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doc
13页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附录A 混凝土热力学性能A.0.1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可根据骨料的组成由表A.0.1取用,通常情况下也可近似取为10×10-6/℃表A.0.1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序号不同骨料种类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1石英岩混凝土11×10-62砂岩混凝土10×10-63花岗岩混凝土9×10-64玄武岩混凝土8×10-65石灰岩混凝土7×10-6A.0.2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和比热按下列方法确定混凝土的导热系数λ一般可取为10.6 KJ1(m·h·℃)、导温系数α一般可取为0.0045m2/h,比热c一般可取为0.96kJ/(kg·℃)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等受骨料的影响较大,不同骨料的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等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1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λ和比热c可根据混凝土的组成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利用表A.0.2所列的组成成分的导热系数λi及比热ci按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即 (A.0.2-1) (A.0.2-2) 式中Wi——混凝土各组成成分的重量。
表A.0.2 混凝土组成成分的λi及Ci值 2 混凝土的导温系数α可由下式计算: (A.0.2-3) 式中 α——混凝土的导温系数(m2/h);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可取为2400kg/m3A.0.3 水泥水化热可按下式估算: (A.0.3) 式中 Qt——龄期t时的累积水化热(kJ/kg); Q0——最终水化热(kJ/kg),可按表1.2.4取值; t——期(d); m、n——常数,可按表A.0.3取值表A.0.3 水泥水化热的Q0及m、n值水泥品种Q0mn普通硅酸盐水泥42.5级3400.690.56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3400.360.74中热硅酸盐水泥42.5级2800.790.70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32.5级2800.290.76 A.0.4 混凝土的水化热总量和混凝土强度密切相关,对于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普通碎石混凝土,可根据下式估算混凝土的总水化热: 式中 Qc——混凝土的总水化热(kJ/m3); ——普通混凝土28天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速度与环境温度有关,当环境温度分别为20℃、30℃、40℃、和50℃时,水化热的释放速度之比为1﹕1.57﹕2.41﹕3.59。
A.0.5不同环境和不同保温条件下混凝土的表面放热系数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不同环境下混凝土的表面放热系数β如表A.0.4所示表A.0.5-1 混凝土的表面放热系数β序号不同环境放热系数KJ1(m2·h·℃)1散至空气(风速2m/s~5m/s)50~902散至空气(风速0~2m/s)25~503散至流水∞ 2混凝土表面设有保温层时,等效的放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A.0.5) 式中hi——第i层保温材料的厚度(m); 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见表A.0.5-2; β——最外层保温材料与空气接触的放热系数,可按表A.0.5-1取值表A.0.5-2 保温材料的λi值材料木板木屑草席石棉毡油毛毡、麻屑泡沫塑料λi0.840.630.500.420.170.13A.0.6 混凝土在龄期t时的绝热温升Tt可用下式估算: (A.0.6) 式中 W——包括水泥及粉煤灰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 p——粉煤灰掺量的百分数。
附录B 混凝土收缩规律B.0.1 普通混凝土收缩量可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制作试件并通过试验测定; 2采用经过试验验证或工程经验证明可行的数学模型;3当无相关资料时,对于在龄期120天内的普通混凝土,可采用下式估算混凝土的收缩值 (B.0.1)式中 ——混凝土任意时间的收缩值; ——混凝土28天的实际抗压强度; ——龄期;附录C混凝土徐变规律C.0.1 普通混凝土收缩量可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制作试件并通过试验测定; 2采用经过试验验证或工程经验证明可行的数学模型;3当无相关资料时,对于硅酸盐类水泥制成的普通混凝土,可采用下式估算混凝土的收缩值 ( C.0.1-1 ) ( C.0.1-2 )式中——从时刻开始的加载时间;——在时刻施加的应力;——龄期为28d的混凝土纵向变形模量;——徐变系数;——强度等级C20~C50混凝土龄期为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附录D 混凝土配合比抗裂优化设计D.0.1 调整粗骨料级配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粗骨料进行骨料级配的优化,选取紧密密度最大的级配为最佳级配。
D.0.2 计算粗骨料堆积密度:将级配好的粗骨料分三层装入10L的容量桶,在震动台上分层振实,刮平按下式求出原级配堆积密度和优化级配后的堆积密度: (D.0.2-1) (D.0.2-2)式中:V0——容量桶体积,m3; W0——原容量桶中粗骨料的质量,kg; ——优化级配后容量桶中粗骨料的质量,kgD.0.3计算粗骨料的空隙率和 (D.0.3-1) (D.0.3-2)式中:——粗骨料表观密度;D.0.4计算优化后粗骨料体积: (D.4-1)D.0.5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1) 优化后和优化前砂浆体积之比: (D.0.5-1) 2) 优化后水泥用量按下式计算: (D.0.5-2)3) 掺合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D.0.5-3)4) 外加剂用量按下式计算: (D.0.5-4) 5) 计算用水量: (D.0.5-5)6)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和: 粗骨料用量 (D.0.5-6) 细骨料用量 (D.0.5-7) 附录E 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适应性圆环检验方法E.1 适用范围E.1.1本方法可用于对混凝土中水泥、粉料和液态掺加剂之间适应性的检验,也可用于薄抹灰浆的抗裂性检验。
E.1.2圆环适应性检验,可对扣除骨料后所用材料相互影响的下列性能进行检验:1 材料总体的安定性;2 材料总体的施工可操作性;3 材料总体的凝结性能;4 收缩性能等E.1.3混凝土的生产厂家可根据检验结果调整胶凝材料、掺和料或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薄抹灰的施工单位可依据本试验调整薄抹灰的配比和养护方法E.2 检验仪器设备E.2.1 圆环检验方法的试模由芯模、侧模和底座构成(见图E.2.1)芯模应为钢制,顶面设凹槽,长轴直径为180mm±2mm,短轴直径为90mm±1mm,高度25mm±1mm侧模可为有机玻璃或钢制,安装后高度与芯模高度相同,浆体厚度为50mm底座可为有机玻璃或钢制,尺寸与芯模和侧模匹配E.2.2 圆环检验方法应有下列设备与工具: 1 符合《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JC/T 681的水泥胶砂搅拌机; 2 符合《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的要求跳桌; 3 抹刀; 4 称量1000g,分度不大于1g的天平; 5 分度值为0.01mm应变仪或读数显微镜E3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E.3.1圆环检验方法试件的制备,应使用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各种材料使用的比例应按初步已有的配合比确定。
E.3.2 每组应有三个试件,三个试件的所有材料应使用水泥胶砂搅拌机一次性搅拌,搅拌时间为3minE.3.3搅拌好的料浆应按下列方法成型:1将试模底座与侧模之间以及侧模与侧模之间用黄油或其它材料密封,用刮刀将浆料分层刮入试模内,排除夹带的空气,直至与试模上口平齐,将浆料表面刮平2 当料浆粘稠时,可将装好浆料的试模放在跳桌上跳30次以排除空气,跳桌跳动时试验人员用手轻轻按住试模,防止水泥浆体从底座与侧模之间或侧模与侧模之间漏出当料浆较稀时,轻轻震动试模排除空气3 将试模置于与现场养护条件相近的环境条件下养护E4适应性检验E.4.1 检查试件的凝结有无异常E.4.2 在预期拆模的时间拆除试件的侧模,检查试件的硬度或强度E.4.3检查试件的表面出现龟裂等现象,对所有材料综合影响的材料安定性做出判定E.4.4 用读数显微镜观察试件的侧面开裂情况,对试件的收缩或微膨胀性能做出判定E.4.5当发现检验情况与预期情况不一致时,可在混凝土配合比中调整相应材料的使用量;当发现检验情况与预期情况严重不符时,应改换其他品种的材料E.5薄抹灰浆抗裂性检验E.5.1 薄抹灰抗裂性检验试件的制作宜符合下列规定:1 可不使用芯模;2 在底座之上放置薄抹灰基层材料;3 在基层材料上按实际施工方式涂抹薄抹灰浆,形成不少于三个试件;4 按施工确定的养护条件对试件进行养护并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