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常规教学 调整教学内容.doc
4页突破常规教学 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理工杨彩霖摘要:作为开放教育各专业的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应只是计算机基础 知识的讲解,而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信息 的能力如果依照大纲中的教学内容顺序去进行课程教学的话,必然会存在许多不 合理之处,不能有效发挥网络信息化程度高的优势,也会忽视了成人学生已经具备 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收集网络信息知识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的现状,根据计算机课的特点,分析了计算机课程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的教 学实践,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能力、养 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几点思考在网络环境下重建教材原有的 结构顺序,并在课程单元设计中强调适应性、规范性与系统性原则若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还沿袭教材顺序去实施课程教学的话,显然存在 着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其一,没有考虑到高校网络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其二, 忽视了高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之特点其三,中 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本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为此,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对《计 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策略重新设计值得我们去探索尝试。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信息检索、信息归档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是为了顺应网络信息 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软硬件的基本逻辑和使用计算 机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由于课程知识体系和 教学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结 合当前教学实际,笔者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对本课程的教 学策略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平时的授课中加以了实践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于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來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龄和不同专业的 学生,他们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经常使用计算机上网娱乐或 进行口常事务处理,虽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态度不够认真,觉得没有必要学习 本课程或者学习不够投入;而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感觉本 课程的专业知识深奥、抽象难于理解,其至不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如开机、关机 二)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压缩相矛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了计算机导论> 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 软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和计算机网络等四个部分,这些知识要通过计 算机操作來进行学习,具有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并且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 某种内在的联系,对学生而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熟于操作具 有一定的难度。
二、采取的课程教学策略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结合授课经验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对教材的各单元内 容进行了归类和重新划分课程单元次序一一强调适应性本课程一共包括六个模块的知识:①计算机的发展简史、Windows操作系统、 ③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 >④电子表格Excel 2000 .⑤幻灯片制作软件 PowerPoint2000>⑥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模块互相联系,互相协调,其 中,①是整个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称为:“计算机基础单元”;②是在计算机上实现 各种信息归档的教学单元,因为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最主要功能之一,对文件进行 分类归档是该单元最常用的操作,称为「信息归档”单元;③、④和⑤三个部分的 内容都是对信息处理与组织,因此称其为“信息编辑”教学单元;⑥是计算机网络 基础知识,包括互联网上信息的查询与收集、称为“信息检索”教学单元教材的 原有结构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A 信息归档 —A 信息编辑 —A 信息检索图1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顺序进行授课,会造成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层次差别比较大,会存在优等生吃不饱,而差等生跟不上;鉴 于目前多数学生具备一些网络意识与网络应用状况,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重新 将课程结构次序进行调整。
如图2)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_> 信息检索 _> 信息编辑 一_> 信息归档图2依照上图进行教学由以下优点:1、利用目前学校的网络优势,提供了信息检索教学的先决条件解决了以往信 息编辑中效率低、课堂练习与实际应用脱钩的问题在以往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 授“编辑功能”时,通常会准备一些文档素材让学生去编辑练习,多数练习都是在 假设的环境下进行的,没有能紧密结合实际的任务这种编辑是由教师给定信息, 学生主观地选择信息机会减少了,现在可利用网络去搜索信息,学生搜索到的信息 进行选择后,再去编辑,这样可以通过网络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以往的上机 训练使学生陷入盲目、机械式的活动中2、将“信息编辑”单元移到“信息归档”之前进行教学,信息编辑(Office内 容)是对文档内部的信息进行编辑,最后生成文档在以往的教学中,先学文件管 理,后学Word, excel等编辑软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因为学习文件管理时没有 自己编过的文档,学生经常会提出“为什么要将那些文件放到软盘上,有这个必要 吗? ”等等无法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没能将教学与实际很好结合造成的经过 调整次序后,特别是在文档编辑后期,学生就会遇到像“如何删除编好的文档”、“如 何将文档存放到软盘上”、“如何将软盘上的文件复制到计算机上”等实际问题,教 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调整课程单元任务一一强调应用性《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各个专业的基础学科,各教学单元的任务重点考虑是 如何让学生在自己实践中会用,并能设计出相应的训练任务。
这些任务不仅要包括 教学知识点的使用,还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 并能通过教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讲解“信息检索教学 单元”时,教师可以设定搜索某个主题的知识内容为任务,如给定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让学生通过网站导航、相关链接、搜索引擎等手段查找资料,然后依据各自 观点去判断信息的有用性,筛选出符合主题要求的信息,并能将信息发送到指定的 信箱里根据学生的搜索结果來讲解不同的搜索方式之间的优缺,让学生掌握网络 资源的查找方法又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任务设计,可以给出一个教案的范例,要求 学生进行编辑和修改,包括字体、字号的修改,为教案制作目录、插入批注、页面 页脚和脚注等信息,最后将页面设置成可以打印的特定格式,通过这个练习,可以 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文字处理的一些能力这些技能训练任务是依据我们学习与生活 所应具备最基本的技能,将抽象的技能具体化,并渗透到训练任务中去,这要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课程单元目标一一强调规范性教学设计中有一项重要任务是阐明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 标准内容,它是规范操作的必要条件,每个学生必须达标。
如在“计算机基础模块” 的学习中要求能用专业术语描述计算机概念;在网络的应用方面能搜索到教师规定 的信息;在信息编辑时必需完成能达到办公自动化要求;在信息归档中,能根据需要能对相关文件进行正确操作教师在制定单元操作规范时,需要对常用的操作规 范进行总结,并能根据实际应用的变化而调整为此,教师不仅要上好教材里的内 容,而且还要对各类应用的变化进行了解,不断地更新应用的规范四)、课程单元深化一一强调系统性单元知识是一个相对孤立事件,如何使其成为知识结构不可游离的成分,在 教学设计中就需要从系统的观点、全局概念出发,使各单元有机的结合起來,实现 课程总体目标调整后的课程次序是以信息的搜索、收集、编辑与归档为主线深入应用方面 学习是从各单元之间、单元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出发,为各单元之间综合应用设 计好任务比如,在Word编辑中,让学生能根据主题进行查找资料,通过网络将编 辑好的文档发送到指定的信箱,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不同单元内容综合到一个任务中 去运用总结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变化发展快的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创新,而 改革课程结构、内容的目的是使高校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利用计 算机去处理工作和学习中的口常事务,同时通过开设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地在教学中探索。
参考文献:1、 杭大庆,《让任务驱动教学》《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第18期;2、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课程》,网络资料;3、 郑纬民,《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