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配合中医辩证治疗颈椎病90例.doc
2页针刺配合中医辩证治疗颈椎病90例自2007-2009年用针刺配合中医辩证治疗颈椎病9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 -般情况90例病人,年龄30岁〜72岁,病程最短一周,最长20年,其中颈型18 例,神经根型40例,椎动脉型20例,交感神经型2例,脊髓型8例,混合型2例1.2临床症状颈肩部酸重30例,手臂麻木32例,头晕20例,恶心欲吐4例,心悸4例1. 3X线检杏颈椎增生20例,椎间孔缩小变形40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突17例, 椎间隙狭窄10例,CT扫描颈椎间盘膨出,突出者3例2治疗方法2.1针刺治疗①取穴:取颈4〜7夹脊穴②刺法:患者深吸气时进针1〜1.5寸,针尖 斜向颈椎棘突,针刺深度要求针尖触及颈椎棘突之骨膜,大幅度捻转,使针感1可手臂放散 ③手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属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如果寒湿较重可以酌情配用 灸法或拔火罐④配合辨病与辨证用穴按现代医学颈椎病分型取穴颈型:配天柱、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神经根 型:配曲池、合谷等;椎动脉型:配四神聪、太阳、印堂、太溪、太冲等;交感型:配百会、 头维、听宫、曲池、内关、太溪等;脊髓型:配曲池、环跳、足三里、解溪等;混合型:参 考以上各型酌情选穴。
按中医辨证取穴风邪入络型:表现为颈项酸痛,恶风,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可 -的情选用风池、风府、大杼、风门、曲池、外关;寒湿阻络型:表现为颈项酸重,遇寒加重,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选穴时可酌加商丘、足三里、阴陵泉;气滞血瘀型:表现为颈项 疼痛连及前臂及手指,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酌情选用天宗、三阳络; 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痛眩晕,突然昏倒,血赤气粗,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配用太 冲、侠溪、百会、印堂、太溪等穴2. 2中药治疗基本方:葛根30g、羌活15g、独活15g、防风12g、桑枝15g、丹参15g、 鸡血藤20g、地龙15g、狗脊12g辨病与辨证用药按现代医学颈椎病分型加减颈型可的情选用藁木10g、 蔓荆子10g、虎杖12g等;神经根型加乳香10g、没药10g、川苓12g;椎动脉型加菊花10g、 川写12g、蔓荆了15g;交感型酌情选用黄芷20g、菊花10g、茯神12g、远志10g、川写12g; 脊髓型,可适当选用全蝎12g、蝶蚣10g、木瓜15g、乌梢蛇15g;混合型可参考以上各型随 证加减按中医辨证加减风寒型加荆芥10g、细辛3g、藁本10g;寒湿入络型加桂枝12g、秦茏 12g、防己10g;气滞血瘀型加桃仁12g、红花10g、三七3g、香附10g;肝阳上亢型加天麻 10g、钩藤12g、石决明20g、牛膝12g03治疗结果3.1评定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恢 复正常工作;好转:症状基木消失,阳性体征基木消失或减弱,基木上能从事正常轻工作, 生活能自理。
无效: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效,阳性体征无变化,不能 从事正常工作,口常生活受影响3. 2治疗结果本组均为治疗2个疗程以上的病例,如果2个疗程无效即停止治疗,改用 其他疗法本组病例均为针药并用,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药每口 1剂分2次 服用,1剂为1个疗程其治疗结果90例,治愈61例,好转22例,无效7例4讨论针刺治疗颈椎病多从疏通督脉经气以止痛着手,调整经络气血以改善颈椎缺血失养状况 针刺部位多根据X线拍片所示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选择颈厂7夹脊穴,并根据分型不同,采 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灵活的选用穴位,针刺深度要求针尖触及颈椎棘突之骨膜,手法 多采用泻法以治标实,用补法或温灸法以扶正固木,针灸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效果针 刺颈部夹脊穴能通调督脉之气,督脉为阳脉之海,针刺后能使全身阳气得以振奋,阴血得以 流通,气血通畅、脏腑协调,脑髓得以濡养,诸证消失,另外夹脊穴属局部取穴,其深部恰 是项后筋膜在棘突的附着部,刺穴直达椎骨有消炎和镇痛作用木文所拟之中药方剂中重用葛根,是取葛根之善治颈项强痛,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脑血 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木文中与祛风、除湿类药物羌活、独活、桑枝合用及与活血类药 物丹参、鸡血藤、地龙等药合用,具有祛风行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狗脊有祛风湿,强筋 健骨作用,可治疗肝肾虚损引起的腰痛、脊强、不能俯仰等症以上诸药合用可减轻椎间孔 周围滑膜充血,使水肿消退,解除神经根压迫及改善脑部供血以减轻头痛、眩晕等症状针 刺及中药合用,其协同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被压迫神经根部炎症水肿的作用,减轻椎 间隙的压迫,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使疼痛消失,萎缩的肌肉逐渐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