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償獻血血液報損原因分析及措施.doc
4页無償獻血血液報損原因分析及措施[關健詞]無償獻血;血液報損;措施血液是寶貴的社會資源,為瞭加強對無償獻血各個環節的有 效監控,減少血液浪費,保證血液質量,筆者對我站2006年1 月〜2010年1月,無償獻血報損血液的原因進行瞭統計分析, 同時提出防范措施1材料與方法1.1研究 對象2006年1月〜2010年1月,潛江市無償獻血 采集的血液57239份4.2方法無償獻血者經獻血前咨詢、體格檢查初步合格後, 取手指血用全血金標法快速檢測HBsAg ,結果為陰性者采血, 並按衛生部《獻血者血液檢驗標準》進行初、復檢2結果2.1采集血液57239份,報損3531份,占6.17%2.2非因感染性因子陽性造成的血液報損情況見表12.3由於感染性因子陽性造成的血液報損情況見表23討論從非感染性因子陽性造成的血液報損情況(見表1)分析: ①過期報損最多,占非傳染性標志陽性血液報廢的72.12% ,這與計劃不周過多采血,臨床用血偏型有關因此,根據用血情況, 靈活有計劃地安排采集血液,加強與臨床醫療機構的溝通,可避免血液過期報損造成的血液資源浪費②其次是因離心造成的血 袋破損占16.23% ,主要原因有離心時間過長、放置離心杯受力不均、血袋在低溫環境下脆性增加、個別廠傢血 袋材料本身質量如塑料張力不夠以及操作人員操作不當等均可 能造成離心破損。
隻有通過嚴格執行成分分離SOP中各項操作 規程,加強工作人員技能培訓,正確進行各項操作,選購好質量 的塑料采血袋等從各方面總體控制離心破袋率③溶血造成的 血液報廢6.42%,不排除與少量獻血者紅細胞脆性增加有關,也 與血液采集後儲存、運輸是否符合"冷鏈”要求有關④封口不嚴 和血袋中有大的凝塊,導致的血液浪費共有23袋,占3.01%0 是由於有些獻血者初次獻血,由於心理、生理、血管較細以及工 作人員穿刺技術、多針采血等情況造成的因此采血時應加強與 獻血者進行溝通交流、護理,講解血液正常生理知識,緩解獻血 者精神緊張,讓獻血者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獻血;對於血管過細 無法穿刺的獻血者應婉轉地予以拒絕;註重加強采血工作人員的 業務技能訓練,提高一針穿刺率封口不嚴與工作人員責任心有 直接聯系⑤嚴重脂肪血造成的報廢(2.22% ),應加強采血前 註意事項的宣傳,教育獻血者采血前不吃油膩食物,不喝牛奶、豆漿等豆制品;盡量避免午後采血,既可有效減少脂肪血的發生 從表2可見,由於感染性因子陽性造成的血液報損情況中,①ALT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占40.30%o ALT升高已成為當前血站報廢的首要因素口]影響ALT升高的因素很多,可由肝、膽等疾病引起,也可受藥物、飲酒、疲勞、劇烈運動、標本溶血、 脂血等因素所致[2]。
因此,加強獻血前有有關註意事項的宣傳, 重視獻血前效益,適當延期采集因飲酒、過度疲勞、服藥等引起ALT升高的獻血者血液,有助於降低ALT不合格率,減少血液報損②HBsAg陽性1016份,也是傳染性標志陽性血液報損血 液的重要原因(36.72% ),占整個報損血液的1.78% ,所占比例 不大HBsAg造成的血液報廢呈明顯下降趨勢,可能與獻血群 體HBsAg陽性比例下降有關另外快速乙肝試紙條篩查起到關 鍵作用[3]但是筆者發現,HBsAg陽性血液中,有部份是因為 血站在檢出HBsAg陽性血液後,沒有及時通知獻血者本人,造 成HBsAg病毒攜帶者有不知情的情況下反復獻血所以應該重 視建立完善的獻血信息反饋系統,減少血液不必要的浪費,降低 血液質量隱患③,因梅毒陽性(14.13% X抗-HIV陽性(1.85% )造成的血液報廢,其中51份抗・HIV陽性血液裡,通過省有關部 門確證2例為陽性,49例為假陽性,說明抗・HIV檢測對控制輸 血感染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采用靈敏度、特異性強的試劑,不 僅可減少血液因假陽性造成的浪費,也可確保輸血安全;另外我 們在采用《無償獻血者健康情況征詢表》的基礎上,應增加對獻 血者獻血知識、健康知識、安全輸血的教育,動員獻血者自檢不 合格時主動退出獻血參與文獻:⑴劉利明,陳鎮奇,詹鵬飛等•無償獻血選擇性初篩ALT的 可行性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 ,9 ( 3 ): 247.⑵李曉雪,賈波,吳長麗.無償獻血血液報損原因分析.臨床 輸血與檢驗,2003 ,5 ( 2 ): 132.⑶彭明喜,杜勇.2000-2004年寧波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 果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2006 ,8 ( 4 ): 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