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特大洪涝灾害报告.docx
4页1998 年长江特大洪涝年长江特大洪涝 灾害报告灾害报告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林高山、龙林、卢启龙、罗焕佳、罗令、罗婷、彭仁菊、林高山、龙林、卢启龙、罗焕佳、罗令、罗婷、彭仁菊、 沈丹、田荣沈丹、田荣 院校:院校: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2011 届地理专业一班第一组届地理专业一班第一组 时间:时间:2014 年年 6 月月 25 日星期三日星期三一、发生洪水异常的因素一、发生洪水异常的因素 1 引发的自然因素引发的自然因素 经过考察,发觉 1998 年长江上游四川省天气气候十分反常, 暴雨开始早, 结束晚; 降 雨过程多, 持续时段长暴雨频繁, 多区域性、突发性暴雨和川西高原暴雨及大暴雨, 直接 影响了长江洪水的发生,经有关人士研究;应用 1998 年 6 一 8 月四川省和重庆市探空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大气边界层风场演变与长江上游暴雨和长江洪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1998 年夏季长江上游的暴雨天气与高原东侧成都边界层风场变化密切相关, 当成都边界层 为东北风时, 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气旋式偏东流场, 长江上游未来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当为西南风等其他风向时, 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反气旋式偏南流场, 未来是无降水天气; 高 原东侧边界层的动力激发作用是 1 998 年长江上游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
并且, 再次证明了 西邻青藏高原的成都是长江上游天气变化关键点的观点 有专家研究出还有一项是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 1997 年 5 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 1998 年 6 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 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将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 和长江汉口的三次特大洪水进行比较,发生厄尔尼诺想象的第二年都有发生特大洪水,这 三次都遵循这个道理的,且发生周期与磁周期转变年相近,所以这不是巧合可以说清楚的太阳黑子活动 22a 的磁周期转变年也是影响长江巨洪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长江巨洪 与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太阳黑子活动都具有较密切的关系所以黑子运动和厄尔尼诺想象大 发生都与长江特大洪水有关联1997 年 5 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 年年底达到盛期,到 1998 年 6 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 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 地区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 1998 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 一。
2 引发的人为因素引发的人为因素 (1)、 先是人类为生活的必需,而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燃料,这些行为是必须的、合 理的,砍伐的速率是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可以自我恢复,生态系统的运转也是正常的, 所以没有该大自然带来多大危害,生态系统是稳定的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为了 发展、人类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人类大量的、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大量 减少,减少率逐年增长森林本身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也有其重要的功能,其中重 要的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这一过度行 为,超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了其结构,造成功能受阻降雨时江水直 接冲进江河,引起洪峰流量迅增,还将大量泥沙带进江河,湖床抬高,所以长江流域水灾 愈加频繁 ( 2)、长江流域人口增长,住房需求量增大,土地需求增多,所以出现“围湖造田” , “填湖建房”的现象,情况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面积大大减少,长江 其他湖泊面积也缩小了很多,使湖泊储蓄调节水量的功能大大降低降雨大时流进长江的水量大量增多,引发洪水灾害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是相互交 融、相互关联的。
(3 )、人类生活、生产垃圾倾倒如江湖,堵塞江湖,沿长江而下,随处可见堆积如山 的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废土残渣倾入江河,使河道变窄,河床变高,淤积堵塞,自然本 身已不能够调节恢复了,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影响了蓄水泄洪能力; (4) 、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青藏高原为长江的发源地,随 着气温的逐年升高,青藏高原永冻土将开始融化,导致大面积的热融下沉——斜坡热融坍 塌和地沉、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大量泥沙流入长江,长江将更加浑浊不堪造成长江 含沙量大大增加这也生态系统破坏的一个方面 由上可看出共同点,就是人类对自然的 不合理过度行为引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而造成此次长江特大洪水灾害二、洪水发生的阶段状况二、洪水发生的阶段状况 1998 年洪水,是继 1931 年和 1954 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 特大洪水从 6 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1998 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大致可分为 4 个时段:(1)6 月 12~27 日,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 ( 2 )6 月 27 日~7 月 21 日,强降水北抬到淮河流域、汉水及长江上游;( 3 )7 月 21~31 日,长江 中下游再次出现持续性强降水;( 4 )8 月 1~27 日,降水带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 上游。
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 除云南、贵州省外的 7 省市受灾县市达 588 个、乡镇 10 771 个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 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 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此次洪灾农作物受灾 1080.7 公顷,成灾 728.1 万公顷,绝收 251.5 万公顷;受灾 10169.2 万人,成灾 7094.7 万人,死亡人口 2140 人,伤病人口 1522436 人,紧急转移 1044.7 万人; 倒塌房屋 350 万间,损坏房屋 732.万间,死亡大牲畜 175.7 万头;直接经济损失 1450.9 亿 元三三 、抗御洪涝灾害的对策、抗御洪涝灾害的对策 1 要努力提高暴雨预报以及汛期的气候预测准确率,暴雨可以直接成灾,而持续性暴雨和 连续数场暴雨更可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准确预报暴雨地点、范围、强度等,以及准确预 报洪灾发生,对于更好的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2 加强对暴雨及暴雨洪涝灾害的研究要大力推进暴雨天气预报,充分利用新一代雷达、 卫星、闪电定位等检测手段,进一步完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 警系统,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水平和能力。
3 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完善灾害应急响应系统 4 及时进行灾害评估灾情评估是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拟定减灾、抗灾和紧 急救援对策的定量依据 5 加强暴雨洪涝检测防御的工程性措施首先是修筑提防、整治河道,以保证河水能顺利 向下游输送其次是修建水库最后是在重点保护地区修建分洪区,保证下游地区的安全6 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森林可涵养水源,保持土壤 不遭雨水冲刷 7 增强暴雨洪涝灾害防御的公众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四、自救措施四、自救措施 1.洪水将要来临时 ①准备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 ②准备大量饮用水,多备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 ③准 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 ④准备可以用做通讯联络的物品,如 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备需要时当作信号 ⑤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2.洪水来临时①首先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 密封 ②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
③ 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 ④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3.人落入水中应 ①万一掉进水里,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试试能否站起来②如水太深,站不起 来,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 ③如会游泳,就游向最近而且容易登陆的岸边如不会游泳,千万不要慌乱,可按以下两 种办法行动:一是面朝上,头向后仰,双**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 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二是迅速观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体,并向其靠拢4.在洪水中徒身漂流怎么办 ①多人同时落水,可以手拉手,用牵制力共同抵御洪水 ②落入水中时,要及时脱掉鞋子,减少阻力,将头露出水面,调整呼吸 ③浪高水急,徒 身漂浮时,不要做无谓的挣扎,尽可能节省体力 ④及时躲避旋涡及水中夹带的石块等可 能危及身体的重物 ⑤发现并抓住漂浮的木杆、柴火秸秆、家具等作为救生物品 ⑥发 现树木、坝坎、岸沿等高地要想方设法靠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