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docx
7页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摘要 二战后,日本经济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复苏,并很快超过了战前水平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日本结合本国优越的历史文化,并利用有利的国 境正文二战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走向复兴1948 年时,日本的工业 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 1%,出口贸易占 1.6%,黄金外汇储备量占 2.2%,而在 1970 年时已经分别上升至 9.5%,6.9%和 5.2%,一跃成 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强国而到1985 年时,取 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国际外部条件 和日本政府内部政策调整俩大方面的因素1. 国际外部条件1.1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主要原因就是爆发在20世纪 50 年代初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进步的 高潮都能是经济出现一次较高的飞跃而战后的日本也正是搭上 了这趟“顺风车”,很好的把科学技术于生产结合在一起,使其 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1.12 利用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在战后各国将竞争的重点转向经济和科技理所当然的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科学技术已经取代战争成为最好的获利方式,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各国都在积极调整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日本作为战败国,更是全心全意的谋求本国经济发展1.13 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及协调的加强1.131 美国的支持美国在战后对日的支持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美国在日 驻军为日本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和平 建设中第二,美国为了冷战的需要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 第三,在大量的美国私企也涌入日本的同时,美国政府也向日 本提供大量的贷款和援助总之,美国的大力扶持为日本经济 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1.132 七国首脑会议所产生的影响所谓的齐国首脑会议就是成员国各国政府首脑出面,定期对其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从而处理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保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日本作为 成员国之一,也可以享有以上的提到的各种“福利”1.14 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推动 二战后,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刺激了资本主义国家,使其努力发展经济1.15 掠夺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材料和利用不平等贸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第三世界掠夺廉价的原材料和发展不平等贸易是其重要的发展基础2.政府内部调整2.11 政治体制的变革战后,日本新宪法将天皇专权的君主立宪制改为以世袭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实行三权分立,从而确立了资产主义民主政体。
这种变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立了适应当时资 产主义民主制度,从而将国民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使 其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根本动力2.12 经济的调整和模式——日本政府的主导模式 日本的政府的主导模式是西方经济四种典型的经济模式之 一它主要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资源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配 置,而政府以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对其进行导向,以达到某种长期或者 是短期的增长目标,政府干预大,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而且通过行政 制度把企业活动纳入国家经济目标的轨道具体的来讲,就是“系列” 企业要互相协作,采用“终身雇佣”制,“年功系列”工资制,劳动 协调的企业工会制,政府严格控制的稳定金融制,保障要劳动力供给 的教育制,政府扶植技术开发制官僚主导的“行政指导”制等该 模式适合日本生产力水平,也是在追赶欧美国家经济的过程中的“功 臣”2.13 外交政策的调整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实行“追随外交”,即采取“亲美”政 策,依附美国,借助美国的援助来发展本国经济20 世纪50年代中 期至 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外交”,当时,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 的时期,生产与原材料供需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
岸信政府提出“经济外交”实际上是在向东南亚地区进行经济渗透,向外发展,来 发展本国经济2.14 日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的影响2.141 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战前,日本岛处于长期安定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其人民养 成了了一种特殊的民族意识——对本民族亲和感和凝聚力,也正是这 种心理成为日本企业团结对外竞争的集体意识的基础之一,也成为日 本乐意接受外国先进文化的心理基石正是这种精神促使日本在战后 一穷二白的境况下迅速发展2.142 教育的影响日本教育体制是普及型教育体制江户时代的教育体制,已初显 义务教育的雏形,明治维新初年的全民义务教育就是以此为基础二 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 持实行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并免费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提供餐点和 教科书,1947年日本政府把义务教育增加了三年,每年要拨出国民 生产总值的6%作为教育经费这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 平,为改善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政府重视培养人才,教育 先行,并且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 就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结论:综上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是和国际大环境与日本人 民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世界政治与经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7月《世界近代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0月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法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英,发, 美,俄等过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耻辱,对中国社会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一、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 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使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夺取了许多利益,由此改变了清政府的国家主权地位,具 体表现是: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鸦片战争后俄国通过各种条约侵吞了 1 50万平方公里 的领十使中国遭受了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英国割占香港岛,建立了一个进攻中国的桥头堡,《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之后列强有在五口逐渐建立租界,这使得在中国东南沿海就出 现了第一批半殖民性质的城市,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2•中国关税自主权被剥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 中国政府必须同英国政府商定,战后西方列强取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这样中国海关保护本 国工商业发展的作用丧失,反而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推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的工具。
3•巩同国防的重要权利…海关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也允许侵略者兵舰和商船巡行与 各口岸,为殖民主义者的侵华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4•规定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国首先取 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5.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了清政府给一国家的特权和利益,其他国家都可以享受此 外,条约虽未提到鸦片贸易,但鸦片贸易实际以得到清政府的默许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 特权,疯狂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古 老的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样的社会还能是封建社会吗?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战前,地丰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 现了两大矛盾:既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 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同, “封建主义”不但包括地丰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 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不但包括农民阶级,还有近代 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此革命任务也会有 所改变期刊文章分类杳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 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侵略和 本国封建统治,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从1 8 4 0年鸦片战争到19 I 9年五四运动前 的7 9年既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建立平等平均理想小农社会 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 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四、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中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思想领域也发生,变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 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腐朽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 思潮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的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乾嘉 学派的一些读书人,也只是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那时,中国思想“万马齐暗”死气沉 沉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斗一大 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 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魏源也是新思想的侣导者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 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大能否战胜外国侵 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新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的先进 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一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 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魏源向两方学习的思想启迪了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去重 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 有姚莹的(糠輶纪行),徐继深的(瀛环志略)此外,中国还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 的书籍,涌现了一些研制新式兵器的专家林则徐,魏源等人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想 一方面带有鲜明的 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这就是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色新思想萌发的另一表现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1859年冬,洪仁轩为振 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一(资政新篇)他针对太平天国存在 的严重问题,从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意见,他不仅重视吸收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主张效法西方民主政治。
资政新篇)虽然没能实现,但他提出的思 想和主张,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时代巨变,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产 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他 们中的代表: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付之实践太平天国时 期,洪仁轩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它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这些新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派都产生了影响五、激发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一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把负担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在旧税之外巧立名 目,增加捐税,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使广大的劳动人民濒于绝境,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 业者走上了反抗的道路由于鸦片走私和五口通商,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 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外国资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