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说勤奋》教学设计.doc
66页2021年《说勤奋》教学设计 2021年《说勤奋》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简介: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__,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通过叙写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这样的__如果按常序说教,可能学生不太有兴趣,也难有什么实效性我想,课文本来就只是一个载体,不应该把读懂__作为单一的目标,于是我决定尝试聊天式教学,把课文观点作为聊天的一个话题,把领学生与__对话作为一个总训练点所以,__被我有计划有目的“肢解”了,教学时从了解作者观点入手,然后按“品成功—品勤奋—品不同”三个小训练点顺序品读两个典型事例,最后再次回顾作者观点,并引入名言加以深化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切身领会作者说明观点的文思,同时让课文中心在有实效的对话中一步步显现,进而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一、写课题,谈话引入:“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观点训练点一) 1、引导学生回顾平时对“勤奋”一词的理解和运用 2、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作者对勤奋的观点,用横线画出来 3、指名读找到的句子,适时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4、指名说第一句话的意思,齐读 5、教师范读后一句话句子,第一次强调“只有”,第二次强调“一生”,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齐读这句话 三、精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童第周的成功来自勤奋 1、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一千遍呢?那怎样你才相信?(师适时小结: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作者举例了吗?举了谁的例子?怎么不举老师的例子?(师适时小结: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3、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学生轻声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训练点二) 1)解读写司马光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资治通鉴》 2)解读写童第周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那个词上?(影响 4、师:他们的成功____的是什么?(勤奋学生自读课文,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进行品读训练点三) l品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教师适时出示: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师:上一句写他什么时候勤奋?下一句呢?这就叫做——一生勤奋 3)指名读第一句话,适时理解“滚瓜烂熟”和“一遍又一遍” 师: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 齐读第一句话 4)指名读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比体会睡觉用“警枕”的不舒服 5)师: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的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生回答,师适时引到“勤奋”的主题 6)学生自由读、齐读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l品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师: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谁知道?(起早贪黑 2)师小结: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3)齐读这两句话 5、对比两个事例的异同训练点四) 1)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看看 2)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出示: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珍惜时间) 3)出示句子: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4)师: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司马光是古代人,童第周是现代人 师:这又能说明什么?(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都要____勤奋 5)师:还能读出什么?(引导学生区别出二人的起步不同) 6)师:但他们最终都成功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四、揭示主题 1)师指出示的句子一:学到这里,你相信作者的观点了吗?齐读 2)出示: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聪明与否,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容老师 3)指名读和理解第一句话这句是说谁的?(司马光) 4)指名读和理解第二句话这句是说谁的?(童第周) 5)指名读老师的话知道是写谁的?(不仅仅是写他们两个人的,也是写给所有的同学的但愿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理想!)2021年《说勤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3、明确作者观点,读懂两个故事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明确观点 教学难点:对比读两个故事、了解文体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 大家的理想是如此美好那么,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 对,是勤奋!(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齐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谁知道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对,作者就是想和大家谈一谈勤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看词语: 稍微 剥离 毫不气馁 滚瓜烂熟 期末 华罗庚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枕头 资治通鉴 勤能补拙 有所作为 基础 远渡重洋 (1)开火车朗读,及时正音 (2)为了能够读准这些生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音?(齐读) (3)点击“基础”:通过完成“预习导航”,我们知道“基础”有两个意思它原来是指 ,本课是指 (4)你从哪个成语中读到了“勤奋”?能给我们说说它的意思吗?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作者谈勤奋,课文中哪两句话直接表明了勤奋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以后请用笔划下来 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看到了勤奋?(理解“汗水和心血”、“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适时板书:桥梁、一生勤奋) (2)齐读两句话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a、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把这两个人的事例作比较,看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做做记号 b、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相同或不同之处) (1)古代、现代: 难怪作者在开头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呢?(“古今中外”) (2)天资聪颖、基础较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天资聪颖?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基础较差? 基础差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成才,难怪华罗庚说:(引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3)都取得了成功: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成功了? “著名的史学家”、“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著名的生物学家”、“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勤奋: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时理解、再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是勤奋让他们取得了成功。
难怪作者说,……(再出示作者的观点,齐读) 4、现在,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作业: 1、钢笔描红 (1)(出示生字)想把它们写正确、美观,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2)教师范写:惯 (3)学生描红“末”、“惯” 2、完成《补充习题》1、2 五、布置课后作业: 1、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及《资治通鉴》的相关材料 2、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以及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事例 板书设计: 说勤奋 桥梁 司马光、 童弟周 一生勤奋2021年《说勤奋》教学设计3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
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