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阅读教学的备课.doc
8页浅谈阅读教学的备课历城区王舍人实验小学李仁霞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非常感谢上级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与各位老师共同来交流区教研室孙老师让我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来谈谈是如何备课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转变观念, 广泛阅读,博采众长二、躬身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领悟语文教学的真谛三、勤于反思,在反思 中不断成长一、 转变观念,广泛阅读,博采众长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 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教师应当是终身学习的第一执行者作为年轻老师应多 参加培训,多听专家、优秀教师的报告广泛地阅读教育大家如于永正、魏书生、贾志敏的书籍, 看《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教育杂志,学习他们优秀的教 育教学经软,在书籍中汲取营养,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应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经典名著、儿童文学作品及各种杂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 应只满足于原有的那些知识,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存孔子说:“三人行,必 有我师只有虚心学习,博采众长,才能打下坚实的功底二、 躬身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领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认真研读课标,深刻领悟课标精神1 .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2 .课程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 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 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 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 事做,人人动起来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 .崔峦先生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特别提到了四个强调:1、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 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 教学内容A、 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 300个基本字表,17个部首,300字多数是独 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
B、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 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个C、 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开始用毛笔临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洁第三学段: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用毛笔写字,感受汉字的 优美对姿势、习惯的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前所未有的3、 强调核心价值观放大语文的“文”的文化、文字、文学因素,用文化的因素激发孩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既得意乂得言”: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 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得这么好让学生既理解掌握文本内容意思, 乂能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4、 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小学六年要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包括段落,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 字,第三学段100万字,共145万字小结: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刻领悟课标精神,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此基础上,明确各学段的具体目标与要求,以课标为引领来设计教学。
二)深入解读文本,力求做到文意兼得备课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钻研教材,解读文本;二是设计教学,撰写教案两者既有联系, 乂有区别钻研教材,解读文本主要是深入思考、集体研讨的阶段,是设计教学、撰写教案的前提、 基础,钻研、思考、研讨得越深入、越全面,则教案写得越实用,越便于操作;而设计教学、撰写 教案则是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发展、结晶,二者缺一不可1. 解读教材解读教材要力求解读到位,并有一定的深度这是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今 提倡“文本细读”“文本研读”的教研氛围中,备课更体现出教师钻研、研读文本的功力解读教材可从教材特点和教材位置两个方而来进行解读教材特点,是指一篇课文从思想内 容到语言表达,从整体到局部所表现出的来“深刻之处”和“与众不同”之处备课时,我们通过 认真阅读文本和参考有关材料,知道了它的基本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知道了课文是分儿 部分写的,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等,这可以看作是对教材的一个初步了解,还需进行深层次 的理解解读一篇课文要研读三个问题:一是写的什么;二是怎样写的;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在这三个 问题中,“写的什么”人人看得见,“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个秘 密。
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究它的种种“秘密”尤其是“某种特别的句式, 不仅是作者在技巧方面的表现,也是作者别有用心的地方”(朱自清语)解读课文的语言表达,一般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布局谋篇(结构、思路、顺序等)、表达方式 方法(叙述、描写、议论、打情、说明和铺垫、衬托、交代等)、遣词造旬(准确性、形象性、生 动性等)、语言风格(平白、幽默、朴实、优美等)有人曾说,老师备课时应经历三种角色:(1)作为文本的一般阅读者,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 进行自由对话,正如朱光潜在一篇文章谈读书的文章中所言:过了河,还得1111过头去欣赏欣赏桥是 怎样的;(2)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恰当处理教学内容;(3)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的确,只有站在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 篇文章,才会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一课,作为文本的一•般阅读者,我在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 非常感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我”被家人看作是一个音乐白痴,因此“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在 小树木里练琴时,在一位装作“耳聋”的老人(其实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无声的鼓励下, 最终取得了成功。
文章写得隽咏含蓄,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深情,直到文章最后才点明老人的 身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的人读这篇文章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读者是一位家长,会感动 于老人竟采用装聋的方式来无声的鼓励孩子;如果读者是一个学生,他会因为作者这样一位好教授 而感动,同时乂从作者的身上学到了成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作为一个老师,会被这位老人高超的 教育技巧所折服,她不但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深谙心理学、教育学,用一种特殊的方式 激发了作者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了作者的成功她并没有给予作者任何琴技上的指导,而只是激 发了他的自信,就让作者获得了成功!多么高超!多么耐人寻味!因此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 中,紧紧抓住文章的内容特点和表达特点,抓住“我”在学琴过程上心理行动的变化及老人的语言、 神态,引导学生体会“我”的自强不息与老人高超的教育技巧,学习作者将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 写法,明白好文章是真情的流露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揣摩哪些是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哪些是需要 老师点拨的,从而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上得很成功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文本时,要占有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以便在广阔的背景之下, 对文本有更真切、深刻的体会,读出独到的感受。
但是,这些准备的功夫,犹如演员在塑造角色前 的用功,主要目的是把的色演好阅读教学也是一样,不是把自己的所知所感,体会到的文本的认 识价值和发展语言的价值和盘托出,而是要看对象(小学生),要紧扣教学目标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不要在人文内涵上费时、用力过多,以免挤占语文训练的时间;二是教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 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较之深入深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难达到的境界2. 正确解读教材位置,把握训练重点教材位置” 一般应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解读,一是单元的人文专题;二是单元的语文训练 重点其中主要的是就语文训练重点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解读教材在编排时大都是以某一个人文专题组成一个单元的,统揽整个小学语文教材有的相同 或类似的人文专题并不是一次出现,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系统,因此我们在思考、解读人文专题的时 候,就需要前后联系起来,弄清编者是怎样设置、安排的,以及这样编排的目的单元训练重点的确定,除了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之外,还应对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 课文中的“泡泡语”、《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这儿个方面做认真的研读这样就能弄清这一 单元训练重点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弄清某一课在本组 中承担着怎样的任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承载着这一个个训练重点的任务,每个训练重点在整个 小学教材中都有着前后联系,即“初步尝试一一有意识训练一一实践运用”的发展过程弄清教材 的位置,就是弄清这一单元、这一课的训练重点处于哪个阶段,以使每一单元、每一课教学的侧重 点、着力点、落脚点更加清楚下面我以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来简要说明:1. 人文专题的位置本单元的人文专题是“父母之爱二本组课文内容通过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 爱的深沉与宽广关于爱,学生已有所接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可贵的亲情、友情”,引导 学生通过一个个故事感受人间真情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爱、人间真情”,意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 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而本单元提出“父母之爱”这人上专题,再次 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侧面,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是对前面学习的延伸与提升同时本组的 学习也为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灵之歌”专题的学习做了铺垫心灵之歌” 一组是引导学生感 受真情的美好,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可见本组的设置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不同的是,“可贵的亲情、友情”侧重于体现“亲情、友情”;“爱、人间真情”专题侧重于体会 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心灵之歌”专题侧重于感受心灵,体会人间真情;而本组则侧重于“父母的爱”。
2. 训练重点的位置(1) 把握主要内容这是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一个语文能力三年级、四年级上册提 出了 “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下册则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因此,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方法,本单元属于运用 实践阶段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学生均接触过在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单元导语中提出“留心 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初步了解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体 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描写来反映父母之爱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五 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 则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加以运 用可见,本组课文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语言、 外貌描写来反映父母之爱的3. 课后思考练习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