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docx
6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 第一讲 1、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概括为三点:他把理论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利己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人的生理活动(吃喝呼吸等)看作实践活动 2、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功绩:(1)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统治的自我异化,即人按照自己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又对上帝顶礼膜拜,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世界被两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人间世界,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统治和支配的;(2)费尔巴哈揭幕了宗教的神秘得出人类创造上帝的结论,他认为宗教并不神秘,宗教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从自己身上分离出去,把它变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神或上帝),把它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人世间有不平等,神的世界也就有了等级 局限性:(1)他没有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中人的自我分裂是由世俗社会中的人的自我分裂决定的,他对宗教根源的分析主要着眼于人的心里根源和认识根源;(2)他没有找到客服宗教异化的途径,由于他认为宗教的产生仅仅是心里上和认识上得原因,所以,他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就够,显然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3)他想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他想建立一种新的宗教,即爱的宗教,在“爱的宗教”中没有神的地位,只有人对人的爱,人就是人的上帝,费尔巴哈把神学下降为人本学之后,又把人本学上升到神学。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受社会关系制约的人(2)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3)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发生变化,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所以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或不同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4、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合理内核” 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在黑格尔的命题中,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逻辑概念;现实是指真实的东西,真实的存在在黑格尔看来,理性、逻辑概念是一种客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它是创造一切事物的能动力量,因此它必然要转化为现实的东西黑格尔的命题显然是一个唯心主义命题,但是这个命题却包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命题: 层次一: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必然的东西,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存在都无条件的是现实的,他认为现存的存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象,一部分是现实,现象的东西不是现实的东西,现象只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只有具有必然性即符合规律性而存在的东西,才是真正现实的,因而也表明自己是合理的,如果它的存在丧失了必然性,也就不具有现实性,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层次二:现实性不是一切事物永远固有的属性,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事物自身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具有现实属性的东西,在它发展到一定阶级性,就会丧失必然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现实性,而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会代替已经丧失必然性的东西而转化为具有现实性的东西 分析层次三:黑格尔的命题必然要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通过恩格斯的分析,揭示了命题的革命性,“合理内核”就是革命性 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但是黑格尔要建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人类的认识到黑格尔哲学那里就到了定点了;其次,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一切都是发展的, 第一讲 1、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概括为三点:他把理论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利己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人的生理活动(吃喝呼吸等)看作实践活动 2、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功绩:(1)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统治的自我异化,即人按照自己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又对上帝顶礼膜拜,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世界被两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人间世界,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统治和支配的;(2)费尔巴哈揭幕了宗教的神秘得出人类创造上帝的结论,他认为宗教并不神秘,宗教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从自己身上分离出去,把它变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神或上帝),把它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人世间有不平等,神的世界也就有了等级。
局限性:(1)他没有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中人的自我分裂是由世俗社会中的人的自我分裂决定的,他对宗教根源的分析主要着眼于人的心里根源和认识根源;(2)他没有找到客服宗教异化的途径,由于他认为宗教的产生仅仅是心里上和认识上得原因,所以,他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就够,显然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3)他想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他想建立一种新的宗教,即爱的宗教,在“爱的宗教”中没有神的地位,只有人对人的爱,人就是人的上帝,费尔巴哈把神学下降为人本学之后,又把人本学上升到神学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受社会关系制约的人(2)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3)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发生变化,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所以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或不同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4、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合理内核” 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在黑格尔的命题中,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逻辑概念;现实是指真实的东西,真实的存在在黑格尔看来,理性、逻辑概念是一种客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它是创造一切事物的能动力量,因此它必然要转化为现实的东西黑格尔的命题显然是一个唯心主义命题,但是这个命题却包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命题: 层次一: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必然的东西,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存在都无条件的是现实的,他认为现存的存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象,一部分是现实,现象的东西不是现实的东西,现象只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只有具有必然性即符合规律性而存在的东西,才是真正现实的,因而也表明自己是合理的,如果它的存在丧失了必然性,也就不具有现实性,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层次二:现实性不是一切事物永远固有的属性,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事物自身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具有现实属性的东西,在它发展到一定阶级性,就会丧失必然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现实性,而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会代替已经丧失必然性的东西而转化为具有现实性的东西 分析层次三:黑格尔的命题必然要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通过恩格斯的分析,揭示了命题的革命性,“合理内核”就是革命性 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但是黑格尔要建造一个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体系,人类的认识到黑格尔哲学那里就到了定点了;其次,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一切都是发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