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文字研究现状.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952728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9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古文字系統整體研究的現狀自 1899 年殷墟甲骨文發現之後,百餘年來大量先秦和秦漢的文字資料相機被發現,很多學者對古文字進行了整理和研究,現在已經形成了專門的學科——古文字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中國古文字學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古文字編和字典的編纂百年來,甲骨文字學研究成就斐然, 1920 年王襄的第一部甲骨文字典 《簠室殷契类纂》出版以後,主要的成就還有商承祚的《殷墟文字類編》(1923 年) 、朱芳圃的《甲骨學文字編》(1933年) 、孫海波的《甲骨文編》(1934 年初版, 1965年修訂) 、金祥恒的《續甲骨文編》(1959) 、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1989 年) 、李宗焜的博士論文《殷墟甲骨文字表》 (1995 年) 、日本島邦男的《殷墟卜辭總類》 (1967 年) 、姚孝遂和肖丁合作主編的《殷墟甲骨刻辭類纂》(1989 年) ;另外,沈建華、曹錦炎合編的《甲骨文字形表》(2008 年)是現階段對甲骨文字形整理的最新、最具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也是本文的參考材料之一西周春秋金文字編及字典主要有:容庚的《金文編》(1925 年初版, 1985 年第四次校訂出版) 是一部相當完備的研究金文形體方面的字典,全書共收金文計一萬八千余字,是根據歷代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中的三千多器的銘文拓本或影印本臨摹的。

      已考釋的約兩千多字左右,大體依據《說文》的次序編排,每個金文都注明出處,書末附器目和檢字,以便檢查周法高的《金文詁林》(1975 年) 、陳初生的《金文常用字典》 (1987 年)和戴家祥主編的《金文大字典》 (1995 年)等這些研究成果都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材料基礎,開拓了我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對戰國文字作了系統性的研究的有湯馀惠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初版的 《戰國文字編》,中華書局出版的由何琳仪主編的《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冊),將眾多零散的戰國文字資料彙集一處,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另外,戰國時期的文字以楚文字為主, 對楚文字研究的學者也比較多,字編類就有曾憲通的 《長沙楚帛書文字編》(1993 年) 、郭若愚的《戰國楚簡文字編》 (1994 年) 、滕壬生的《楚系簡帛文字編》 (1995年) 、商承祚的《戰國楚竹簡彙編·字表》 、張守中等人共同編寫的《包山楚簡文字編》 (1996 年) 、 《郭店楚簡文字編》(2000年) 、李守奎的《楚文字編》(2003年)等都是對戰國文字的地域研究,同時也給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翔實的材料東漢許慎的 《說文解字》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辨識聲讀,創立部首,提出分析字形理論的字典。

      《說文解字》第一次對成體系的上古漢字作了系統的整理, 所收漢字代表了秦漢時期小篆體系的具體面貌許慎把漢字造字法總結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首創340 部,用部首來統攝眾字,將形體相似或意義相近的部首編排在一起《說文》採用小篆來書寫,間或列出古文或籀文, 成為我們辨析戰國以前的古文字的橋樑,探求古今字形、字義演變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隨後又有徐鍇的《說文解字系傳》(1987 年) 、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 (1982年) 、董蓮池的《說文解字考正》 (2005年) 對整個古文字字形系統整理研究的有高明的《古文字類編》(1980 年) 、徐中舒主編的《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1980年) 黃德寬主編的《古文字譜系疏證》(2007 年)一書以聲符為核心構建形聲譜系,再以“音”系連將形聲譜系按古韻部和聲部編列構建廣義譜系, 對每一個字羅列古文字不同階段之典型字形形成形體流變表譜, 然後逐字分析字形, 闡釋用例,予以疏理證說, 在此基礎上對同聲系內部具有親緣關係的同源字進行考辨確認,被譽為“第一部全面系統的漢子譜系整理與研究的大型學術專著” 二)古文字考釋成果的彙編隨著甲骨資料的大量公佈, 研究者日益增多, 考釋專著也紛繁迭出。

      此類著作首推李芳圃的 《甲骨學文字編》全書正編收字 845 個,補遺 80 字,每字之下是諸家的考釋意見之後台灣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了;李孝定的《甲骨文集釋》(1965 年)該書據正、續《甲骨文編》所收甲骨文輯成,體例承襲《甲骨學文字編》 ,分正編、存疑及待考, 共計收字 2809個每個字頭之下詳列專著及散見於報刊、雜誌的考釋論文, 是一部“集七十多年甲骨文考釋之大成的巨著”1993年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出版了日本學者松丸道雄與高島謙一合作編纂的《甲骨文字字釋綜覧》此書依《甲骨文編》所收甲骨為字頭,書後附有詳細的文獻出處, 1996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于省吾主編的《甲骨文字詁林》該書以《甲骨文字集釋》為基礎,“進一步加以訂正和增補, ” “廣泛地收集了自本世紀初直至一九九八年底, 甲骨文被發現以來九十年間有關甲骨文字考釋的研究成果 《詁林》不僅所收集資料齊備同時在材料選用是哪個也較為嚴格,是一部“集甲骨發現以來考釋成果之大成”的工具書西周春秋金文考釋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 、于省吾的《雙劍移吉金圖錄》 (1934年) 、 《雙劍移古器物圖錄》(1904 年) 、《商周金文錄遺》(1956 年) 、徐中舒的《殷周金文集錄》 (1984 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編撰的《殷周金文集成》(1984 年-1995 年) ,一共十八冊, 2007年重新編排為八大冊出版。

      鐘柏生、陳昭容、黃銘崇、袁國華等編的《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汇编》 (2006 年) ;郭沫若利用金文資料研究商周歷史,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周銅器銘文研究》 (1931 年)和《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 (1935年) 唐蘭的《古文字學導論》 (1934 年)是中國第一部系統闡述古文字學理論的專書;日本白川靜的《金文通釋》 (1962年-1983 年) 、張世超的《金文形義通釋》 (1996 年) 、趙誠的《二十世紀金文研究述要》 (2003年) 、馬承源主編的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等影響也比較大此外,還有大量銘文考釋的單篇論文戰國時期文字是古文字學中形成較晚的分支,但發展迅速,在20 世紀初逐漸興起,到 20 世紀末臻於完善,論著繁多唐蘭、李學勤、吳振武、徐中舒、裘錫圭等諸多學者對戰國時期的銅器、玺印、簡帛、陶器、玉石、貨幣等先後有專文專釋,這裡不再一一列舉三)古文字本體的研究最早構建出漢字構形理論的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他提出了“六書”理論之後,從 20 世紀 30 年代起不斷產生了新的構形理論,最具代表的是唐蘭、陳夢家、裘錫圭、林雲的“三書說” ;詹鄞鑫、蘇培成的“新六書說” ;王寧以漢字構形模式理論為指導提出的十一種漢字構形模式等。

      我們可以在一些專著中看到前賢們對古文字構形的研究,如唐蘭的《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 (1981 年) 、趙誠的《甲骨文字學綱要》(1993年) 、 王寧的《漢字構形學講座》(1995 年連載) 、李圃的《甲骨文字學》 (1995 年) 、李國英德《小篆形聲字研究》 (1996 年) 、李運富得 《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1997 年) 、 趙平安的 《說文小篆研究》 (1999年) 、邹晓丽的《甲骨文字學述要》 (1999 年) 、王寧主編、鄭振峰著的《甲骨文字構形系統研究》(2006 年) 漢字構形理論在王寧先生的《漢字構形學講座》、《系統論與漢字構形學的創建》等文章種得到系統的闡述, 並且在鄭振峰 《甲骨文字構形系統研究》、 羅衛東的《春秋金文構形系統研究》 、 吳國升的《春秋文字》、趙學清的《戰國東方五國文字構形系統研究》、王貴元的《馬王堆帛書構形系統研究》 、洪映熙的《居延漢簡構形系統研究》等一系列著述中加以運用,通過對漢字構形的斷代描述,初步完成了漢字構形史的描寫除了以上的多部專著, 有關古文字構形研究的主要期刊論文有:黃德寬《漢字構形方式:一個歷時態演進的系統》 ( 《安徽大學學報》 1994 年 3 期) 、將學旺《從西周金文看漢字構形方式的演變》 (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3 年 2 期) 、鄭振峰《論甲骨文字構形系統的特點及其演變》( 《語言研究》 2004 年 3 期) 、李恩江 《略談漢字部件系統的沿革》( 《鄭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3年 2 期) 、李運富《漢字形體的演變與整理規範》 ( 《語文建設》 1997 年 3 期)等等。

      談到古文字構件系統這裡要著重指出: 竺海燕的《甲骨文構件及構形系統研究》 (2005年) 、 、陳婷珠的《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統再研究》 (2007年)這兩篇碩博論文都出自華東師範大學 論文中測查了甲骨文構件的數量、構件層級、 構件方位、 構件的功能、構字能力以及構字頻率, 可謂對甲骨構件做了窮盡性梳理同樣也是華東師範大學郭利芳的《春秋金文構件系統定量研究》(2006 年)中小篇幅地討論了春秋金文的構件數量、構字能力和構字頻率,并進行了歷時比較總的來說, 自從甲骨文發現至今, 古文字的研究碩果累累, 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是以往對古文字研究主要是材料的錄著、整理、考釋,對系統本身的研究是局部的、 零星的二是對古文字構件系統研究較少,更不用說整個古文字表意構件系統,僅有的構件系統研究也只是斷代的二、本課題的研究價值本課題的研究價值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根據現有各個時期的字形表,分別拆分字形,製成各個時期的文字字形結構方式分析表(見附錄)二是將各個時期拆分的表意構件數量統計出來,形成類別系統 三是定量分析各個時期各表意構件的構字數量、 構字能力和構字頻率, 依據客觀而精確的數字進行歷時比較,闡釋古文字表意構件系統發展演變的脈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