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pdf
2页教学研究1062010.10青年教师东方DONGFANGQINGNIANJIAOSHI随着新课程改革向深度、广度不断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课改实验的大潮中,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这片沃土,进行课改试验,尝试各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过去的一些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我也是不断地探索教育模式,通过不断地教改实践活动,丰富了教学经验,并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确立了“自我预习——合作探究——教师讲析——自我反思”四步教学模式为基本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一、自我预习,学习目标明确自我预习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应在课前对第二天要讲解的章节从头到尾细细地研读一遍,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做一下标注,不会,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需要做的例题,习题动笔算一算,写一写,画一画,可适当记一记笔记,有个记录通过自我预习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对似懂非懂的知识内容及有关习题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初中学生在小学一直是在听老师讲话,根本没有这个习惯,根本不会预习,所以这段预习过程刚开始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指导学生怎样分析理解教材,怎么样标注?怎样记笔记?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后,则由自己在课前完成为了考查预习效果,可以在刚开始上课时进行对简单知识的提问再把学生课前预习中出现的难点、疑点一一罗列出来,作为板书,留着稍后解决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知识有一个浅层次的了解,同时这也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小小剖析这是对新知识的一个质疑过程而对知识的消化理解需要这样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的这一过程学习成绩要想提高,必须目标明确,而每节课要学什么,通过自我预习就达到了这一目的二、合作探究,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等探究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互帮互助美德,探究中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自我肯定,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同时使他们学会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自我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自我解决疑难问题所拥有的那份快乐初中的学生好动、好说,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可以在黑板前板演、讲解,可以争执,可以动手演示,总之多种方式阐述观点,答疑解惑,学生自主地尝试、探究、动手动脑,老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引导,通过分析、猜测解决问题。
教师只要做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很好的合作者就可以了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旧题新解、一题多解、一解多用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全面性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在给全班同学讲解时,增强了自信心我们老师就是要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在多次合作探究中,学生在讨论中产生强烈的思维迸出美丽的思维火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性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明显增强,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不再是一个个体行为,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在集体中得到赏识,获得成就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不懈努力,不断拿出新成果与同学交流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对班级同学要合理分组,每组中学习能力水平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实行最优化组合疑难问题要明确,要有针对性、典型性,使学生有个明确的研讨方向不要偏离重点、难点小组的合作要有一个小小评比或评分,让学生有一个比的意识,不甘落后,既调动了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团结向上的精神,使差生有一个展示的平台,缩小优差生的距离另外,学生的小组活动,老师也参与其中,可以引导、点拨,也可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了解新知识的掌握效果,与学生分享学习快乐的同时,也增进了和学生的思想情感。
合作学习是基于发展学生个性,强调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组间、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克服集体授课的“一言堂”的弊端,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主动参与学习,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所以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三、教师评析,巩固知识点,使学生善于学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显然有局限性,对知识点的剖析仅限于表面要想全面、透彻掌握所学知识,离不开教师的评析这个评析可以灵活些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者就可即时指出问题或不足也可在处理一部分习题后,集中讲解知识层次不同,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一节课的新知识琢磨透,那是不可能的教师本身的学识,加上多年教学经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挖掘的深刻程度,是学生不及的教者站在高角度,高层次分析问题,给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比如几何题中常常要做辅助线,怎样引辅助线?怎样想才可引出这样的辅助线?从哪着手?有些规律性的知识,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可知晓,要给出技巧性的方法,如口诀。
我们教师就是要给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方法和技能教师的评析是在充分讨论交流基础上再次进行修正、归纳在评析过程中,传授学法很关键,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同学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方法、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初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辽宁省新民市第二初级中学 胡旭教学研究107青年教师东方2010.10DONGFANGQINGNIANJIAOSHI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反思过程,不可以不做,学生学不好,成绩上不来,往往缺少的就是这一过程,反思首选要对当天或几日来的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一些典型习题再回忆回忆,这一步计算怎么样?那一步证明怎么书写?这一条辅助线怎么想的?丛中可以悟出很多东西,有时可以发现解题规律,有时还会有更简练的解题方法,而自己发现与老师告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爱动脑,爱思考的孩子永远都是很优秀的为什么有的学生题一变样,变形就不会,就是缺少反思,回味无穷的道理就在这儿,知识结构要具备完整的体系,反思,才会领悟的更全面,更深刻。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识过程,认知结果的临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评价环节设置空间,找规律时独立思考的空间,解答难疑时悬念的空间,在新知结束后回味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质疑、自我发现,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使他们的思维更深刻、更广阔、更全面,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更丰富了,认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先讲知识要点,知识结构,然后讲解例题,处理习题,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学生完全是在教师支配下,把知识从老师那儿装进头脑,再模仿,通过机械重复,熟能生巧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而往往陷入到拼时间、拼消耗、低效率竞争的怪圈之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搭时费力,收效甚微这样仅仅以获得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摧残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不能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不符合当今教育的要求。
多年教学的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要关注学生只有研究学生,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的活动变成他们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才能演绎精彩,激发灵动否则我们的教学就是教师自说自话的表演,完成教学内容形式化的任务总之,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教师要深入体会新课标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潜能,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出过硬的新一代文化是一种力量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构成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元件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农村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以活动为载体,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农村校园文化生活相对城市学校较窄小和单一,因此要求农村学校要精心筹划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教案、有收获、有评比,在组织、经费、人员、器材等方面全面落实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如青年志愿者、学科兴趣小组、体育运动队、文学社、鼓乐队、书法美术组、舞蹈合唱队等,由专业老师和聘请专家进行,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
活动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多样,做到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实践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总之,学校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要立足于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着力使学生发挥天资、张扬个性,在活动中汲取知识信息,提升价值品位和文化修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发展二、以规章为约束,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保障系统的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严明的规章、科学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强力规范和约束作用农村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目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自觉地用制度规范约束自身,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趋向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可以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变成可见、可行的行为,并能在制度层面约束下发挥规范引导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进取精神,保障学校奋斗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根据全县实际,我们及时研究制订了《中小学学生手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中小学管理实施意见》、《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方案》、《高中教学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意见》,《关于开展加强教育系统党风行风师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师德建设考评方案》、《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方案》等,有效地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持之以恒,分层推进,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它渗透在学校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积淀,是一项开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从量到质的积累发展的过程,是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的积淀,是对学校优质资产的提炼、整合与开发所以,校园文化建设,重在过程,重在积淀,重在开发要用心积累,集腋成裘,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决避免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想法和做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摒弃两个片面认识一是把校园文化简单地理解为搞一些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基本目标应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深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形成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起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协调,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的和谐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