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13 桥.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352137769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5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小说的魅力”,编排了三篇课文,都是微型小说小说是虚拟的生活,而虚构的“可能的故事”却深刻地揭示着“生活的真实”,感人心灵,启迪思考《桥》讲述了洪灾中老支书为救村民,与儿子双双牺牲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奉献生命的动人精神;《穷人》是托尔斯泰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编的一个故事,刻画了在艰难生活中依然拥有可贵的同情与善良品质的“穷人”形象;《在柏林》虚构了列车上发生的一段小插曲,深刻揭示了战争的苦难字词句◎会写“咆、哮”等22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29个词语◎能读出“词句段运用”中关公的神勇之气◎能朗读、背诵积累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阅读◎能读好《桥》一课中的短句,有感情地朗读《穷人》中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默读课文,能把握小说的情节,并结合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理解人物形象◎能发现三篇课文独特的表达技巧,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口头表达◎能根据对象,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并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书面表达◎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

      ◎能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能根据选定的环境和人物创编完整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吸引人,并试着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形象乐于在班级故事会中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1.小说大多是虚构的故事,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较难掌握的,比如:(1)读懂小说的情节2)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感知人物形象3)体会环境描写对推进情节、表现人物的作用4)将小说与现实关联,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5)感知小说独特的表达2.理解人物形象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理解人物形象3.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环境和人物创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我们可以想办法做一些突破遇到的困难,突破方法情节不够吸引人,设置障碍和冲突,让情节变得曲折起伏,使故事更吸引人环境没有展开,人物形象不够鲜明内容桥穷人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合计课时221122机动1013 桥语文要素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作:学习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文主题感悟老支书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前准备《新解新教材》配套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2.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默读课文课时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一、以“桥”导入,梳理课文1导入:一座桥连接两岸,一座桥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今天咱们就来读一篇以“桥”为题的小说板书课题)2.学生交流:关于小说这种文体,你都知道些什么?《新解新教材》课件出示:关于小说文体的介绍3.学生带着“这篇小说写了怎样的环境,又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思考二、学习词语,朗读发现1.学习词语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咆哮 呻吟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1)指名读词语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老支书,第二组词语描写洪水。

      3)在第二组词语前面加上“洪水”,学生再读词语,感受洪水的威力洪水咆哮 洪水呻吟 洪水狞笑 洪水放肆 洪水势不可当(4)学生练写“咆哮”“呻吟”,注意“吟”的写法,再选择课后生字表中自己觉得难写的字写一写2.读准多音字◇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了回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小说信息卡的形式,让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梳理课文内容,同时初步了解小说三要素三、梳理课文,感知文意1.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填写这篇小说的信息卡2.反馈交流小说《桥》信息卡环境:暴雨、山洪人物:老支书、村民、小伙子、老太太情节:山洪逼近→疏导过桥→桥塌人逝→祭奠亲人四、聚焦环境,感受“桥”之险1.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认真练读2.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3.朗读,体会“桥”之险1)学生自由选择一句练读2)指名朗读,抓住“咆哮、一米高、跳舞、狞笑、舔”等词语读出洪水的肆虐3)提问: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如:情况越来越危急;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语句都很简短,突出了紧张的氛围)4.学生观看暴雨洪水的图片或视频,配音朗读课时目标1.通过品读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想象老支书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2.回读描写环境的句子,紧扣课题“桥”,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回顾情节1)听写词语:咆哮 惊慌 跌跌撞撞 拥戴 吞没(2)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小说的主要情节2.学生回读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二、聚焦人物,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1.过渡:迟一分钟过桥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 ,那么主人公“老汉”是怎么做的呢?2.学生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批注对老支书的印象3.反馈交流1)聚焦老汉的神态◇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①学生练读句子②学生交流: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老汉像一座山,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③学生对比村民的反应,再次体会老支书的临危不乱,心系村民◇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2)聚焦老汉的言行①学生练读句子,借助提示语读好相应语气◇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后边!“(三个感叹号,三个短句,读得坚定、干脆、有力)◇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个“吼”,读出愤怒与不容置疑)◇老理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是一个“吼”,读出情急与不容置疑)②引导学生关注动作“揪”“推”,进一步体会老汉的形象老汉深爱孩子,舍己为人,不徇私情)4.整合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发现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男女生对读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设计意图: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紧扣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使学生充分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描写环境?三、发现表达之妙,感受老支书的伟大1.读小说结尾,感受表达之妙1)学生自由读结尾2)学生讨论: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乎意料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烘托老支书的光辉形象)2.置换称呼,朗读体验引导:当我们知道结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对儿子的那一“揪”一“推”, 试着把角色的身份直接代入课文读一读◇老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水,爬上了老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儿子老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3.学生比较:和原文相比,哪种表达方式更好? (原文更有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带来更多的感动与震撼。

      )4.练笔:选择一处,书写老支书一“揪”一“推”时内心的独白◇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此时此刻他想:◇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电光火石之间,他想:5.再次齐读故事的结尾,感受悬念揭开时的震撼四、回扣题目1.提问:课题里的“桥”,仅仅指的是故事中最后被洪水冲塌的这座桥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挽救村民的桥)2.思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什么要以“桥”作为题目?(木桥塌了,如山的老汉牺牲了,但他留下的这座“生命桥”,却永远刻印在村民们的心中)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从情节、环境、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1.抓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小说环境描写能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本课中多处对雨、洪水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写,为人物形象的呈现做铺垫因此,教学时,我将环境描写单独进行分析,着重引导学生读描写洪水的句子,通过抓“像泼、像倒、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跳舞、狞笑”等关键词语,感受当时洪水的肆虐与形势的紧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环境描写的句子,在反复的评价朗读中读出洪水的势不可当,读出情况的危急。

      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着手,体会比喻、拟人所产生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铺天盖地而来的肆虐的洪水,感受到洪水的疯狂,为表现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做一个铺垫2.从多角度发现,认识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呈现离不开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本课中人物形象的呈现,可从三处着手一是从人们面对凶猛的洪水时,表现出的恐慌,侧面烘托老汉的镇定如山、舍己为人;二是直接描写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老汉的忠于职守、坚定果断;三是通过老汉对小伙子(老汉的儿子)两次不同的表现,我们看到一个铁面如山、父爱如山的形象此外,文章结尾老太太的出现,让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不仅揭示了老汉的身份,更让我们认识到老汉崇高的品质3.抓题目含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