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docx
16页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我们要学习李桓英教授持之以恒的精神初心易得,一直难守,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李恒英,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虽然2014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今年98岁的她到现在还是一名上班族,每天都会到x热带医学研究所上班,她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李恒英却毅然放弃小我的修养生息,为麻风防治事业奉献余生的力量,实属侠之大者,忧国忧民,令无数人敬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青涩懵懂的青葱岁月到朝气蓬勃的青年时光,从血气方刚的盛年时代到老骥伏枥的迟暮之年,年轮虽抵挡不住岁月的冲刷,生命芳华却因时间而沉淀即便岁月洪流再猛烈,也冲不走你那颗拳拳赤子之心、你那份敬业担当的执着和永不止步的奋斗之劲再看百年光芒岁月,流走的是年轮,不变的是你热诚无私的情怀 从国外辗转回到国内的坚决中,有你的忠肝义胆、家国情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能够成就一生伟业、作出卓越奉献的大家,都不失拥有一颗热诚之心。
在当时,29岁的李恒英已经就任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性病专家,但七年任期完毕后,她决然地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瞒着家人、经过几经周折,回国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为的是报效祖国、为国奉献记者在采访李恒英为什么回到祖国?李恒英说:我不忘本、我应该回,正当其时正是那根植于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为国为民的忠肝义胆,才让她一直不忘当初努力的初心与立下的誓言,才让她义无反顾地放弃外国高薪,也要为国家、为人民履职尽责,这无疑是一种魄力、一种担当、一种奉献在大家都不愿从事的事业领域,她担起了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当大家在瓶颈于温饱线周围、陷入安康危机之时,她挺身而出、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寨,为病人送去药品与医疗技术;就这样,在一步一步的走访、调研、研究和论证中,研制出了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带着国人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李恒英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情怀的背后,彰显的是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诚与热爱,对人民的惦记与关怀,令无数人感动至极 从群众到共产党员的那份虔诚中,有你的赤胆忠心、执着坚决我回国不懊悔,一辈子做麻风不懊悔,但不入党会懊悔党旗飘飘,我们一直敬畏那片红色理想;拳拳誓言,我们一直向党致敬靠拢。
从南湖红船启航,经历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进展革命建立、托起筑梦底盘,走过改革开放、创造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来源于伟大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李恒英深深知道并时常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坚决向党靠拢、跟党走,一直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精神,虔诚地期望参加中国共产党从群众到共产党员的路上,她执着坚守着那份虔诚,她一直用一言一行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担当作为中持续诠释着对党的忠肝热诚与坚守挚爱,终于在95岁成为荣耀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它不止给予我们荣誉骄傲,更是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我们作为新时代党的建立者、推动者,要锤炼坚强党性,培植党性修养,永保共产党人的先锋本色,用忠诚、担当、无畏向党感恩献礼 从退休到重回岗位的那份坚持中,有你的笃定担当、恪尽职守李恒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98岁毅然回到工作岗位,要努力工作到100岁这质朴而又坚决的言语间,我们深深感受你对工作的挚爱和对理想的那股执着试想,98岁的你会在干什么?也许大多数人都是安享余生岁月,并不会像李恒英这般地伟大,即便接近期颐之年,心中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康、不是自己安乐的晚年,而是家国责任和使命担当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恒英要将岁月年华都抛洒在工作中,要将一生都奉献给人民,这是多么伟大的担当与情怀。
处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要学习李恒英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要善于在艰苦环境、基层一线中磨练、拼搏、奉献,牢牢揣紧内心的承诺与誓言,扛起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只为干好本职工作而诠释自己的热诚 心中有初心,人生有使命这个初心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丈量,这份担当使命需要一生的执着去坚守只需生命还未真正殆尽,守初心担使命的征程就依然待续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李桓英,一位98岁的老人,在麻风病防治的路线上,还在继续前行 1958年,李桓英拒绝世卫组织续签5年的合同,瞒着定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到国内我是中国人,我在x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1978年,李桓英调到x友谊医院、x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个拼字来描述她,恰如其分 麻风病是人类陈旧的疾病,曾经是深受歧视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惧然而,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争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为病人诊治,从不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走访学者。
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然而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工程,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展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根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方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x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展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历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x召开在这次具有留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持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了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处理了该领域的严重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16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引见人之一,x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怀着冲动的心情观看了央视频的《时代楷模李桓英》节目,我对身边的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专家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知道她为战胜麻风病做出过奉献,却没有这么详细的跟随她一百年脚印了解过她的时代楷模事迹一个出身优渥的高知女性放弃联合国高薪,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国,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麻风事业节目中她的每段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到底一个人要如何度过一生才有意义呢?麻风村摘帽改为曼南醒村时她说:他〔患者〕的赞美对我的触动最深,我到达了我的人生目的。
面对父母要求她回到美国一家团聚,她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不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离开面对工作,她说:科研工作要严谨,我这两年不能白活,要尽所能用有生之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儿她的每一段采访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她不愧时代楷模称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她大医精诚、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她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中国智慧,她心有大我、热诚报国的爱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学习如今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医务人员应当秉承李桓英精神,投身到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才能够像她一样攻克难题、护佑苍生不愧当年从医誓言,致敬青春奉献给祖国的百岁老人-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在x麻风寨工作的时候,李桓英无比关怀一位共产党员勐腊县原县委副书记刀建新 一天,李桓英找到时任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的郑瑞芬,神情严肃,郑书记,您得帮帮刀建新 1950年,年轻有为的刀建新突然从工作岗位消失麻风病使他失去了跟家人团聚的时机,更让他痛心的是,他已经好多年不交党费 李桓英知道,党费是刀建新几十年的心结,不处理这个问题,就算治愈了麻风病他也不能释怀 郑瑞芬和李桓英一起找到x省卫生厅,郑重转达了刀建新想回归组织生活、交党费的愿望。
回京后不久,郑瑞芬就接到了李桓英的那头,平日自持的李桓英异常冲动,郑书记,刀建新的事处理了,他现在可开心了我也很开心,感激你! 郑瑞芬闻言亦动容,是您的功绩啊,李教授!我们党员应该感激您! 如今,95岁的李桓英仍然是个上班族她每天上午背着挎包从家出发,前往工作室、实验室在今年举行的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上,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这位1921年出生于x、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x同济大学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优秀毕业生,37岁只身回到祖国时至今日,她仍孑然一身,挚爱惟有患者 等过完春节,李桓英又要出发去x她想看看那里治愈的麻风病人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麻风病的发病机制我们还没有弄清楚,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有时间,我还可以奋斗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党徽,浅浅微笑: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x,童年时跟随父母在德国柏林生活她是x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
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时,她屡次横跨各洲,为贫穷落后地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而努力 7年任期完毕后,世界卫生组织希望李桓英续签5年合同而李桓英全家已经移居美国,父母兄弟希望她留在身边不过,这两个选项都被李桓英排除了了 李桓英曾在美国杂志上看过关于钱学森的报道,得知钱学森毅然回国时,她深受触动,时不我待,作为中国人,我很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想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于是,她瞒着家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后终于回到中国这一年是1958年,她37岁此后的漫长岁月,她一直无悔最初的选择 1970年,李桓英在x第一次见到麻风病患者他们有的脸部毁容,有的手脚畸形,有的皮肤溃烂由于没有有效治疗手段,麻风病患者往往被赶到偏远之地,报团取暖或自生自灭 饱受病痛和歧视双重折磨的患者,给李桓英留下深刻印象,她立志要攻克麻风病1978年,李桓英被调到x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后,便将全部精力献给了这一事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着手研究一种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完成,但缺乏临床实验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走访调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最终获得免费药品和实验工程支持。
带着这批药品,李桓英来到x省勐腊县的麻风寨,劝说这里的每一个麻风病患者服药 她的到来引来村民一片惊奇:x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渴了,她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饿了,她大大方方和麻风病患者一起吃饭;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手长时间不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