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顿_混凝法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苯胺类化合物.pdf
5页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agulation; aniline compounds; dyeing wastewater; new standard 由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 《纺织染整 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7-2012,以下简称 《新标准》 ) 于 2013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1] 较 1992 年 颁布实施的 GB 4287-92 而言,该新标准对印染废水 中的苯胺类化合物的排放要求更为严格[2], 其中该新 标准中表一限值为 1 mg/L; 而表二与表三限值为 “不 得检出” 。
现阶段, 国内对于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的去除研究较少, 特别是针对于新标准限值要求下的 苯胺类化合物的达标处理研究仍处于空白 目前现有 印染企业大多数都面临着新标准执行 (2015 年 1 月 1 日现有印染企业执行表二标准) 的巨大压力, 亟需寻 找苯胺类化合物等特征污染物的高效处理方法 苯胺类化合物在印染废水中的浓度相对于化学 需氧量 COD 等指标而言更低[3](前期对浙江省部分印 染企业废水调研所得结论 ) ,单独针对其进行深度处 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从经济上而言不太现实另外, 由于苯胺类化合物种类繁多, 开发能够结合印染废水 中其它主要污染物 (如 COD ) 去除的广谱性高效苯胺 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 类化合物深度处理技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
Fenton 试剂是由 H2O2与均相或非均相催化剂构 成的混合体系, 它能够产生 · OH, 从而进攻有机分物, 从而矿化有机物, 达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4-5] 因此, 本 研究将 Fenton-混凝法作为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方 法,研究该方法在保障 COD 达标的基础上对苯胺类 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为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达 标处理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办法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水样: 绍兴市某印染废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废 水中 COD 含量为 498 mg/L,苯胺类化合物含量为 3.50 mg/L 试剂 : 七水硫化亚铁 (FeSO4· 7H2O, 分析纯) , 双 氧水 (H2O2, 30%) ,聚丙烯酰胺 (PAM ) ,硫酸银 (Ag2SO4, 分析纯), 硫酸汞 (HgSO4, 分析纯) , 重铬酸钾 (K2Cr2O7, 分析纯) , 浓硫酸 (H2SO4, 98%) , 氢氧化钠 (NaOH, 分析纯) , 石灰 (CaO, 分析纯) , 1,10-菲啰啉 (分析纯 ) , 硫酸亚铁铵 ((NH4)2Fe(SO4)2, 分析纯 ) , 苯胺 (C6H7N, 分析纯) , 硫酸亚铁铵 ((NH4)2Fe(SO4)2) , 1-萘 乙二胺二盐酸盐 (C12H14N2· 2HCl, 分析纯 ) 。
以上试剂 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设备 HJ-6 多头磁力加热搅拌器 (国华电器有限 公司 ) , 电子分析天平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 (北京 ) 有限 公司 ) , TU-181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 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HY-7012 COD 恒温加热器 (青岛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COD 测定回流装置 (实验室自建 ) 1.2实验方法 1.2.2单独氧化剂处理试验 取 200 mL 水样于 250 mL 烧杯中, 调节 pH=3.5, 单独加入一定量的 H2O2,反应 30 min 后,加入石灰 (无特殊说明均为 Ca(OH)2) 调节 pH=8.0 后加入 2 滴 0.5‰的 PAM 溶液, 考察单独氧化剂加入对苯胺类化 合物的处理效果 1.2.3Fe2+对混凝反应去除苯胺类化合物的影响实验 先将水样调节至 pH=3.5, 30 min 后回调水样 pH=8.0, 单独加入一定量的 FeSO4· 7H2O, 待 pH 稳定 后, 加入两滴 0.5‰的 PAM 溶液, 考察 Fe2+对混凝反 应去除苯胺类化合物的影响 1.2.4Fenton-混凝试验 调节水样 pH=3.5,先后加入一定量的 FeSO4· 7H2O 与 H2O2, 反应 30 min 后, 调节 pH=8.0 (如无特殊 说明, 碱性调节试剂均为石灰) , 后加入 2 滴 0.5‰的 PAM 溶液, 确定最佳条件下各种药剂的投加量。
该试 验流程图如图 1 所示 1.2.5pH 调节影响试验 Fenton 试验 (pH=3.5 ) 后, 分别利用石灰与 NaOH 回调 pH=8.0, 后加入 PAM, 验证不同 pH 调节方式对 于 Fenton-混凝法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1.2.6指标测定方法 水样中 COD 测定方法参照国标法 《水质 化学需 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GB 11914-89 ) ;苯胺类化 合物测定方法参照国标法 《水质 苯胺类的测定 N-(1- 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 11889-89 ) 2结果与讨论 2.1单独氧化剂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如图 2 所示, 各水样调节 pH=3.5 后, 30% H2O2加 入量分别为 0.5、 1、 1.5、 2、 2.5 mL/L 试验结果表明, 随 着 H2O2加入量的增加,水样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残留 量逐渐降低但是当氧化剂加入量高达 2.5 mL/L 时, 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率仅有 32.3%,无法达到标准中 的 “不可检测” 说明单独采用 H2O2时, 对印染废水中 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这是因为 氧化剂对于苯胺类化合物的氧化能力取决于氨基在 苯环上取代基种类、 位置及数量[6]。
对于简单苯胺类化 合物而言, 一般氧化剂对其氧化降解能力较强, 降解 效率能够达到 90%以上[7]; 然而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 合物来源于结构十分稳定的染料, 成份比较复杂[2], 一 般氧化剂难以完全氧化降解, 因此最终水样中的苯胺 类化合物残余量仍然比较高 2.2混凝反应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能力 陈新才, 等芬顿 -混凝法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苯胺类化合物1 4 5 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第 38 卷 如图 3 所示, 调节水样 pH=3.5, 向各水样 (pH= 8.0 ) 中分别加入浓度为 250、 500、 750、 1 000 与 1 250 mg/L FeSO4· 7H2O, 均匀搅拌 30 min 后,用 Ca(OH)2 溶液回调 pH。
试验结果表明, 混凝反应过程中, 随着 Fe2+加入量的增加,水样中的苯胺类化合物残留量逐 渐降低, 但最多只能降至 2.37 mg/L, 远不能达到 “不 可检测” 的要求 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 混凝法常被用于疏水性难 溶性染料脱色、 难溶有机物、 胶体以及悬浮物等的去 除, 而对于可溶性物质的去除效果不大[8-10]即使是来 源于疏水性染料的苯胺类化合物也可能具有一定水 溶性因此, 混凝法只能较好地去除印染废水中难溶 性苯胺类化合物, 而对水溶性苯胺类化合物却很难絮 凝沉淀仅仅利用混凝反应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时, 其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较差 2.3氧化剂对 Fenton-混凝反应去除 COD 与苯胺效 果的影响 该试验各组中 FeSO4· 7H2O 加入量为 250 mg/L 当 30% 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 0.5、 1 mL/L 时, 水样中 COD 分别降至 288、 194 mg/L (如图 4 (a ) ) ; 另外, 当提 高 H2O2加入量至 1.5 、 2 和 2.5 mL 时,水样中 COD 的残余量反而有所升高,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的 H2O2 在重铬酸钾测定 COD 过程中产生的干扰所导致[11-12]。
由于 《新标准》 表二间接排放 COD 限值为 200 mg/L, 因此,在 FeSO4· 7H2O 与氧化剂加入量分别为 250 mg/L 与 1 mL/L 时, Fenton-混凝法对水样中 COD 的 达标处理具有一定的技术可行性 不同氧化剂浓度下 Fenton-混凝法对苯胺类化合 物的去除效果如图 4 (b ) 所示 试验表明, Fenton-混凝 法对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能力较强当 FeSO4· 7H2O 的加入量为 250 mg/L 时, 0.5 mL/L 的 H2O2加入量就 能将 3.50 mg/L 的苯胺类化合物降至 0.65 mg/L, 去除 率达到 81.4%; 然而继续增加 H2O2至 2.5 mL/L 时, 苯 胺类化合物最多只能降至 0.33 mg/L, 无法达到 《新标 准》 表二中苯胺类化合物“不可检测” 的要求 2.4Fe2+对 Fenton-混凝反应去除 COD 与苯胺效果 的影响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设定 30% H2O2加入量为 1 mL/L, FeSO4· 7H2O 加入量分别为 250、 500、 750、 1 000、 1 250 mg/L, 考察 Fe2+加入量对 Fenton-混凝反应去除 COD 和苯胺类化合物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图 5 (a ) 和 5 (b ) 试验结果表明, 当 FeSO4· 7H2O 与 H2O2加入量分 别为 750 mg/L 与 1 mL/L 时,水样中 COD 浓度降至 152 mg/L, 苯胺类化合物完全去除 (低于 《新标准最低 检测浓度 0.03 mg/L》 ) , 达到 《新标准》 表二间接排放 的限值要求;当 FeSO4· 7H2O 与氧化剂加入量分别为 1 4 6 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第 5 期 1 000 mg/L 与 1 mL/L 时,水样中 COD 浓度降至 80 mg/L 以下, 苯胺类化合物完全去除, 达到 《新标准》 表 二直接排放的限值要求 因此, 采用 Fenton-混凝法对 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可以使该类印染企业在不同 排放形式 (间接排放或直接排放) 下满足 《新标准》 中 对 COD 与苯胺类化合物的达标排放要求。
2.5pH 调节方式对 Fenton-混凝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