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牙列拥挤.ppt
53页第 九 章,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一、牙列拥挤,(一)慨述 发病率: 最常见,6070的错牙合畸形 拥挤的存在 分类 : 单纯拥挤 牙齿排列错乱, 无颌骨 及牙弓间关系不调,无口颌系统功能 异常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基本正常 复杂拥挤 除牙列拥挤外,有颌骨、牙 弓间关系不调,并影响的面形,常有 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二)病因 牙列拥挤的原因:牙量骨量不调, 牙量(牙齿总宽度)相对大, 骨量(齿槽弓总长度)相对小, 牙弓长度不足以容纳牙弓上的全数牙齿 1 进化因素(evolution factors):咀嚼器官退化 肌肉最快 ,骨骼次之,牙齿最慢 2 遗传因素(heredity factors):牙齿(数目、大小、 形态),颌骨(大小、位置、形态) 受遗传的影响 3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乳恒牙的替换障 碍;乳牙早失,第二乳磨早失造成;乳牙滞留;口腔 不良习惯,长期咬下唇使下前牙舌倾;食物结构,长 期食用精细食物使齿槽、颌骨发育不足牙量(牙齿总宽度) 骨量(齿槽弓总长度),(三)诊断 l 牙列拥挤的分度 轻度拥挤I度 牙量比骨量大24mm 中度拥挤度牙量比骨量大48mm. 重度拥挤度 牙量比骨量大8mm以上 2 牙列拥挤的测定:模型分析 替牙列期:牙片法或Moyers预测表,从预测值减牙弓实际 长度得到。
恒牙列期:直接测量,牙冠近远中径的总宽与 现有牙弓 弧长之差得出 3后段牙弓拥挤的测量 第一恒磨牙之后的后段牙弓拥挤 X 线头颅定位测位片上进行: 可用间隙: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至升支前缘的距离 女性14岁前、男性16岁前每年每侧平均增大1.5m 必需间隙:下颌第二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之和 后段牙弓的拥挤度:可用间隙必需间隙后段拥挤需拔后牙,(四)牙列拥挤矫治原则及方法: 1 病因及病理机制 : 牙量相对大而骨量相对较小 2 矫治原则:减少牙量或(及)增加骨量,使牙量与骨量协调 减少牙量:减少牙齿体积(邻面去釉) 减少牙齿数量(拔牙) 减少牙齿所占位置(扭转牙、舌倾牙的纠正) 增加骨量:扩展牙弓宽度与长度(如腭中缝扩展) 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如上颌前牵引) 功能性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如唇挡、颊屏) 外科手段刺激齿槽骨生长(如骨膜牵张成骨术),减少牙量:减少牙齿体积(邻面去釉) 减少牙齿数量(拔牙) 减少牙齿所占位置(扭转牙、舌倾牙的纠正) 增加骨量:扩展牙弓宽度与长度(如腭中缝扩展) 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如上颌前牵引) 功能性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如唇挡、颊屏) 外科手段刺激齿槽骨生长(如骨膜牵张成骨术),扭转,舌倾牙,3 增加骨量与减少牙量的具体方法 (重点) 1)扩大牙弓(arch expansion):增加骨量 长度扩展:(1)推磨牙向远中 (2) 唇向移动切牙 (3)上颌前牵引 宽度扩展:(1)矫形扩展 (2)正畸扩展 (3)功能性扩展 2)拔牙矫治(extraction):减少牙量 决定拔牙的因素 拔牙的基本原则 3)邻面去釉(interproximal enamel stripping): 减少 牙量 适应症 治疗程序 替牙期治疗,(1)推磨牙向远中(molar distalization) a 作用: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每侧可得 36mm间隙;直立下磨牙,每侧可得1mm间隙。
b 适应证:轻度牙列拥挤,第二恒磨牙未萌或 初萌尚未建牙合,最好无第三磨牙 口外弓(facebow) 内弓的前部离开切牙2、3mm 内弓末端置入开大型螺簧,在牵引力状态下弹性向后推磨牙 牵引力每侧用300500g,每天戴用1214小时 牵引力的方向: 口内矫治器:可摘式矫治器 “摆”式矫治器 (pendulum) 螺旋弹簧推 磨牙向远中,口 外 弓,可摘式矫治器推磨牙向后,“摆”式矫治器 (pendulum),(2)唇向移动切牙: 作用:切牙切端唇向移动1mm可得2mm间隙但切牙前倾,牙弓突度增加,覆牙合变浅 适应症:切牙较舌倾,覆牙合较深的病例 矫治装置:固定矫治器,(3)上颌前牵引: 作用:刺激上颌骨及上颌齿槽前部的生长也有扩展牙弓长度的作用 适应症:安氏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病例 矫治装置:前方牵引器,前方牵引器,宽度扩展:扩大基骨和牙弓的宽度,(1)矫形扩展 (orthopaedic expansion) 作用:扩开上颌腭中缝,刺激骨缝内新骨沉积 适应症:年龄:1214岁的替牙期和恒牙早期,年 龄越小,骨缝扩开的作用越明显 拥挤度:严重拥挤或宽度不调,如后牙反牙合 骨性类错牙合:上颌发育不足进行前方牵引的安氏 类错牙合可合并使用腭中缝扩展。
矫治装置:Haas 矫治器和Hyrax矫治器 扩展速度类型:快速扩展、慢速扩展、 扩展效果:磨牙区增大10mm 年龄小:50为骨缝效应,50为牙齿效应 年龄大:骨缝效应减少,牙齿效应增加,易出现上磨 牙颊倾,舌尖下垂,下颌平面开大扩展类型,快速腭中缝扩展(rapid palatal expansion) 方式:每日螺旋开大0.51.0mm(旋转24次,每次1/4圈), 连续2、3周 力的最大值:20003000g,使中缝迅速打开 保持: 停止加力情况下保持3个月,使新骨在扩开的中缝处沉积 慢速中缝扩展(slow palatal expansion ) 方式:每周螺旋打开 1mm(每周4次,每次1/4圈) 力的最大值:10002000g, 23个月内逐渐使中缝扩开 保持:两种方式都要用活动矫治器保持一年以上,或立即用固定矫洽器 继续治疗并维持扩展效果快、慢速腭中缝扩展的特点 快速扩弓的 优点:在牙性效果发生之前迅速产生腭中骨缝的扩大 适合于在814岁这个时期,年龄越小,越适合快 速扩弓 缺点:在恒牙初期或年龄更大,腭中缝骨组织已沉积, 对外力的改建效应差,快速扩弓方法,骨缝扩 展不开,易损伤骨缝组织 慢速扩弓的 优点:主要牙性效应,使腭中缝内组织逐渐适应外力的 刺激,产生相应的骨组织改建。
适合于恒牙后期 缺点:速度慢,对骨性狭窄效差腭中缝扩展,(2)正畸扩展(orthodontic expansion) 作用:两侧后牙颊侧倾斜移动使牙弓宽度扩大 适应症:应用于恒牙期青少年或成入腭中缝骨改建效应缺乏 矫治装置:上颌:有螺旋器分裂基托活动矫治器、菱形簧分裂 基托活动矫治器)及四角圈簧固定矫治器 下颌:螺旋器分裂基托恬动矫治器及四边形固定 扩弓矫治器等 扩展效果:每侧可得12mm 牙效应:后牙颊侧倾斜移动 骨效应:无(即腭中缝打不开),但刺激颊侧牙槽 骨的生长,正畸扩展的长期效果稳定差3)功能性扩展(functional expansion) 机理:(1)牙弓外面的唇、颊肌抑制牙槽弓生长,内面的舌体组织 促进牙槽弓生长,两者对牙槽弓生长发育及形态生成 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与平衡作用 (2)去除了唇、颊肌对牙弓的压力,在舌体的作用下牙弓 的宽度得以开展,对移行皱壁粘膜的牵张也可刺激 唇、颊侧牙槽骨的生长 矫治装置:FR-功能性矫治器、唇挡、颊屏等 扩展效果:牙弓宽度增加可达4mm 缺点: 需要从替牙早期开始并持续到青春快速期拔牙矫治(extraction),生理学基础(即为什么可以拔牙): 1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退化趋势不平衡, 颌骨肌肉齿槽,造成牙量大于骨量。
2在环境因素或口腔习惯因素作用下,造成骨量小于牙量,如细软饮食因缺乏咀嚼刺激而导致的颌骨发育不足;不良口腔习惯(如口呼吸)引起上下牙弓形态间或牙弓与基骨间的形态失调,上前牙唇向突起1)决定正畸拔牙的因素 (1)牙齿拥挤度(severity of crowding:每1mm的拥挤需要 1mm的牙弓间隙解除 (2)牙弓突度(protrusion of arch):使前突的切牙向舌侧移动, 需牙弓间隙下切牙切缘每向舌侧移动 1mm,需2mm的牙弓间隙 (3)Spee曲线高度(Curve Of Spee):测量下颌牙弓模型第二 前磨牙颊尖至下前牙与第二恒磨牙颊沟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 高,1mm的spee曲线高度,需要lmm的牙弓间隙 (4)支抗磨牙的前移程度(mesial drift of anchorage molar):强支抗,磨牙前移占去的间隙不超过拔牙间隙的l4;中 度支抗,l412;弱支抗,至少为12 (5)颌面部骨骼结构(maxillary skeletal Patterns): 上下颌骨的形态、相互关系及其与齿槽间的协调关系对拔牙的决定 有影响 ,分垂直方向 矢状方向 的影响。
(6)面部软组织侧貌(facial Proille): 鼻-唇-颏关系 (7)生长发育(growth status):根据生长发育评估, 确定患者当前所处的发育阶段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a、垂直骨面型,分型: 正常垂直骨面型:SNMP角平均34.3(5) FHMP角平均27.2( 4.7 ) “高角”骨面型 : SNMP角大于40 FH-MP角大于32,为垂直发育过度 “低角”骨面型 : SN-MP角小干29 FH-MP角小干22”,为垂直发育不足垂直骨面型对 拔牙决定 的影响: 高角 拔牙标准适当放宽 低角 拔牙要从严掌握 1下颌切牙间的代偿要求: 高角 颏部后缩,治疗结束时下切牙宜直立或舌倾 低角 情况相反,下切牙宜唇倾 2 拔牙间隙关闭的难易程度: 高角 咀嚼肌力弱,颌骨密度低,磨牙易前移,拔牙间隙易关闭; 低角 咀嚼肌力强,骨密度高,磨牙不易前移、升高, 间隙的不易关闭 垂直骨面型对 拔牙位置 的影响: 高角 :拨靠后的牙齿,有利于前牙开牙合的控制 低角 :拔靠前的牙齿,易于关闭拔牙间隙及打开咬合,b、矢状骨面型,分型:依A点B点(或ANB角)考察上下颌骨或牙弓在前后向的位 置关系 骨性型:上、下颌基骨的相对位置正常,ANB角0 5之间 骨性型:上颌基骨的相对于下颌基骨位置靠前,或下颌基骨的 相对于上颌基骨位置靠后,ANB角大于5 骨性型:上颌基骨的相对于下颌基骨位置靠后,或下颌基骨的 相对于上颌基骨位置靠前,ANB角小于0,矢状骨面型(前后向)对拔牙决定的影响,ANB角正常(骨性型) : 为了保持上下牙弓间的协调,常用上下对称拔牙 Bolton指数明显不调时,则考虑不对称拔牙 ANB角增大(骨性型): 根据上前牙前突程度、上下前牙拥挤度、磨牙关系调整等 情况决定上下颌对称或上颌单颌拔牙。
生长发育期儿童,当上颌切牙前突较轻、拥挤度较小,可 伴功能性下颌后缩时,先用下颌前导功能性矫治器刺激 下颌骨发育后再决定是否拔牙 ANB角减小(骨性型): 上颌相对发育不足、下颌相对过大,治疗结束时允许上切牙 稍唇倾,下切牙稍舌倾,以代偿类骨骼畸形,考虑 下颌拔牙或上下颌对称拔牙6)面部软组织侧貌(facial Profile): 鼻-唇-颏关系 a 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 b 鼻唇角:鼻小柱点、鼻下点与上唇凸点所形成的角 正常值见表9-1 上下唇太突则需拔牙,鼻尖,软组织颏点,-1.4,0.6,97.4,(7)生长发育(growth status):根据生长发育评估, 确定患者当前所处的发育阶段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 单纯拥挤:青春快速生长期中进行 复杂拥挤(伴上下颌骨间关系不调):应在快速生长期前 12年形治疗,对颌骨生长进行控制 生长发育评估 :考虑正常牙合与错牙合之间的差异和个体 之间的差异,2)制定拔牙方案的基本原则:,(1)拔牙保守原则:慎重决定,可拔可不拨时尽量不拔牙,可 在保守治疗36个月后再决定要经(模型分析、X线头影 测量分析、实际病例面型的观察、尊重家长及病入的要求)后再决定。
(2)病牙优先原则 :尽可能拔除多生牙、短根、弯根牙、严重龋病牙 (3)左右对称原则:即双侧拔牙,单侧拔牙使上颌中线偏向一侧影响美 观上颌单侧拨牙应格外慎重下颌4个切牙大小相近拔除一个切 牙时对牙弓的对称性和面形影响较小 (4)上下协调原则:即上下牙弓同时拔牙使上下牙弓的牙量保持一致 但bolton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