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纲要.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43734110
  • 上传时间:2023-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7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纲要LIN按照省十次党代会对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 要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用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未来五年,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 信息化水平,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完备生产手段,搭建科技能量释放平台,逐步提高土地产 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完善经营体制,以建设标准、高效的 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任务,实现农业产业体系 的全面提升到2011年,我省农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区域化布局和产业 化经营的基本目标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所面临的新形势,特制定黑龙江省现代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纲要一、农业基础设施现状我省是农业大省,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全省耕地1151.6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10亩,居 全国之首;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平均亩耕地水量468立方米;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森 林覆盖率43.6% ;天然草原面积约433.3万公顷。

      农业生产成效显著,到2006年底,全省第一 产业增加值达到737.7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农民人均纯收入3552元,比上年增 长10%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得益于“十五”以来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拉动,各级政府和广大 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也体现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 水利工程规模扩大,水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已建成江河堤防12285公里,其中松花江、嫩江堤防2040公里;建成水库679座,总 库容95.9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46.95亿立方米兴建各类灌区8312处,其中大中型灌区325 处,总灌溉面积达到293万公顷,其中水田233万公顷全省累计完成除涝面积329万公顷,占 易涝面积的74%;累计打各类机电井22万眼,建成小塘坝、小蓄水池1万多处,发展旱田节水 灌溉面积60万公顷,抗旱坐水点灌能力达到203万公顷二) 土壤治理工程逐步加强,土壤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国债和省财政资金实施小农水治理项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 点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土壤治理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几年,每年治理面积都在16 万公顷左右,到2006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6万公顷,占已流失面积1120万公顷的 38.2%。

      通过实施沃土工程、黑土地综合治理、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加强土壤有机质建设,不 断活化耕层,遏止了西部地区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东中部地区的部分耕地土壤肥力提高了 近1个百分点三) 农机装备数量成倍增加,综合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2003年至2006年,中央及省财政累计投入3.46亿元,引导各县、乡、村投入4.03亿元, 组建了458个农机作业合作社,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化的新路子,带动了全省农机化加 快发展全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2138.08万千瓦,大型拖拉机、配套农具、联合收获机和机 动水稻插秧机等主要农机装备保有量分别达到100.9万台、132.4万台、1.73万台和2.32万台, 大型拖拉机和农机具保有量均居全国第二位;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居全国第四位;全省农村机 械耕整地达到843万公顷,机播750万公顷,机收328万公顷,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1.68%、81.8% 和 35.8%四) 农业科研设施不断完善,科研水平跃居国内先进水平全省已形成了以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核心,以省市县农业 推广中心为主体,覆盖全省、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教育、开发和推广体系建成农作物品 质分析等各类实验室3000平方米,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为代表的一批生物防治技术项目已经 启动,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应用居国内领先水平。

      应用基因、克隆、分子标迹等世界领先技 术的设施和手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农业高新技术迅速发 展,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1.2%五) 种子工程建设速度加快,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了较高水平种子资源遗传物质拥有量大,储备和开发利用能力提高建成大豆、水稻、小麦等农作 物种子田18万公顷;拥有一批具备优秀遗传性能的乳肉牛种子,建成奶牛、肉牛、生猪及羊 等品种的国家、省、市、县级种畜繁育场57个;特种鱼及名优类水产苗种场38个;林业苗圃7728 个,林木种子园、天然母树林、人工母树林7.7万公顷建各类种子晒场及库房181万平方米, 种子加工设备比“九五”增长一倍六) 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退耕还林、林木种苗工程、草原围栏封育等项目, 农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27.8万公顷、森林抚育80.7万公顷、封山育林61.2万 公顷、人工促进更新18.85万公顷,治沙造林12万公顷,退耕还林83.5万公顷全省已经建立 各类自然保护区180处对松嫩草原进行了大面积改良,实施了休牧禁牧、封区育草工程,治 理“三化”草原150.4万公顷。

      七) 农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农业、水利、畜牧、水产综合技术推广机构普及到乡,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网 络,技术推广手段、服务机构设施基本完备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疫、测土配方施肥、人 工气象监测、火情监测、水情监测的技术推广与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和完善开通了 “农业110” 信息系统,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已覆盖到90%以上的行政村,部分农产品实现了网上交易省、 市、县三级动物防疫网络架构基本建成,诊断及防治所室等土建面积达至7万平方米、配置仪 器11403台套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尽管“十五”以来,我省农业发展成效突出,但受历史基础差、以及城乡差别体制性和 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地区比,全省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能力 弱;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快,各级财政农业投入能力较低,农业生产优势还没有得到充 分的发挥,主要症结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突出的表现在水利控制性工程少,现有设施老化 严重,水利兴利除害能力不强;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机械化水平不高;科 研设施设备不足,社会化服务设施和手段还比较落后,生态保护设施短缺等等,总之,我省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发展现代农业任重道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 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标准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和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为主攻方向,通过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物质条 件装备、先进技术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发展理念的普及、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的 标准化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经过五年(2007—2011年)的努力,使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产业升级相适应,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为新农村建 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二) 基本原则——遵循规划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统筹规 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和任务,突出基础性、瓶颈类、示范性项目的谋划,提升区域产业 优势采取分阶段、分地区、分类型的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进度树立典型,发挥 试验示范基地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坚持依靠科技,标准化建设的原则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转移到依靠科技 进步、依靠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发 和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发展农村经济、应用先进技术同农业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促 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促发展的原则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保证 逐年增加,通过政府投资引导,推进土地依法合理流转、专业化生产、产供销一体化机制的 形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逐步把农民培育为投资和 建设主体,促进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坚持自力更生与社会各界支持相结合,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的原则调动各级政府和 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资金投入水平;同时抓住国 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机遇,用足用好各项中央投资;采取赋予各项优惠政策等更有效的机 制引进社会工商资本和国外资金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三) 发展目标按照到2011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810亿元,年均增长6.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 重超过50%;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元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11年我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达到的基本目标是:1、 农业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

      全省新增水库蓄水能力31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 40%;全省耕地土壤肥力普遍显著提高;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2700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 化程度达到85%2、 农业科技设施和手段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分子标记、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组织培养 等一些尖端研究技术手段与常规实验室研究手段和设施,在数量规模和档次上达到国际水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以上3、 种子工程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建立起种源管理和种质资源保存开发利用体系,强化育 引结合的选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生产扩繁推广体系的生产能力,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100%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设施基本完备以网络设施为载体的农村信息网延伸到村,覆盖 率达到100% ;村级动物疫病监测及防治、植物保护、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和气象服务设 施和水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网络达到“十五”期间的县级标准5、 以股份制(股份)经营等新型方式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设施规模扩大以新型方式建设 和管理的仓储、运输、农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比重达郅0%—60%80%的农户加入农民专 业合作组织,60%的商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采购和销售。

      6、 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林地建设面积达到21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达到 17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森林生态体系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建立了水土 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公顷;草原改良建设面积80万公顷,恢复退 化草原达到144万公顷,草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经过五年的建设,全省农业生产标准化到位率达到95%以上,产业运行步入高效轨道,产 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机制普遍形成三、重点产业建设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利用五年时间,通过重点建设优质粮食产业、优质畜产 品产业、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经济作物及特色作物产业、饲草饲料产业等五大产业的建设, 实现产业发展和建设的标准化、高效化,提升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起以林业和草业为重点的 生态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以农田园林化、水利化、机械化为标志的设施装备水平;明晰以区 域化、特色化、品牌化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设,打造优势区域布局;构建以信息化、社会化、 专业化为特征的高效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培育以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为内容的高效现 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而把我省建成全国最大、优质高效的、国际知名的绿色农畜产品产 业化基地,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商品粮和最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

      一)优质粮食产业以玉米、粳稻、大豆、小麦、马铃薯五大主导品种为主,建设优势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