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税收基本理论效率原则详解.ppt
73页提要•超额负担•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最优使用费•最优所得税•纳税人服从经济学超额负担•如果未来不再缴税,人们还会受到现在税收增加的影响吗?–是的,消费者会根据税收增加导致的收入变化来调整消费–可能使得消费者从其所选择的消费组合中得到的效用减少• 超额负担是指由于税收歪曲经济决策,社会福利的损失超过所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超额负担•两种商品–大麦和玉米•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Pb 和Pc分别是大麦和玉米的价格•经济中不存在外部性、垄断、公共品之类的“歪曲”现象,即商品的价格反映的是它们的边际社会成本超额负担•Figure 11.1 说明了在预算约束(AD)下,效用最大化决定了最优的消费组合是E1•对大麦征收税率为tb的从价税,从而大麦的价格提高到(1+tb)Pb ,并使预算约束线向x轴旋转,新的预算约束线是AF11.1超额负担•在任意的大麦消费水平,AD与AF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以玉米衡量的应纳税额•把玉米的价格标准化为$1,这段垂直距离就可以用来衡量玉米的数量或者美元价值超额负担•Figure 11.2 说明在新的预算约束(AF)下,效用最大化可以得到新的最优消费组合•这时,消费组合E2使得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这时,新旧两条预算约束线的垂直距离是GE2,即是所征收到的税收收入超额负担•任何税收都会使她处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有没有其他的征税办法,既能得到收入GE2,又能使消费者的效用损失小一些?或者能扩大收入同时减少效用损失?•如果可以,那么大麦税就有超额负担11.2超额负担•等价变化衡量的是税收造成的损失,相当于这样一笔收入减少数额,即这笔收入减少额引起的效用减少程度,与税收引起的效用减少程度相同• 拿走这笔收入等价于使预算约束线向内平移• 预算约束线HI 如Figure 11.3所示11.3超额负担•注意到ME3=GN>GE2,但是这时消费者的效用与征税下消费者的最大效用是相等的•因此,等价变化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E2N是大麦税的超额负担大麦税使得消费者情况变差的程度超过了税收收入一次总付税•一次总付税可定义为纳税人必须支付一定数额,而与纳税人的行为无关•使得预算约束线移动到HI 的一次性总付税满足消费者的效用损失等于税收收入•– 结论:一次总付税没有超额负担一次总付税•既然一次总付税如此有效率,为什么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不考虑人们的经济状况而让每个人缴纳相同的税额是不公平的。
•超额负担与福利经济学–帕雷托有效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不能得到满足:一次总付税•直观地看,当MRS>MRT时,大麦消费替代玉米消费的边际效用大于这种替代所必需的生产成本的变化如果进行这种调整,效用就会提高•然而,在征大麦税的情况下,没有进行这种替代的动机问题•所得税有超额负担吗?–如果存在第三种商品闲暇,那么所得税也存在超额负担•如果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完全没有弹性的,税收还会带来超额负担吗?–超额负担仍然存在,如Figure 11.4所示11.4问题•在Figure 11.4中,消费者对大麦的需求曲线是完全无弹性的:当大麦的价格变化时,消费量没有变化B1=B2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抵消•计算超额负担必须考虑替代效用,并且与补偿性需求曲线(收入补偿使得商品价格变化时消费者效用不变)相关,而补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并不等于零通过需求曲线衡量超额负担•考虑补偿性需求曲线,如Figure 11.5所示•对大麦征从价税,大麦的价格增加到(1+tb)Pb•将供给曲线平行地向上移11.5通过需求曲线衡量超额负担•超额负担等于三角形fid.•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为:通过需求曲线衡量超额负担•这个公式的含义是:–补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超额负担越多。
–随着税率的提高,超额负担按其平方值增加–征税之前,消费者在被征税商品上支出越多,税收产生的超额负担越多对投入品的差别课税•对投入品,政府按照其用途来征收不同的税:–公司部门使用的资本所面临的税率,比非公司部门资本的税率高–家庭部门的劳动不用缴税•Figure 11.8说明了征税带来的效率成本11.8对投入品的差别课税•图中,总的劳动供给是固定的,横轴距离OO’是全社会可利用的劳动总量, OO’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劳动在家庭与市场间的某种配置•VMP表示家庭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曲线向下倾斜,表示劳动在家庭部门的边际收益递减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最优配置是使得劳动在两个部门的边际产品价值相同•这里,均衡状态是OH*小时用于家务,O’H*小时用于市场工作对投入品的差别课税•如果只对市场工作征税而不对家庭劳动征税,那么市场工作的有效VMP曲线将向下旋转•Figure 11.9说明了这一影响11.9•人们将会花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市场工作–家庭生产时间从OH*增加到OHt,而市场生产时间从O’H*减少到O’Ht•超额负担等于图中三角形abe.最适商品课税•假设我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超额负担来筹措支出需要的资金.•假设不使用一次性总付税收.•有三种商品:•– 物品X, Y, 和闲暇•– 价格分别是PX, PY, and w.最适商品课税•• 时间禀赋是固定的:•预算约束可以表示为:第一种情况– 所有商品都能被课税•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能被课税,征收同样的从价税率将会产生:第一种情况– 所有商品都能被课税•政府可以通过对所有商品(包括闲暇)征收同样的税率来获得一次总付的钱,•这样做是有效的.没有超额的负担.•可能不能对非市场化的东西征税.•假设只能对商品X 和Y征税.•总体来说,不可避免地会有超额负担.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对X和Y的税率来最小化超额负担.第二种情况– 并非所有商品都能被课税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考虑边际超额负担这个想法–额外的无效率来自于少量地逐渐提高税率–图12.1 用三角形(abc)来表示初始的超额负担,用不规则的四边形(fbae)来表示边际的超额负担Figure 12.1•对商品X征税的边际超额负担大约是: ΔX.•获得的边际税收收入大约是: X1.•因此一美元税收收入的引起的边际超额负担是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商品Y.•于是得到最优化的结果:•拉姆齐法则认为,为了最小化总的超额负担,应该设定税率,使得对每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减少的百分比相同.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回忆一下商品X的超额负担的表达式:•计划者的最优化问题是在收入约束条件下通过选择对商品X和Y所征收的税来最小化总的超额负担.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建立拉格朗日方程: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求解方程得到税率和弹性之间的关系:•整理后我们得到反弹性法则:inverse elasticity ruleinverse elasticity rule: :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Implication of the Inverse Elasticity Rule:–As long as goods are unrelated in consumption (neither complements nor substitutes), tax rates should b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elasticities.–When good Y is relatively inelastic, tax it more.•反弹性法则的含义:–– 只要商品在消费中不相关(即不是补充品也不是替代品),税率应当同弹性成反比例.–– 当商品Y的弹性相对较小时,应该对它多收税.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对弹性较小的商品比如说食品和药品征税是“公平”的吗?•– 显然,是不公平的.•税收系统的另一个标准是纵向公平: 应当在具有不同的支付能力的人们之间公平地分配税负.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拉姆齐法则已经被修改来包含分配相关的事情.•偏离拉姆齐法则的程度取决于:•– 社会对公平有多么重视•– 穷人和富人的消费模式有多大的差别最适商品课税:拉姆齐法则最优所得税•埃奇沃斯模型意味着一个强烈的累进的税制: 高收入个人地边际税率是100%.•关键问题是没有考虑工作的激励.•考虑工作激励•税收计划由下式给定:•图12.4画出这个方程最优所得税Figure 12.4•这个税收计划被称为线性所得税(或者是统一所得税).•t值越大意味着税收的累进程度越高,但是会带来较高的超额负担.•最优所得税应当寻找α和t 的最优组合.最优所得税•最优所得税问题的典型发现:–– 允许闲暇和收入之间的适当的替代会导致所得税税率比100%小得多.最优所得税逃税•逃税是指不缴纳法定税收的行为.•税收欺骗的衡量极其困难,常见的税收欺骗有下面几种方式:–– 建立两套帐–– 通过第二职业挣现金–– 实物交易–– 现金交易纳税人服从经济学•逃税和避税的区别•逃税–农民不如实申报卖蘑菇的数量–作家不申报版税•避税–农民少卖蘑菇–作家通过列举其写书过程中的费用申请税收减免纳税人服从经济学•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逃税充斥于整个欧洲和北美的经济。
据估计,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有10%是在逃避纳税这一企图的驱动下进行的纳税人服从经济学•税收本身的损失也许不是最主要的,更为重要的是——–逃税对于GDP和失业等指标可信度的影响–对于税后收入分配的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纳税部门(正规部门)和非纳税部门(黑色部门)同时存在,这两者的净收益率之间存在一个楔子如果资源是自由流动的,那么会从纳税部门流向非纳税部门,直到两个部门的净收益率相等然而这时总收益率却不同了,资源配置受到扭曲–Alm(1985)估计,1980年美国逃税的福利成本占GDP的5%-10%.纳税人服从经济学•纳税人按照税制要求交税所发生的费用,例如:•英国实行所得税预扣法,雇主有责任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一定的所得税,并将其交给税务机关结果是,企业要实行一种更为复杂的,成本更高的工资制度•纳税人必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录其获得的收入尤其是那些有不同收入渠道的纳税人,不得不雇用会计和律师•精神成本当那个不吉利的棕色信封丢进信箱的时候,纳税人会焦虑不安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对雇员来讲,大部分服从成本由雇主承担•如果这些费用的差异非常大,那么就会对职业选择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服从成本很高会导致人们逃税。
纳税人服从经济学•英国 Sandford(1973,1989):要求调查对象估算出最近12个月内,在纳税事务上花费的时间•估计的结果(占税收收入的百分比)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对美国名尼苏达600户居民的调查估算,美国联邦和州个人所得税的服从成本每年总额在170-270亿美元,占税收总额的5-7%•美国税制导致的服从成本更高,其中一个原因是在英国大部分服从成本是雇主承担的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图12.5 表明当欺骗的期望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时,最优的欺骗会发生.•– 含义: 欺骗随税率增加而增加,随监管增强而增强.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假设人们只关心期望所得的最大化–– 目标是选择R, 向当局隐瞒的数量–– 隐瞒的收入的边际收益等于税率•假设当局以ρ的概率随机调查纳税人,发现逃税之后,逃税的金额越大罚款率越高纳税人服从经济学纳税人服从经济学纳税人服从经济学•个人的道德观念观察表明,大多数纳税人都会诚实纳税所以,或者纳税人表现出极大的风险偏好,或者他们的精神成本或耻辱成本很高•税率:除非在税率提高时提高惩罚概率,否则累进税会申报所得产生抑止作用•收入水平:逃税和避税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人们普遍认为,逃税者一般来自穷人,而避税者则是较富有阶层,因为他们有钱雇佣会计师和律师来帮助减轻税额。
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关于逃税的规范研究很多,但是实证研究少的可怜这是因为对逃税不可能有精确的统计数据•Clotfelter(1983)研究了4.7万人的纳税申报表,发现低报所得的人数大大高于高报所得得人数他使用了下列变量,来解释人们逃税的数量:–(1)税后收入–(2)个人的边际税率–(3)工资占实际毛收入的比例–(4)利息和股息占毛收入比例–(5)虚拟变量,包括婚姻状况,年龄,居住地等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在解释变量中未包括查获概率和处罚力度,因为它们本身受逃税程度的影响然而,如果制裁对逃税确实也有影响,这样做就不对了,应当建立一个联立方程组•主要发现:•随着税后收入增加,和边际税率提高,瞒报所得增加•瞒报额对收入的弹性是0.29-0.66,对边际税率的弹性是•如果工资,股息和利息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瞒报收入的情况并不常见可能是因为这些形式的所得都通过源头扣除纳税人服从经济学•Witte和Woodbury(1985)检验了制裁变量对纳税人服从的影响结果是:•除了低收入的非经营性纳税人以外,审计的概率越高,纳税服从比率越高•然而,提高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的概率,往往导致更低的服从比这可能来源于指标解释的不当。
•因刑事诈骗行为被判刑的力度加强,会使服从比上升对被查获的惧怕,会提高服从比率•收入3万元以下时,服从比率随收入上升;但是高于3万元时,服从比率开始下降•劳动收入占较高比例的人,更愿意遵守税法纳税人服从经济学•进一步,完全消除逃税的目标是否是合理的?•只有当一种政策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是合意的图:减少逃税数量的收益和成本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当存在大量的逃税时,减少逃税的边际成本很低,而收益很高•但是随着逃税的减少,减少逃税的成本增加,收益却减少•旨在完全消除逃税的政策可能是无效率的纳税人服从经济学•减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降低最高边际税率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高税率几乎没人适用,因为他们已经被纳税人通过避税或逃税逃避掉了•减税固然会扩大税基,但也可能导致收入下降另一种争议不大的政策是扩大预扣立法的适用范围中国““反避税””任重道远•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然而,资料显示,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亏损面达到51%到55%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外企置多年亏损不顾,在亏损之后竟又接连追加投资外资企业名亏损实盈利“迷局”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问题?•“避税对外资企业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外资企业会计师直言不讳。
中国““反避税””任重道远•细究外企避税的花招,并不神秘•外企避税主要手段是利用关联交易,高进低出这种手段占到避税金额的60%以上在避税港注册也是一种办法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公司,然后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收或低税收减少税负在长三角地区,一些外资企业的投资方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方,而实际在岛上,它们可能只有一间办公室中国““反避税””任重道远•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特别是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两免三减”优惠政策,容易被外商加以利用,通过亏损来达到推迟获利年度等等•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的税收管理能力与效力问题,税源难以有效监控中国““反避税””任重道远•有的人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就是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如果采取严格的防范避税措施,会挫伤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还有些地区为吸引外资,争相为外商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无法掌握国际市场价格资料中国““反避税””任重道远•国际上反避税主要措施•避税港对策税制如美国为反运用避税港避税,明确规定:凡是受控外国公司(包括在避税港设立的由本国居民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公司)的利润,不论是否以股息分配形式汇回母公司,都应计入美国母公司的应纳税所得征税。
•反转让定价税制反转让定价税制的关键是对转让定价的确认美国总结出三类调整转让定价的方法:比较价格法,即从审查具体交易项目的价格入手,把不合理的价格调整到合理的市场正常价格,从而调整应税所得;比较利润法,即从利润比较入手,从而推断转让价格是否合理,把不正常的应税所得调整到正常的应税所得上;预约定价制法,即纳税人事先将其和境外关联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与财务往来所涉及的转让定价方法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审定认可后,作为计征所得税的会计依据,并免除事后对内部定价调整的一项制度中国““反避税””任重道远•反滥用税收协定的措施美国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1)在国内立法中制定目的在于反滥用税收协定的特殊条款2)在税收协定中列入反滥用协定的特殊条款例如,美国在其对外缔结的50多个税收协定中,约一半包含了反滥用税收协定的条款•资本弱化税制资本弱化指由跨国公司资助的公司在筹资时采用贷款而不是募股的方式,以此来加大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资本弱化税制就是把企业从股东特别是国外股东处借入的资本金中超过权益资本一定限额的部分,从税收角度视同权益资本,并规定这部分资本的借款利息不得列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