代化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与思想科学 理性化现代化模式具有复杂性,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利用 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 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
而斯大林模式为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所以①、③、④体现了现代化的复杂性,故 答案为B【应对策略】历史概念都是人们在适量的历史表象基础 上抽象概括而成的,可以深刻地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提炼 相关内容的历史特征许多同学在学习中存在误区,认为历 史概念只要背住即可,用不着去做深层次的分析由于没有 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深刻分析和灵活运用,因此在做涉及 概念的试题时常常失分做题时,应该将其与具体的历史史 实充分联系起来,研究该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史实之间的 内在联系,把握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最终, 借助于正确的历史概念来分析具体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 论三、思维定式不拓展【学生反馈】"思维定式,很难跳出死背的知识点 “视野不够开阔,犯经验主义错误典型例题】(XX年尼克松总统访问苏联后,作为回访,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1973年访问了美国从1972年开始, 美苏两国进入短暂的“蜜月期”从图片信息看,美苏两国 领导人亲切交谈,说明两国关系趋于缓和,正确答案为B【应对策略】思维定式是指人们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思维 方式突破思维定式是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所 谓突破思维定式就是能够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 待历史的习惯做法,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突破历史思维定式,同学们必须较好地 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前后 贯通、中外比较,从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培养理解、应用、 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要突出历史 学习的时空性特点,从史实的表到里、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 的启发,抓住历史知识的本质属性四、知识体系不完整【学生反馈】"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存在知识漏洞,不 能把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知识贯通"虽然每天都在 背历史,但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对知识没有 系统地了解"基础知识不牢固,解题时不能快速联系知 识遇到“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结合起来考查的试题, 我就不会了典型例题】(苏北四市XX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 •2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谈道:中国的现代化是被 延误了的现代化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可称为外因论,'‘侵略一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 的基本分析框架;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传统一现代 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1) 外因论认为中国现代化受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列举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 内因论认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传统因素主要有哪 些?(3) 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经济、 政治和思想方面追求现代化尝试的重大事件有哪些?据此 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特点解析:部分同学在回答内外因时不全面,特别是在总结 “中国现代化受阻的主要因素”时,不能从政治、经济、思 想等方面全面分析,这说明他们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
参考 答案略【应对策略】历史是由时空因素构成的,我们不仅要重 视某一个时段、某一个专题,还应全方位地掌握知识系统, 形成通史意识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备考中,要加强基础知 识记忆,增强综合意识与应用意识,以书本为复习的主要工 具,使用三轮复习策略:第一轮专题史复习;第二轮采用大 单元通史体例,结合小专题阶段史复习;第三轮,热点强化 训练按照三轮模式进行有条不紊的复习,便可以形成完整 的知识体系,培养我们专题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历史阶段 特点的概括能力以及不同专题之间的联系能力五、审题、答题不准确【学生反馈】“不能挖掘图片的深层次信息"审题 不清楚,不明白命题意图,导致答题不清"“往往题目不 读全便进行选择,造成错选''不能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 息,思考问题不深入 “审题不清、遗忘基础知识点以及 没有答题技巧是导致失分的原因"有的题目也会答,但 组织答案的时候,常找不到规范的语言,而且答题没有层次 性对于一些常用的书本语言应用不好,常常会用一些 生活用语''不会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典型例题】(2011 •安徽文综• 19)图6是讽刺德意 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 权”B. “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 独白,”C. "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 作为第二天意出现”D. “现在有效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 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解析:本题失分非常严重,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漫画体 现的政治含义,做题便无从谈起。
根据题干漫画中的文字 “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坐着的树枝”可知,德意志第二 帝国仍保留普鲁士专制的传统,由此判断德国的议会权力较 少国家权力掌握在德皇手中,故议会没有决策权,只能“发 表独白”,B符合题意题干漫画涉及两种政治势力的关系, A只强调其中一种,排除;C与题干无关;D是对德国体制的 赞许而不是讽刺【应对策略】同学们在训练或考试时,要做到“四审”, 即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答题主体、条件限制和题目的核心 要求目前历史试卷以材料题为主,我们要努力读懂材料, 抓住关键词,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 与相关教材知识的联系,把握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同时还 要注意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正确理解试题立意,提炼主题 答题时,我们要善于把材料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严格对应试 题的设问作答,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要尽量 用教材中的观点和史学界通用的说法,组织答案;要史论结 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避免堆砌材料和空发议论;要 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要注意用历史学科语言,力争行云流 水,切忌废话连篇;答完题后,要认真检查,遇到问题及时 更正六、应试心理不稳定【学生反馈】'‘粗心大意,缺乏耐心,意志力不强。
''考试时,总是写写看看表,越看表越心急,导致会做的突然想不起来了,不会做的更加迷糊,结果成绩不理想 “答题 时,遇到不会的容易紧张典型例题】(略)【应对策略】从反馈中可以看出,部分同学在应试中存 在心理问题每临大事需静气面对考试,同学们在心 理上要沉着冷静,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告诫自已,努力 拼搏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要保持乐观的情绪, 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应试心理素质,发挥出自己的真 实水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当同学们找准失分原因所 在,并依此制订合理对策,长期坚持下去,必能在今后的考 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