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新认识自己读书心得(18篇).docx

47页
  • 卖家[上传人]:工****全
  • 文档编号:358454200
  • 上传时间:2023-08-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6.35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新认识自己读书心得(18篇)重新认识自己读书心得(通用18篇) 重新认识自己读书心得 篇1   克里希那穆提的《重新认识你自己》至少有如下两点缺陷:  1. 或许因为此书是演说合集,所以某些地方的条理不是很清晰明了有时长篇累牍在重复同一个话题,推进很慢;有时却又语焉不详,不甚了了甚至还有跑题、替换概念之处,例如,讨论生理死亡带给人的困扰,最后却在谈心理的死亡(清空)  2. 克氏对现代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有明显的误解与偏见  然而,瑕不掩瑜,此书依然为“认识自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 人生的真理、实相在哪里?(既无挣扎又超越时间的境界)  不在宗教里!不在传统、权威里!  在认识自己里!能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了解真理了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端  - 途径:  只有靠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  因为生活是由关系构成的,所以坐在一个角落里冥想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观察我与外在人、事及内心种种活动的关系,我才开始认识自己你是无法透过空想、文字障、期望或恐惧而得到它的  - 方法:  Do  - 观察,极大的觉察力,对自己内心活动的觉察力  - 觉察整体意识,全观(attention)而不是专注(concentration)  - 注视着它  - 单纯地、如实地去看,谦卑  - 若想开启那扇门,我们必须每天都保持全观而且充满觉察力,觉察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和言行。

        - 正视你的恐惧、暴力、愤怒、欲望……  - 惟有这种观察才能看到真相,当心智看到全貌时,自由就来到了  - 与真实的自我相处,既不接受它,也不排斥它既不消沉,也不得意,而只是如实地观照  Dont  - 你只是觉察,不去纠正,也不指示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不要逃避  - 不比较  - 尽量观察它,不要为它定型设限,也不要设定立场既不反对,也不同意,更不批评谴责观察而不带任何拣择之心  - 毫不逃避、辩解、谴责、或压抑地正视它(恐惧)既不加以判断,也不干预不去设法解决它,或提起勇气克服它  - 不要思考,只是单纯地观察  - 不加好恶地正视它,既不想去除它,也无意从中解脱,只是观察而已  大部分人的现状与真相:  - 我们大多数人都反对暴君式的专制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或专断,允许他们来扭曲我们的心智和生活  - 空虚、迟钝、愚蠢、丑陋、内疚、焦虑不安、二手货  - 局限的、自我受限制的、被干扰的(表现在对问题、挑战的不当反应)  -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想象的或理想的自我,就是那个自我形象彻底蒙蔽了我们的真面目  - 逃避(eg. 参加球赛、寺庙、教堂、娱乐……)  - 只照着成长的环境教给我们的那一套,不假思索地反应着。

        - 分裂:你某一部分的看法和作风跟另一部分好似各自为政自以为情感丰富,实则相当无情容易得意,也容易感到无聊  - 痛苦、贪婪、嫉妒、怨恨、挣扎、绝望  快感(而不是喜悦、喜乐):  快感是形成社会的基本结构寻求快感乃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快感必定带来痛苦、沮丧、忧伤及恐惧,并由恐惧而滋生暴力理解:快感与喜悦、喜乐的.区别在于执着,执着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痛苦而执着来自于念头、记忆,即思想所以获得喜悦而不是快感的方法是“当下直接的感受”,不要去思考你一去想它,喜悦就转为快感了在这里,思想是有害的!)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恐惧:  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恐惧是由念头(思想)引发的作者的重点是:思想既造成了快感,又造成了恐惧只有思想停止活动,我们的心智才能看见恐惧(快感)的完整面貌面对恐惧本身,正视它,观察它;不逃避,不压抑,不去设法解决或克服与恐惧共存,人心存活于当下,恐惧才无从生起  暴力、愤怒:  要想超越暴力,既不能压抑它,也不该拒绝它我必须正视它,研究它,跟它亲近——观察、觉察如果你正视它,深入它,它就会消失  (补充:葛印卡的内观开示对此有更细致、实用的阐述。

      有些智者的教导是,在愤怒的时候观察“愤怒”,这样它会自然消失这个方法没错,但很难真正做到原因在于,愤怒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它只是一种情绪当你在观察愤怒的时候,你只会观察到让你愤怒的对象(某某人、某某事),然后你甚至会更加愤怒!那么应该怎么做?不要观察愤怒,取而代之的是观察你的呼吸和身上的感受因为愤怒与你的呼吸、身上感受的变化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是密切相关,直接联系的而正因为呼吸、身体的感受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更加直接有效这就是内观的基本原理  - 恐惧、快感、悲伤、思想及暴力,全都是密切相关的  - 人际冲突:人际关系时常是建立在塑造的假象(image)与防卫机制上的  比较:这种不断与某人或某事较量的习惯,是冲突的主要原因尽管你早有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应该如何待人处事的概念,事实上,你却活得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总想与理想中的自己一样,是形成矛盾、困惑与冲突的主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欲望:欲望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我们时常想要的,总是与事实相反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毁掉欲望,或者压抑、控制、升华它我们只需要单纯地正视欲望的本质,而不是它的对象我们的内心就是因为这些追逐快感和逃避痛苦的欲望,才不断陷入矛盾之中。

        与真实的自我相处:  - 彻底的自由:如果你说,你已经从某个东西中解脱了,那也只是一种反应而已,其实它根本与自由无关反抗也并不是自由,而只是一种反应(reactive,已经受制于对方,而不是主动、自发、自主的)因为你跳出这个模式,又会陷入那个模式之中自由乃是一种心智状态,它不是从某种东西挣脱的自由,而是一种自由的意识,一种可以怀疑和追问一切的自由它强烈、活跃而富有生气,因而能清除依赖、奴役、臣服、逆来顺受的阴影这种自由意味着彻底的孤独  - 孤独是清理记忆、限制、昨日的怨言和牢骚这种种垃圾,孤独是丢开别人的看法,与真实的自我和平共存  - 如实观照自己的内心感受(焦虑、嫉妒……),而不要习以为常我们能不能既不接受它,也不排斥它,既不消沉,也不得意,而只是如实地观照?  时间:  - 心理上的时间,它就是观念(思想)与行动之间的空隙  (理解:所谓的时间其实是不存在的,没有实体,只是一个概念真正存在的仅仅是当下这一刻时间并不是像水那样的实物,一点一滴地在流失只有当下这一刻和行动,才是实相行动是当下直接的表现,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它必定属于现在但由于行动常常带来吉凶难卜的后果,于是我们常去设想(思考过去、盘算未来),期待它能带给我们一些安全感。

      思想是永远不会安于当下的,它要么在过去,要么在未来于是思想就这样创造出时间这个空隙,而引发悲伤、痛苦、希望、懊悔、恐惧……如果思想能安住于当下,或者思想完全不活动,这些困扰便可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也同样来源于思想  心理上的死亡:  - 如果你不能时时刻刻经验心理活动的死亡,就不可能真实地生活如果你真的想要彻底活出崭新美好的一天,就必须死于昨日的种种,否则你只能像机器一般运转度日这种像机器一般的心智,是永远无法了解“爱”和“自由”的  爱:  - 爱不是:崇拜(上帝)、依赖他人滋养、快感、欲望、臣服、干涉对方、占有控制、比较、义务、责任、悲伤、恐惧、嫉妒、自叹自怜爱不是思想的产物练习无法得到爱  没有任何动机的热情  只有在彻底舍弃自我中,爱才能出现  不再寻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了中心点一消失,爱就出现了  如果你的心能注视一棵树、天上的星星或闪耀的河水直到完全忘我的地步,你就能体会什么是美了在我们真正看见的那一刹那,我们就浸淫在爱中了  时空隔阂:  - 如果你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观察者就消失了,只剩下那股专注力,也就是最高形式的智慧问题都来自时间,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全神贯注理解:观察者,我,所拥有的记忆、观念、印象、概念……所有的心理活动,因为都是来自于过去的累积,所以在当下成为了障碍。

      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阻隔了我去体会了解真正的美,真正的爱!)  思想:  - 在日常生活中,思想非常重要在另一种层次上,它却一点价值也没有  - 思想维系和延续着昨日的快感,同时也维系着快感的反面(恐惧和痛苦)  - 思想不但引发了内心的矛盾与对立,它还将数不尽的快感及痛苦的记忆累积下来,再从这些记忆中复活  - 当你完全而彻底专注时,这个观察者、思想者、中心点和自我感觉都会一并消失,在那份专注中,连思想也无影无踪了  - 根本就没有安全感这种东西存在因为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没有任何关系能带给人安全感  - 你可能在幻觉中享受一段美好时光,你也难免在自己的局限中看到一些幻象,例如基督、佛陀或任何你所信仰的对象信得愈诚,那信心所投射出来的幻觉就愈为清晰,这些都不过是你自己内在的需求和冲动的向外投射  冥想:  - 对于实相或真相,一旦我们声称认出它,就表示我们早已从心中投射了一个假象,所以它仍然是思想及时间的产物,而不是真相凡是思想所能想出来的实相,绝不可能是真的实相  - 冥想和专心是两回事念头跑来跑去并不是问题,让自己觉察每个念头的动向,才是关键所在  - 冥想不是控制思想,因为思想一旦受制,就会引发内心的冲突。

        - 冥想就是觉察每个念头和每个感受,绝不加以是非判断,而只是观察随着它律动,从这份觉察中你会认清思想及感受的所有活动,寂静就会在这份觉察中出现  - 如果你学着观察自己,观察自己走路的姿态,吃东西的方式,谈话的内容,如何闲聊、憎恨、嫉妒等,如果你能觉察这所有的一切,而不加拣择,那就是冥想了冥想 = 觉察,而不加判断)  彻底革新:  - 道心之中就是空寂,它不是来自思想,而是来自觉察  - 已经不能再奋斗力争的心,就是道心在这种心智状态中,你才可能巧遇所谓的真理、实相、大乐、美或爱 重新认识自己读书心得 篇2   摘要:这本书收录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以及谈话集,全篇以人为本位,破除各种宗师,热门哲学的思想,强调要想接近真理,获得真相,必须在没有任何向导的前提下认识自我,继而觉察自己,付出全力和专注力去觉察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同时保持赤子之心,在这种觉察中,也许那扇真理的窗户会打开,吹进使你革新的风,让我们体会顿悟、大爱、至美等等,于是在空灵的境界中,我们认识自我,得到自由,并与真理相遇  关键词:认识自我 克里希那穆提 自由  一. 没有任何向导,避免成为“二手货”人类  人类总是寻求真理而不得,在于传统的探求模式是“由外围向内包抄,通过世间、修炼和压离,逐渐才能开花结果,才能培育内在的美及爱。

      然而事实上,这样反而使人变得更加狭隘、琐碎而低劣,就像剥春笋般一片一片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明年,也许下辈子才能看到结果”,所以要摒弃形式主义,宗教家既定的模式等等,要想真正改变,必须抛开昨日种种,探寻无向导,而不是“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述……活得即肤浅又虚空,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如此这般才能真正走上接近真理的道路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理念权威能指导你自己, 克氏也不能,能做的是提醒你,帮助你  二. 大部分人的现状  书中有关于恐惧,暴力与愤怒,人际冲突,烦恼,昨日重担的独立篇章,每一章都是可以单独成为主题的演说,我暂且理解为这是大部分人的现状对现状有深入的了解能帮助我们回归本心,走到认识自我的道路上来在这里选取部分阐述如何认识这些局限的现状恐惧、暴力、愤怒”是由念头引发的,只有思想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