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说课.docx
9页《老王》说课稿户胡镇中心学校 郜士权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 三个方面来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爱”为主题展开,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课文回忆了作者和一个三轮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体现了作者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文章闪烁着圣洁的人性光辉——非同一般的善良和悲天悯人情怀结合单元目标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探求场景对话含义把握人物形象重点)2.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借助助读材料理解文章主旨难点)3.比较词句感受大师语言风采能力训练点)由于本课是作者回忆和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探求重点语句把握老王形象由于八年级大部分学生生活阅历较浅,阅读范围较窄,对文字不够敏感,不易理解本文简练的语言背后含着的深深愧怍,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对作者感情的品悟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色朴素而又灵气飞扬是本文的语言特色,所以我将鉴赏语言作为本课的能力训练点。
二、教法和学法2011年版新课标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分析在平时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贯彻这一思想,教导学生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本课在教法上我准备采用对话法、点拨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法上采用合作演读、探究发现、品读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懂课文三、教学过程我计划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环节一:导入新课 巧设解读切口 环节二:对话老王 感知人物形象环节三:走近作者 理解文章主旨环节四:品味语言 凸显善良情怀具体环节如下:环节一:导入新课 巧设解读切口课前预习,给生字词注音并利用其中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初步形成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本文中有一句“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初识老王的生存状态因此,我把解读的切入点放在了这句中的一个词“活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解读课文的抓手环节二:对话老王 感知人物形象1.找到教学切入点后,我请学生找出文中作者对老王描写的段落或句子,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并配乐朗读: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把视角落到文句当中,初步了解“老王的身世,生活和生存环境”,把我老王的形象。
2.接下来,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合作将文章中重点的句子来分析老王的“活命”的生存状况屏显:一: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二:改文: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原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三: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四: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五: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合作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揣摩话语背后的含义,进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以上合作引导学生归纳老王性格的两大要素,概括老王是“一个 苦命人”“一个 的善良人”设计意图:在深入理解文章基础上归纳概括老王形象环节三:走近作者 理解文章主旨1.学生感知了老王的苦与善后,我说:“有一个人一直在关爱着老王,她就是本人的作者杨绛。
投影出示作者简介,学生齐读屏显:作者简介杨绛,一代才女,毕业于清华大学,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第一个将世界名著《堂吉诃德》翻译为汉语,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2.当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时,作者及她的家人是怎么对待他的呢?屏显:作者: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女儿: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3.我问学生“你们认为作者对老王好不好呢?”学生肯定会说好我说:“那就奇怪了,文章结尾明明写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难道是作者写错了吗?”我说:“作者没写错,只是我们还没读懂读透学生齐读最后一段面对不知所措疑惑不解的学生,我出示方法指导:1.复杂问题学会抓关键字词不幸者、幸运、愧怍、渐渐明白2.奥妙蕴藏在文字里,蕴藏在和老王交往的细节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文本努力发现。
屏显:(1)干校回来见老王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2)老王给我家送香油鸡蛋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3)老王死后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作者的愧疚在于:老王生病不知他生了什么病吃了什么药,没有请他做做喝口茶水,看着他直僵僵的身体害怕得糊涂,过了10多天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才问起老王的情况归根结底是没有如朋友亲人般的平等对待老王,也没有给他更多的帮助,这里体现了作者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在品味语言中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深入理解作者感情4.在学生体会了杨绛平等观念和人道思想后,我说:“这篇文章之所以打动读者,还在于它闪烁着圣洁的人性光辉——非同一般的善良和悲天悯人情怀”但是学生不了解文革社会背景,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这种情怀,所以我选择了借助助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我设计了一问“文革期间杨绛自己是幸运之人吗?”屏显:助读材料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
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学生读到材料后就会豁然开朗,原来杨绛自己也很不幸,一个经历苦难的人多年以后没有去数落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反而去追忆苦难中蕴含的人性的美好,还为自己没有平等地对待一个三轮车夫感到不安,作者非同一般的善良和悲天悯人情怀就会立体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也会为此啧啧称叹在学生深受感染后,我带领学生深情朗读最后一段,加深对主旨的理解最后屏显一组照片,唤醒学生心中的善良与关爱情怀设计意图:借助助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号召学生学习杨绛的善良和悲天悯人情怀,在生活中平等待人关爱不幸者。
环节四:品味语言 凸显善良情怀屏显:口头训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假如我是一团火,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要给别人送去光明假如要给别人送去以这种形式,表达你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