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01894264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先生制”、“导生制”与“互教互学”任何一种新教育教学方式都是在扬弃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好 比登山的台阶,每一个台阶都有它的作用,下面的台阶都是上一个台阶的基础 没有前人所做的学术积累,就不会有后人的成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这 个意思互教互学”吸收了许多前任的成果,包括:国外( 1974 年亚历山大 (Alexander, L. T.)同伴互助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美国 的“合作学习”、导生制……),国内(孔子时代的“高足弟子授业”,陶行知于 1934 年开始推行他的“小先生制”,学校里长期也流行着学生的“结对子”学 习……),等等导生制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贝尔一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 尔(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 一1838)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 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 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 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有了 导生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导生制有几个明显的缺点:1、导生制仍然是一种单向传授,较难实现双向 沟通,对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2、导生缺乏教学专业技能和艺 术,教学太机械化,容易使导生制陷于呆板机械的训练;3、较适合运用于背书、 简单的书写或者计算教学中,对于理解或者系统传授知识方面,导生不能替代教 师的授课;4、导生缺乏教师的权威,容易出现矛盾和推诿现象;5、容易滋长导 生的骄傲情绪,不利于导生的品质培养导生制”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 制的具体体现广大劳动者子女只能在师资匮乏,设备简陋的初等学校学习,其教学质量很难保障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最先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 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 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 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小先生"的含义是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是陶 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小先生制与“导生制”有明显的不同:1、目的不同,强调精神:陶行知实施“小先生制”不是为应试而是“普及” 大众教育。

      在《如何指导小先生》中他批判道:蓝卡斯突耳的班长制——大同学 教小同学,英国人老早就干过了,与我们这次所发起的运动(小先生制)是毫不 相干的这样干法只是把一个个独身守知奴变做一群合作守知奴,没有一点普及 的力量他认为,前进的小先生要具备四种精神:(1)追求真理;(2)即知即传;(3)联合起来:(4)百折不回2、“小先生制”不是“小先生授课制”陶行知先生认为:依着传统的路线是把一班小学生交给一个小先生去领导那少数出类拔萃的小先生固然可以胜任愉快;但是大多数的小先生,如果接受一 班小学生之领导重任,必致一败涂地我们原来的意思,只要每个小先生担任两 三人的教育,不要他们担任整个班级的教育倘使自作聪明,勉强寻常小先生做 起传统先生来,对着三四十个小学生手指脚划高谈阔论,那便是违反生活教育, 摧残小先生所以,第一条成功之路是镇压贪多的野心,把小先生所担任的人数 减少到两三个这比较适合当今同伴互助学习,是“互教互学”的依据3、“小先生制”是教人过有意义的生活小先生制的原则是“即知即传人”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先生的职务不但是 教人,他的职务是教人去教人等到他的学生也在教人了,他那小先生的封号才 有丰富的意义咧。

      指导小先生教人,不如指导小先生教人去教人要使小先生知 道,他的使命不但是普及文字教育,凡是他所过的有意义的生活都是负了责任要 传布出来这种做法,一是赋予了小先生责任,二是扩大的教学内容的范围,体 现了“生活即教育”的原则4、“小先生”的收获是体验和智慧陶行知先生认为: 使个个小孩都愿做小先生,不再做守知奴小先生所要 交来的不是自己写的字,乃是他的学生所干的成绩使个个大人都愿拜小孩子 做先生,不再轻视小朋友这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但热心、智慧,与不断的努 力总会使您成功”5、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指导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热心的导师的指导之下的小先生都会有相当的成绩;小 先生一无成绩只是证明了导师冷血不努力他(小先生)若找不着学生,导师 须指导他如何去找;他若碰了钉子,导师须辅助他求得一个解决;他若没有恒心, 导师须鼓励他向前努力,他若不明了他的职务之重要,导师须将普及教育与中华 民族生死存亡关系说给他听”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 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随着上述问题的 解决,“小先生制”在占有优势资源的老师目前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需要引入 时代活水、注入现代教育元素加以改造。

      此外,应试教育异化了“小先生制”: “过去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当的一批“小先生”,而是只注重把他们培养成“考 试先生”,于是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了考生,一个时时刻刻都背负着考生之重负的 学生,又如何能变成一个活泼而有创造力和服务精神的“小先生”?几乎不可能! 我们的注重力和对象都出了问题,现在乡村教育依然正朝着一个狭小的胡同钻”互教互学“互教互学”从主体上讲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从空间上讲 包括:课内的互教互学和课外的互教互学;从范畴上讲包括:学习中的互教互学 和生活中的互教互学其中,课堂学习中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是指两个两 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协作完成同一任务,或通过有效 “互动”给同伴以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以共同体(组合、小组)平均成绩位 次变化为激励依据,达成差异性目标的学习活动策略1、“互教互学”的提出目的一是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是解 决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无兄弟姊妹,缺乏伙伴交流问题;三是改变传统 教师“独白式”教学、学生“自闭式”学习和应试成绩评价方式2、 互教互学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课堂教学,遇到的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大班额教学,班级 学生数量过多。

      如此多的学生,教师个别教学、个别指导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 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二是教师教学只能取中等生确定教学目标,造成了学困生“吃 不饱”,优等生“饿得慌”,影响教学效果3、互教互学的内涵(1)人人都是“大”学生,人人都是小先生即:每个学生都具有“亦生 亦师”双重角色,“小先生”是指以“教”的方法促进“学”,“大学生”是指以 “高标准” 要求自我、自主学习(“标准”:倾听对方的信息;容纳不同的意见; 深思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想;外化知识并促进新意义生成)2)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之中的一个成员,每个成 员都有教其他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做到:知识“互讲互听”、问题“互问互答”、 作业“互批互改”、评价“互查互评”、教养“互帮互助”互教互学不同于“导 生制”、“小先生制”的单向授受,而是双向或多维的交互沟通同学之间互教互 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3) 课堂学习的基本要素是:①互补互惠;②荣辱与共;③虚心求教;④ 教学技能;⑤捆绑评价互教互学是一种资源差异的互惠互利学习活动,分享经 验不是施舍而是高层次的获得,在为同伴提供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的同时,能 够使自己学得更好并积累实践智慧。

      4) “互教互学”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和“集体 教学”(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认为:三人或三人以上的交往属于小组教学或全 班教学,只有成员变化不定的俩人配对才是真正的集体教学形式),因此这里的 “教”,不仅仅是指自己把已知知识讲给他人听,而是要包括读、说、写、演、 唱等学习活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是“教师引领性学习、同伴互助性学习和 个人反思性学习有机结合”,是“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多种教学组 织形式的融合”5) 问题是互教互学的枢纽,活动是课堂学习的桥梁打造成功的“互教 互学”课堂,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想,改造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遵循 “教学设计导学化,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情境化,知识整合结构化,教学 活动最优化”等基本原则4、“互教互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民主、合作、责任、参与意识;(2)提高学生的质疑和实 践能力;(3)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养育“互教互学”的终身学习精神;( 5 )重塑帮困扶弱民族美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