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诗意.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28048875
  • 上传时间:2022-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8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诗意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 和亲归去来白话译文:其一: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 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 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 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 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 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 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作品赏析:其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 (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 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 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 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 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 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 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 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 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 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 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 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 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 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 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 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 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 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 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 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 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 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 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 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 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 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 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 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 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 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 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 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 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 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 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 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 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 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 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其二: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 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 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 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 “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 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 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 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 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 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 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 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 族自豪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