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在新课堂教学中的使用.doc
4页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在新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渝水三小谢群慧伴随着新课程的成长,学具走进了课堂学具在教学中 的作用也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具有真实、 具体、肓:观、形象的特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 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最 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冃 的目前,在人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学具的操作往往是为操 作而操作,为应用而应用,学牛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控制, 对学生操作学具的方法教师缺乏指导,使学具成了名符其实 的摆花架子的装饰品,结果通常是耗时多而收获少因此,怎样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学具,掌握合理的操作方 法,变成了目前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近两年的 摸索和总结,我认为要真正合理,最大范围地发挥它的作用, 必须:一、摆正位置学具是我们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我们运用其来解 决教学中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关健问题的工具经过 两年的实践,我觉得该用学具的地方绝不含糊,不该用时绝 不摆花架子,做到真正能发挥出学具的长处刚接触新课程时,每一发学具下去,同学们都觉得醒目、 好玩,不到一天,学具少的少,丢的丢,用时就没。
这时我 及时做了弥补,一来学具首先对它进行分类、剖析,这在每 学期的教学计划表里都有详细记录,到了学生手上逐一解释 其作用,哪个单元要用上,就在课本的目录表里标上记号, 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它是玩具,而是我们学习的伙伴只有这样做到统筹兼顾,从人局把握目标,才避免了很 多学生丢失学具,到了放假学具还未用过一次的现象二、了解学具作用,明确操作目的,优化操作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学具的作用,明确操作的目的, 是控制好整个操作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米、厘米”这堂课 时,我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认识“米、厘米”两个长 度单位,拿出自己的学具尺,比划1米、1厘米,学生就很 快比划,接着问这个尺子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用来量物件 的长度,那下面就动手量身边的物件,记住从0刻度量起,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一量出文具盒、铅笔、尺子等较短 物件的长度,从而说出量较短物件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 位,再接着量黑板、门、教室的长、宽等物件的长度,从而 又说出量较长物件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学生在兴趣盎然 的操作下,自己说出结论这时候的学具对帮助学生理解掌 握知识加深记忆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也真正让学生在亲自动 手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形成与内化的过程。
三、重视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最终实现培 养创新意识的目的加强实际操作,正确的运用操作方法,通过量、折、剪、 拼等多种途径,才能使学生主动探究,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记得 在教“量角器”的那节课时,学生对“量和器”是什么? 干什么用处?怎样用一片好奇?这时教师拿出教具,学生拿 出学具,说出了它的用处,并一起0认识刻度线、中心点、 刻度等,那怎样量?带着这个问题,紧跟教师的示范一步一 步探究下去,最后说出问题的结论,那碰到要量的介在你们 的学具量如器之内时,你们该怎样办?学生答:我们可以把 中间一块挖掉,这样就创造性地使用了学具;又如在教“七 巧板”的拼板玩具时,以前的一些问题,2个直角△可心拼 成什么图形,2个直角梯形又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个平行 四边形能分成2个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拼摆,问题就迎刃 而解了,还加强了对各种图形特征的认识、丰富了想象力, 培养了空间观念,并创造性地使用了学具,提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学具袋里有2个一样人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就好,我 们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秘密等总之,认真地组织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时,就必须先明确 学具的作用,操作学具的目的,才能取得优化的教学质量, 真正发挥出学具的长处。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既掌握知 识,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跨世纪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