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湘江战役的全部经过文档.pdf

1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499632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60.83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湘江战役的全部经过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 年 11 月27 日至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 、全州县 、灌阳县 ,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 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 万多人锐减至3 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 中国革命 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1 战役简介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 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 军团损失更为惨重, 34 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 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 万人锐减到3 万人。

      [1]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2 战前情况1934 年 11 月, 从中央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继续西行, 向湘桂边境前进 蒋介石则拼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湘江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突破三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前,根据蒋介石的安排,湘军刘建绪的第1 纵队,开赴广西东北部的全州,与广西第 15 军夏威部切取联系,组成拦截红军的正面防线;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 纵队,由薛岳指挥, 沿湘桂公路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进行侧击,保持机动, 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 中央军周浑元的第3 纵队、 湘军李云杰的第4 纵队、 湘军李韫珩的第5 纵队从东面将中央红军压向湘江防线1934 年 11 月 16 日,湘桂军阀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湘军刘建绪与桂军夏威防区的划分以湘桂边界的黄沙河为界,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不含)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根据协议,桂军将原属湘军的全州防务揽了过去随后,桂第将其所部15 个团约三万人全部部署于桂东北地区,呈南北走向的一字长蛇阵。

      长蛇阵的北段,为全(州)灌(阳)兴(安)三角及湘桂边境的清水、高木、永安、雷口四关,由第15 军代军长夏威负责;长蛇阵的南段为恭城、龙虎关、富川、贺县带,由第7 军军长廖磊负责北段夏威部包括:第15 军 44 师、第 15 军 45 师 134 团、 15 军 43 师、第 7 军 24 师,约 10 个团南段廖磊部包括第7 军 19 师、 15 军 45 师的两个团,约5 个团这是一个北重南轻的部署11 月 18 日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广西贺县白芒营、恭城龙虎关分别与桂军交战 20日,红九军团逼近江华,21 日,攻占江华县城,并派出两团兵力攻打龙虎关之后,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部队都先后进入江华、永明,威胁广西富川、贺县、恭城白崇禧(李宗仁长驻广东,当时桂军的实际指挥官是白崇禧)担心中央红军从富川、贺县带进入广西腹地,又接到王建平从上海发来的密电,说蒋介石采用政学系头目杨永泰“一举除三害”的毒计,拟将红军由龙虎关两侧地区向南压迫,一举除红军、广东、广西“三害”,遂作出了将部署于全灌兴三角地区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决定11 月 20 日晚(一说为21 日晚),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义电告蒋介石,要求将夏威部主力南撤,所留空白由湘军填补。

      蒋介石于22 日下午 17 时,下达了准许桂军南撤的复电,并向何键发电,要求何键派湘军南下全州接防白崇禧接悉复电后,没等湘军接防,即刻下令连夜将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 (灌阳以南百余公里),仅在全州留有7 军 24 师 72 团的两营干训队,兴安留有一个团(属43 师),灌阳留有一个团(44 师 130 团)可是,湘军在接到蒋介石的接防命令后,并没有即刻南下接防,而是一再拖延直至1934 年 11 月 27 日,湘军才进入全州县城,但进入全州后又停止南下11 月 22 日桂军南撤至 12 月 1日湘桂军占领所有湘江渡口,全州以南、兴安以北60 公里的湘江门户洞开达9日之久这就为红军突围创造了机会11 月 22 日,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率军团便衣队和红五团侦察排,化装进入全州城,发现桂军南撤25 日中午,刘忠向率领红五团驻守湘桂边境永安关的二师参谋长李棠萼汇报了情况 李棠萼通过电台向军团部报告军团长林彪又发电报向军委请示11 月 25 日 17时,军委下达了《我野战军前出至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的作战部署》的命令发现红军从全灌兴三角地带西进企图后,桂军主力11 月 26 日开始从恭城向北调动,湘军11 月27 日进入全州城。

      11 月 27 日下午,红一军团抢占了全州以南、界首以北的所有湘江渡口11 月 28 日凌晨,桂军在新圩向红三军团发起进攻,湘江战役正式打响3 新圩之战新圩,位于广西灌阳县西北部,南距县城15 公里,北距红军西进路线最近点大桥村古岭头 5 公里, 距湘江渡口三四十公里,一条从灌阳通往全州的公路从这里经过,新圩以北5 公里的古岭头是红军前往渡口的必经之地新圩以北一直到湘江岸边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新圩往南至马渡桥长约10 公里的公路两侧丘陵连绵,草木丛生, 可以建立阻击阵地为了防止灌阳县城方向的桂军北上切断红军西进通道,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五师从新圩南下,占领马渡桥,将桂军阻挡在新圩以南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上将)、政委钟赤兵(中将)率十四、十五团( 十三团归军团部指挥 ) 和军委炮兵营3900 余人于 11 月 27 日下午 16 时左右抢在桂军前面赶到新圩,占领了新圩 - 灌阳公路两边的山头,并派出部队沿公路向南面的马渡桥推进,占领公路两边的山头 当日下午, 红五师先头部队与桂军侦察连遭遇,红军主动出击, 将桂军侦察连击退,并沿公路向南追击至枫树脚附近,因前方的马渡桥已经被桂军占领,便在枫树脚周围的山头构筑工事。

      李天佑得到报告后,决定将阻击阵地设置在从新圩向南至排埠江村长约8 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头上,这段防线距灌阳县城7 公里,距红军向湘江前进的通道最近点大桥村5公里 红五师的第一道阵地设在枫树脚附近,以公路为界,将部队分成左右两翼,互相配合形成交叉火力红十五团布置在公路的左侧,即打锣山、水口山、钟山上;红十四团布置在公路的右侧,即月亮包山、判官山上;师指挥所设在距第一道阻击阵地一二里的杨柳井;临时调配的军委“红星”炮兵营,部署在指挥所附近左侧的山地上在国民党方面,桂军部署于新圩方向的有7 个团,以第15 军军长夏威为指挥官,15 军44 师(王赞斌)为主攻部队,15 军 45 师 134 团(凌压西)为44 师预备队,以第7 军 24师为 15 军预备队桂军前锋于11 月 27 日下午抢在红军之前占领枫树脚南面的马渡桥,但因红军在枫树脚附近建立了阻击阵地,桂军在占据马渡桥后无法继续向前推进,便把狮子山、瘦马岐、张家岭一线做为前沿阵地进行布防桂军与红军的前沿阵地相距约1000 米,中间为水田、早地和小村落,双方都可以看到对方的阵地28 日拂晓时分,桂军44 师在炮火掩护下,在机枪、重炮、迫击炮掩护下,向红五师前沿阵地发起进攻。

      红五师沉着应战,以密集火力封锁公路,大量杀伤敌人,“红星”炮兵营也向开炮支援桂军正面进攻受阻,遂于下午16 时,遂派出一部兵力沿红军左侧的瘦马岐等几个山头迂回红军前沿阵地的钟山、水口山一带红军腹背受敌,损失很大,前沿阵地有的山头一个排打得只剩下一名战士红五师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当晚, 红军后撤至杨柳井两侧的山头平头岭和尖背岭一线,连夜赶筑工事平头岭和尖背岭是公路两侧的最高山峰,红十五团防守公路左侧的平头岭,红十四团防守公路右侧的尖背岭,两个阵地互为犄角29 日,桂军第24 师及 45 师 134 团(团长为凌压西)投入战斗,战斗更加激烈桂军先是以空军一队6 架飞机低空轰炸、扫射,继而大炮轰击,接着以步兵轮番冲击到中午时分,桂军正面与侧后迂回相结合的进攻,已经把红军坚守的山头逼到了绝境红军与桂军展开了白刃战,反复争夺山头,但终因力量悬殊,红五师伤亡惨重十四团政治委员负伤;十五团团长白志文(少将)、政委罗元发(中将)负伤,三名营长中有两名牺牲,全团伤亡五百余人 前沿的几个小山头相继丢失,第二道防线眼看就要被突破红五师师长李天佑命令师参谋长胡震到前线接替白志文指挥红十五团,并命令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收缩防线,把团指挥所转移到师指挥所位置。

      这时桂军机枪、 炮火已经打到师指挥所旁边来了,师指挥所准备转移结果,未等师指挥所转移,李天佑便接到了师参谋长胡震牺牲的消息李天佑刚刚到达新指挥所位置,又接到了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牺牲的报告当时,防守公路右侧尖背岭的是红十四团桂军出动1000 多人从正面进攻尖背岭,被红十四团击退桂军受挫后,又改为从两侧进攻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已经腿部中弹受伤,忍着伤痛指挥战斗黄冕昌判断,左侧有红十五团火力支援,敌人也不易攻上,右侧一些火力调到了正面, 是薄弱点, 可能会成为敌人攻击的重点,他命令部队把主要火力立刻调往右侧,左侧只留一个排长带两个班坚守不久,桂军果然出动2000 多人向尖背岭右侧发起冲击桂军翻过一个小山坡后,立即遭到红十四团火力封锁,无法前进 但是,狡猾的桂军在强攻右侧的同时,又集结一股力量攻打左侧 左侧情况危急, 黄冕昌命令连指导员何诚带队向右侧敌人打了个反冲锋,趁机抽出部分兵力去支援左侧然而右侧敌人又发起了反攻,红军寡不敌众,被迫退进工事坚守,黄冕昌团长身中数弹,壮烈牺牲红十四团防守的尖背岭和红十五军团防守的平头岭相继失守红军交替掩护, 且战且退,在板桥铺附近的虎形山构筑数层工事,集中兵力死守。

      30 日凌晨,红五师接到紧急驰援红四师光华埔阵地的命令,新圩阵地交红六师十八团接防由于十八团未能及时赶到,红五师被迫继续与桂军苦战血战至中午, 桂军见拿不下虎形山(虎形包) ,便以重兵迂回左侧高山,向红军压过来,同时出动多架飞机对虎形包狂轰滥炸红军拼死抵挡一阵后,被迫撤出阵地, 退守新圩附近的楠木山和炮楼山一线30 日下午 15 时红十八团赶到新圩,红五师于16 时移交防务,迅速赶到界首东南的渠口,与红十三团汇合,从界首过江红五师, 这个彭德怀的主力师撤下来的时候,师参谋长、十四团团长、副团长及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牺牲,十五团团长、十五团政委和十四团政委负重伤,营以下干部大部牺牲全师战斗之前有三千多人,下来的时候连伤兵也只剩下千余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中说:“红十四、十五团浴血奋战三昼夜,伤亡2000 多人” 1934 年 12 月 2 日,军委电台的一份敌情通报中提到:“我三军团第五师此次战役损失甚大,,, 十三、十四两团,现仅有六百余,十五团尚有四五百人,, ”过江以后,红五师缩编为一个团红十八团在新圩接防后,仓促在新圩南面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楼山一带进行布防,其中以两个营扼守楠木山村附近之炮楼山,一个营布防于陈家背。

      桂军以一部绕过红十八团向北追击,一部留在楠木山村围攻红十八团12 月 1 日拂晓,桂军对红十八团楠木山阵地发起猛攻,红十八团伤亡惨重为避免部队被桂军吃掉,红十八团炮楼山防守部队被迫后撤,向在陈家背布防的那个营靠拢桂军紧紧咬住十八团不放,在十八团撤退后迅速占领炮楼山,并一路跟踪追击红十八团的两个营刚撤到陈家背,桂军便追了过来战至中午,红十八团一部被分割包围于陈家背,一部在团长曾春鉴、政委吴子雄率领下突围而出,边打边撤, 向湘江岸边转移,最后被桂军分割包围于全州古岭头一带红十八团约两千名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