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3.doc.docx
35页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3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13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知识与能力: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步骤】 导 入 1、欣赏《神奇的九寨》,讨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歌手、艺术家、杰出人物 2、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3、引入课题,朗读课题思考:这个课题说明什么? 探 究 新 知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2、朗读政策P86的话。
看看它表达了几层意思?然后归纳为: 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机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核心:自治权 3、他们是如何行使自治权的?指导学生阅读P86-87小字发言后强调“报请批准” 4、是否有55个民族自治区呢?设有哪些?每个自治区是否只有一个民族?[地图] 5、四川省是否有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是否有民族自治区域?[地图]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讨论、归纳、回答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阅读教材,思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国家实行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方面] 2、你还知道哪些具体的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3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国家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否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听听我们国家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外所知发言,教师展示 四、讨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意义? 小结 拓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作为七中的一员,如何为七中大家庭的和谐努力? 巩固 课堂完成学习测评,心得与疑问。
反思 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与能力: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内涵及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难点: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步骤】 导 入 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探 究 新 知 一.“一国两制”构想 .什么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目的何在? 2.“一国两制”构想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依据是什么?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两个《联合声明》怎样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原则? 2、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3、看P93图:看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范围回答谁当上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P94 三.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阅读课文回答: 、中国共产党为结束海峡两岸的人为隔阂局面作了怎样的努力? 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海峡两岸有怎样的经济文化交流?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4、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 小 结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谱写的壮丽史诗祖国的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巩固 课堂完成学习测评,心得与疑问 反思 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课程标准】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 掌 握 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 讨论探索 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 国防观念 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人民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简明扼要地讲情一些军事术语、武器性能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20世纪50—70、9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看书整理、回答) •指导学生观看《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感受人民军队的军威 3.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军事网址:ccTV军事天地、中华网军事频道、海南国防科普园地等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4.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小结本部分内容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7年) 2.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教师指出: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有志于此的同学,请登陆网站 三、练习巩固:书后习题、心得与疑问 四、课后反思: 第16课朋友遍天下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掌 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解图概括表达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对比鉴别 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讨论探索 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爱党情感升华 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注意修养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如何打开外交局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 2、承上启下:旧中国“弱国无外交”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 二、探究新课 、讲故事: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握手与尼克松主动握手,讨论回答: ①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敌视中国 ②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摇晃胳膊) 2、过渡: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军事封锁政策) 指出: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②是怎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阅读、发现、理解、记忆) ③这些原则提出对新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4、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阅读、讨论、回答) ①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②遇到了什么困难?③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