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山的导游词(5篇).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Sup****ng
  • 文档编号:595862285
  • 上传时间:2024-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4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金山的导游词(5篇)金山的导游词(通用5篇) 金山的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我们即将到达阳江的金山植物公园很高兴我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小梁,也可以叫我梁导  首先我们到正门去游览一下,这儿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金山植物公园”六个大字,你们可以在这拍几张照片留念一下  过了正门,再走一段路,我们就来到了游乐园那里的娱乐设施非常多,有丛林飞鼠、碰碰车、海盗船等真是应有尽有又到了百花园瞧!那里的花各式各样,有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  走完百花园,又到了一片荷塘,荷塘有圆圆的荷叶,蜻蜓在荷叶上互相嬉戏青蛙在“呱呱”地唱歌给荷塘增添了几分春意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如果你们下次还来的话,我希望我还要当你们的导游 金山的导游词 篇2   镇江城的标志——金山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占地150亩,是国家5A级三山风景区之一金山不高也不大,却能闻名天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地势独特:金山原是长江之中的一个岛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原来上金山是要坐船的,随着长江主航道北移,金山南岸江沙不断堆积,金山与江南岸连成一片,人们就可以骑着毛驴上金山了;二是历史悠久:是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刹;三是建筑精巧:金山庙宇依山而建,山寺掩映,浑然一体,整座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的寺庙。

      从山下看去之间苍松翠柏掩映在楼阁之中,不见山体,因此金山有“寺裹山”之称四是民间传说:《白蛇传》水漫金山的传说不仅为金山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使得金山家喻户晓;五是到过金山的名人很多:自唐代起就又很多名人留下了许多诗话,《岳传》《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都写过金山康熙和乾隆等帝王也都在金山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和传说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白龙洞的上方是朝阳洞,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金山的导游词 篇3   “三山-金山湖”的地质地貌现象极其丰富,极其典型在焦山-象山一线除了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背斜以及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种地层外,更能看到长江沿江断裂的断裂面和残留在江面上背斜的北翼——焦山、松山、寥山,这对于研究长江大断裂有着独特的意义,它是长江大断裂惟一得以保存至今的物证。

      在北固山,从下向上看,依次可以看到粗面集块岩、凝灰岩、流纹状粗面岩等火山喷出岩在金山,可以看到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在三叠纪石灰岩中的岩浆侵入现象在“天下第一泉”,还能看到古代曾出露在江水之中、现已上岸的岩溶上升泉在金山湖,则可以看到河漫滩、边滩、鬃岗等一系列长江堆积地貌,还能看到长江在北岸(凹岸)的冲刷现象和在南岸(凸岸)的堆积现象金山湖作为一个由边滩发育后封闭而成的河成湖,在长江中更是少见……  除此而外,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三山”,还有着“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刘备招亲”、“焦光三诏不起”、“韩世宗大战金兀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众多民间传说  因此,“三山-金山湖”既有众多地质自然景观,又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文景观这里的旅游业开发较早,并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提档升级”建成地质公园可谓是锦上添花 金山的导游词 篇4   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砖木结构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层八面都有走廊和栏杆,八面通风,面面有景,层层风光不一样,宋代王安石诗云:“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观音阁、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龙洞等名胜古迹,皆依山旁势凿岩而建,构思神巧,令人赞叹建筑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艺术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十六日雪中渡江》云:“故人折简近相招,一舸横江路不遥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压海门潮扬州灯火难为月,吴市笙歌剩此箫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将金山比为一朵美丽的莲花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遥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遂随金山登陆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称“南泠泉”  中泠泉曾一度迷失,后来于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并拓地四十亩,开塘种植荷菱,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柳荷相映,十分秀丽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

      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唐朝以来,中泠泉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沉底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其醇可知 金山的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楞伽台】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

      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红木家具、名人书画中央有座玲珑的四方亭,因亭内曾陈列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取名“雪浪亭”据说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此写过《楞枷佛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写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走上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眺,当我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呢?  【留云亭—佛印山房—七峰事—古仙人洞】  各位游客: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

      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