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交媒体档案信息传播初探(共6023字).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不**
  • 文档编号:283152264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交媒体档案信息传播初探(共6023字)摘要:档案的传播与接受是社会集体记忆建构的重要形式当前,我国档案服务机构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信息的公共传播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特性、档案传播与社会记忆的基础上,认为推进社交媒体档案传播创新,应基于社交媒体特性创新档案文本形态、传播及推广方式,促进传统档案信息与社交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从而全方位实现档案社会价值,发挥档案建构真实的社会记忆并教育人民的功能关键词:集体记忆;社交媒体;档案;传播一、引语大多数国家都重视保存和传承档案遗产没有档案遗产,文明就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机制,对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度往往决定了历史事件的当代价值实现档案是第一手的历史,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利用与传播,能够帮助公众了解过去,从而服务当下、展望未来可以说,档案传播是社会记忆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媒体兴起之后,档案信息能够以数字形式快速传递,传统档案馆也由此从物理空间延伸到了线上的赛博空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7.72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也就是网民规模达到了7.53亿,这个数字比2016年底增加了5734万人,增长速度非常之快。

      [1]在全体网民中使用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发展到97.5%,可以说是人数持续攀升同时期朋友圈、空间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7.3%和64.4%一些知名的社交网站如知乎、豆瓣、天涯使用率均有所提升,分别达到了14.6%、12.8%和8.8%在此背景下,顺应现代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充分重视年轻一代接受信息的全新模式,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与新兴媒介传播技术的融合成为新时代国家对档案事业的新要求二、社会记忆视阈下的社交媒体与档案传播(一)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媒体,它通过虚拟社区和网络关系促进信息、思想、知识和其他表达形式的创造和共享通常而言,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是基于互动式Web2.0的互联网应用而由用户生成的,如文字帖子或评论、数字照片或视频以及通过所有交互关系生成的大量信息数据社交媒体通过将用户的个人资料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资料联系起来促进社交网络的发展[2]社交媒体的用户通常通过电脑和等终端访问社交媒体服务器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用户可以创建高度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个人、社区和组织可以共享、共同创建、讨论和修改的用户生成的内容[3]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个人和大型组织之间的沟通方式,给企业、政府、社区和个人之间的沟通带来了实质性的普遍变化。

      社交媒体在许多方面有别于纸质媒体及电视、广播等传统电子媒体,包括质量、覆盖面、频率、互动性、可用性、即时性和持久性等国内外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网站有百度贴吧、Facebook、谷歌、Twitter、WeChat、微博、WhatsApp和Wikia等这些社交媒体成为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有效沟通工具,是政务信息传播的新兴平台和渠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占网民总数的62.9%其中我国各级政府公众号使用率为23.1%,政府网站、微博和客户端的使用率分别达到18.6%、11.4%及9.0%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经过认证的政务微博高达173569个,政务微博的总粉丝量高达24.6亿[1]这当中,也包括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和机构开通的、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档案信息,实现档案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与文化价值,建构积极的社会记忆,是档案信息社会效益实现的新目标目前,我国档案服务机构在应用社交媒体方面已初见效果2011年“福建档案”最早在新浪微博开通账号嗣后几年间,我国各级各种类型的档案服务机构纷纷开设了官方微博账号、公众号,产生了档案信息传播的化学反应。

      社交媒体传播档案信息拉近了档案与一般读者的距离,丰富了档案呈现的形式,使档案摆脱了古板老旧的刻板印象,激活了档案的当代历史价值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档案信息,档案服务机构与读者实现了常态化互动,档案服务机构可举办活动、主题征文、问卷调查、征集意见,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提高档案服务水平与质量,从而不断提升档案文化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根据笔者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国各级档案服务结机构开设的档案类公众号共计200多个档案类社交媒体的出现和运营,对于提高公众档案意识、传播档案文化、建构社会记忆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二)档案传播与社会记忆档案是历史记录的积累,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活动“有机体的分泌物”档案由于其持久证据价值而被选择用于永久或长期保存,档案记录几乎总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也是有别于有着许多相同复制品的书籍、杂志的现代档案思想源于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家档案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档案收藏,在1790年法国大革命期间由革命者没收各种政府、宗教和私人档案后创建历史学家、宗谱家、律师、人口学家、电影制作者、非虚构作家甚至小说家等对档案具有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档案类型是政府档案,其用户包括记者、作家、历史学家、学生和寻求关于他们家庭或地区历史信息的人。

      一般来说,政府的档案对公众开放在19世纪现代新闻业出现之后,传统新闻媒体一直是塑造社会记忆的关键力量传统新闻媒体影响了大多数国家关于发展和历史的记忆及讨论传统媒体作为国家、民族、社会历史故事讲述者,一直保持着权威的形象大众传媒的记录风格、详细叙述成为公众记忆的主要来源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的社会记忆形成发挥着主导作用,也对公众如何认知历史起着核心作用然而到了今天,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在全球范围内,Facebook、YouTube、Twitter、微博、等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影响信息传播与文化塑造的重要力量社交媒体就是用户获得讯息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微博、、贴吧、知乎等社交网站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新闻信息来源,逐渐削弱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声音,分流了读者和观众公众通过社交媒体认知和理解各种社会和政治事件,社交媒体替代传统媒体履行部分故事讲述的职能,由此塑造了社会记忆尤其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来说,大多数信息都来自于当前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流空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聚焦了年轻人的注意力来自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讨论社会记忆的各种议题。

      有研究发现:“记忆通过社交网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群体间共享”[4]与传统媒体传播相比,社交媒体因为其群体文化的特质更容易形成用户对社会、历史等问题的认同在网上虚假信息泛滥和“后真相”时代的背景下,档案信息作为真实的历史,在构建主流的社会记忆方面责无旁贷三、社会记忆视阈下社交媒体的档案传播创新(一)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文本形态创新要实现档案建构正确社会记忆的目标,就必须让公众认识、了解档案,关注、热爱档案,就要让档案融入公众生活传统的档案知识传播与普及形式单一,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新媒体把旧媒体作为自己的内容在媒体的迭展中,社交媒体是新媒体的最新发展形态,它集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所有优点我国档案服务机构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推动档案资源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内容再造,把古板的档案转化为适合社交媒体传播的文化产品而要实现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与文化价值,需要对原始档案进行二次加工和生产,以适合社交媒体和用户需求的形式把档案信息传播分发出去有调查显示,在社交媒体上,公众对档案信息的类型喜好程度排序分别是图文、视频、MAKA图片文字、视频文字介绍、MAKA文字介绍、音频、纯文字和其他上述丰富的档案信息文本形态为读者获取档案信息提供了丰富的呈现形式,有助于丰富读者的档案阅听体验,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有效传播。

      档案信息有效传播的前提是制作符合社交媒体传播属性的各种档案文化内容形态,图文、视频、MAKA图片文字等都是最受用户欢迎的内容形态在这方面,档案服务机构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尝试江苏档案公众号推出《册封宴》《以笔为枪》《我的传奇》《过云楼》等20多部视频专题片江西档案公众号推出《新闻速递》《档案解密》《老照片》《档案服务》等图片、视频形式档案《常州档案》公众平台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传播档案信息《江苏档案》公众号还在全国档案界率先推出《有声读档》内容,使用音频手段传播档案信息,感染广大受众,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都档案》公众号推出了《成都解放日系列故事》《成都解放日纪念专辑》等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读档》公众号通过社交媒体让档案融入公众休闲生活《吴江通》公众号展示了两三百年前地方志书上同里、盛泽、黎里和震泽等镇古八景的图照,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二)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传播方式创新档案信息作为一种信息形式,和其它资讯传播一样遵循传播规律随着社交媒体在我国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主要的媒介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档案服务机构纷纷采取行动,主动使用社交媒体来为用户提供档案服务档案服务机构使用社交媒体实现创作发表、资源共享、协同编辑以及社交服务等不同类型的档案互动形式。

      档案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制作适合社交媒体传播特性的各种档案产品社交媒体具有碎片化、富媒体、社交性等特性档案服务机构可以着眼社交媒体的特性,围绕特定时期的档案宣传主题,制作各种图文与视频结合的档案传播内容社交媒体的档案传播内容需要尊重其媒体特性,主要体现为:第一,内容形式不合适长篇大论,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要考虑到屏幕阅读、碎片化时间、流量费用等条件的限制,必须做到短小精悍第二,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支持文字、图片、动漫、动图、视频、动画、语音等富媒体的档案传播形态考虑到社交媒体用户的年轻化特征,档案内容的呈现形态要做到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如果没有融合传播的精美呈现方式,再好的档案内容也可能无人问津第三,要注重策划社交媒体档案传播内容,要有话题性、热点性、新闻性,如此才能引爆档案的传播效应,推动档案内容的广泛传播,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档案服务机构可通过建立社交媒体档案库以满足广大用户对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实现长效的档案信息传播三)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推广创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决定了档案资源的丰富性,很多档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散失在民间和不同的单位和个人手里在传统媒体时代,档案服务机构相关征集信息代价庞大而且收效甚微。

      社交媒体兴起之后,档案服务机构拥有自媒体,相关信息可以传播到各种社交网络当中,有助于提高征集档案信息的效率要发挥档案的信息价值和社会功效,档案服务机构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推广意识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信息以及基于原始档案信息制作的档案作品无疑是一种知识产品和服务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档案服务机构应当强化读者对象意识,充分分析档案内容的目标传播对象,对其活动的网络社区、论坛、兴趣圈进行精准锁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推广档案服务机构要广泛利用各种社交平台,除了微博、之外,还可以广泛利用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知乎等社交平台进行全网社交媒体传播,以实现档案信息传播的最大覆盖面与最大传播效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社会媒体中关键意见领袖(KOL)的作用,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实现自动传播社交媒体的用户喜欢分享和评论,在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社交讨论中,集体记忆会更加巩固,档案信息通过人际互动实现最强的固化档案服务机构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用户画像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档案信息受众的精准推送四、结论档案工作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基本使命新媒体兴起之后的“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内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特别是在一些历史问题上,由于缺乏真实可靠的内容,由此造成集体记忆的扭曲我国档案服务机构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