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振忻城壮锦发展之路的思考.pdf
10页1 重振忻城壮锦发展之路的思考摘 要: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忻城壮锦是广西壮锦中的精湛之作,曾经作为贡品晋献皇宫当今,忻城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如何打造出自己的壮乡特色品牌,打破在生产技改、营销思路等方面的瓶颈 , 振兴忻城壮锦产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重振;忻城壮锦;发展之路;思考广西壮锦和南京的云锦、苏杭的宋锦、四川的蜀锦一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研究忻城壮锦民族文化,应该注重从壮锦自身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来分析一、 忻城壮锦的历史渊源(一)忻城壮锦的产生有文献记载,壮锦始如宋代宋末年间,王朝需要“绸绢纳布丝锦以供军需” ,吕大防在四川设“蜀锦院” ,当时有大量的蜀锦运来广西,再由广西输口出外壮族人民很快接受了蜀锦的工艺,著名的壮锦也就应运而生 ① 壮锦工艺特别接受了蜀锦基础工艺的影响,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壮族的手工纺织业得以神速发展2 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比较和民间传说故事的分析,忻城壮锦已有悠久的历史,对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宋时左右江一带的同一时段,为何即时的文献资料没有忻城的壮锦记载呢,笔者认为:广西壮锦是继宋锦、云锦、蜀锦后来之者,当时四川成立蜀锦院,影响较大,广西右江地区水路畅通,信息传递较快,尽管资料来源不多,但总算录入文献;而宋时山城(即现在称“忻城” )地处崇山峻岭,属粤西地带,水陆交通不便,文人墨客难以涉足,忻城壮锦资料信息难以向外传递,就出现了时间段信息的空白。
明清时期,忻城壮锦生产从规模上、质量上胜于右江以至忻城周边地区,有压倒群芳之概,欣欣向荣的织锦工艺较早打开市场,为众人所瞩目,这与土司衙门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培植是分不开的二)忻城壮锦与土司忻城壮锦前称“土锦” , 土司制度终覆后, “土锦”才改称壮锦忻城壮锦的生产,宋元时期还处于稚形,明清时期才到了鼎盛时期莫氏世袭土司统治时期,土司将土锦织作发展成为土民谋生的一大产业明时从衙门至各里堡的子民百姓都认真从事织锦行业,形成了“男耕女织”的高潮景象 《庆远府志卷十七〃人物志》称“忻城壮郎人士,男能耕,女能织土锦,颇如梳栉” ②几乎是每妇人均会织锦,每户皆有壮织机作为土司衙门,多位土官夫人勤劳织作“纺织之劳身躬为之” ;第十二任土司莫恩志之妻覃氏“率衙署侍婢勤织终年,使衙署内老小穿戴不费一钱” 举人莫欺的一首竹枝词描述了即时的织锦景象: “十月山城灯火明,3 家家织锦到三更,邻鸡乍唱停梭后,又听砧声杂舂臼声” 莫震原名莫欺( 1772-1848 年) ,晚清广西诗人,系土官莫镇威第五子莫志年第六代之孙②诗人对山城(即忻城)十月夜间的描述中,织锦的规模露于笔端清代的忻城仅仅是一排街,一百五十余户人家就有上百余台织锦机, 有织锦机的户数超过 80%以上, 土锦的纺织规模达到最高。
三)忻城壮锦的发展土锦生产发展之快,究其原因,一是质量达成一定的档次,它已从最初的单一色彩向多姿多彩的色彩过渡,土民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来进行染色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多种颜色以棉纺细纱为经,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土锦的色彩更加瑰丽;二是在图案上从原来单一的几何方格型发展成各种花纹图案,主要有二龙戏珠、花卉、各种动物等20 多种,为土锦成为商品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土锦得到广泛利用,纺织的被面、褥面、背带芯、背包、挂包、围裙等,大量的精品除了当贡品贡奉朝廷之外,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四是形成编织壮锦是每个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 ,也是衡量一个妇人能力的标准,同时壮锦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这些都促进了土锦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二、 忻城壮锦的社会影响忻城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4 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丰富的例证,忻城壮锦为忻城乃是广西争得了很多荣誉民国 25 年, 忻城县城厢中和街壮姑罗氏, 她织的 “狮子滚球” 、“双龙戏珠”在全国手工业品展览会广西梧州展销会上被评获甲等奖; 1985 年 7 月 28 日 -1988 年 11 月 25 日,联合国专家学者先后七次到忻城, 考察壮锦生产, 拨给 52 万元筹建广西忻城壮锦厂;1988 年 8 月,壮锦厂副厂长蒙如君女士参加了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品技术交流访问团到日本访问,访问期间,向日本人民传授忻城木制织锦机织锦技术; 1992 年,国家对外贸易部又将忻城壮锦送日本冲绳那 坝 市参展; 1999 年,在广西区博物馆的协助下,忻城的两架壮锦竹笼机被征集到日本大阪市国立市博物馆,为该管收藏品。
忻城壮锦成为两国友好使者,为推动中日人民的文化交流,促进中日民族的友谊起到桥梁作用,忻城亦被大和民族称为“壮锦之乡” 壮锦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吸引了众多的双边学者、专家互访,对民族、民俗、宗教信仰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③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强对壮锦工艺技术的培训,重点还帮助宾阳培训纺织骨干,这些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回到宾阳后,对壮锦工艺的织锦机系统做了设计上的改造,从手工织作向机械作业做了大胆的改造,提高了工作效益,使宾阳的壮锦生产异军突起,成了广西本产业的佼佼者,忻城工艺技术培训起到一定作5 用三、忻城壮锦的现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民间生活所需资料样式的增多,以及人为因素,使忻城壮锦逐渐走入低谷忻城壮锦走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品牌意识淡薄作为忻城地方政府,在壮锦开发的问题上,和全国非物质文化开发一样,或多或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仍停留在短、平、快项目的开发运措之中忻城县这几年利用忻城土司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作为忻城壮乡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载体的壮锦则是忻城旅游业推广的一个很好品牌然而,作为中国四大名锦的壮锦,忻城并没有通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引起世人的关注,达到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保护的目的,从而振兴忻城壮锦产业。
土司壮乡是忻城打造的重点品牌,八十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狠抓不放,把莫土司衙署当做旅游工作的重点项目来抓,最近几年来,抓出了成效,景点立了起来,游客日渐走了进来,而作为土司品牌中的壮锦子品牌却无略了,到目前为止还是停留在嘴上,和乳鸽酒、珍珠糯玉米以及金银花茶相比,相差甚远!(二)缺乏传承人才随着社会进入科技发展时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一个因素是6 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所接受手工织造的壮锦产量极低,妇女们无利可图因此,其意义只能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来为少数人所接受另外,这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织造壮锦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又阻碍了更多的人来学习壮锦纺织技术,进而导致技艺的没落甚至是失传忻城壮锦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人望而却步,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如果当地不引起足够重视的话,此种恶性循环将极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的瑰宝壮锦的衰落甚至消亡三)开发视野狭窄在广西,主要有宾阳、靖西和忻城三个地方与壮锦有较深的渊源。
相对于忻城而言,邻县宾阳的壮锦发展较好首先,宾阳当地政府的大力投资与支持是壮锦能有所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时代,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是一些弱势行业能立足于市场并得到发展的唯一路径从长期来看,这些行业得到发展,政府也可获得收益,当地的经济状况也可某一个具有特色的行业的崛起而有很大的提高宾阳政府对壮锦的扶持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可惜的是,忻城县政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或是因为力不从心,毕竟忻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财政上的支出并不能顾及到方方面面7 四、忻城壮锦的研发策略(一)凝聚多种社会开发的合力在壮锦文化深度挖掘与研发的过程中,制约壮锦长足发展的瓶颈应该是资金作为发展壮锦的执行主体,首先应该树立起聚合社会各方力量与资金的理念,以此来促成开发当地政府应该组织好相关专业人员,加大对壮锦的历史源流、生产流程、品种样式、生活审美、艺术审美诸方面进行宣传,使之在较大范围产生影响领导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相互协调,要成立壮锦生产专门领导小组,职责分明梳理好壮锦生产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制定相关开发项目与开发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投资商来投资,来赢得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相关的投资项目的支持,解决制约壮锦生产与开发的瓶颈问题。
二)构建研发存在的两种平台1、科学构建壮锦的大型生产平台要扩大壮锦生产的规模,进一步发掘壮锦的文化美学内涵,就必须依据设备较为齐全、生产流水线较为科学的生产作坊来完成因为只有具备这种资质,才能具备生产的质与量的保证故作为壮锦生产的开发者与设计者, 应该在原来生产作坊的基础上,进行技改要完善生产机器的技改,使之更趋于壮锦生产的流程,更趋于提高壮锦生产的速度,要完善生产的各项制度,使之进入又好又快地管理体系;既要完善生产的品类的艺术化,又要迎合社会生活市场化的需求8 2、大力扶持民间壮锦的作坊平台要扩大壮锦生产的规模,还必须大力扶持民间壮锦研发的生产,给忻城壮锦民间生产创造宽松的发展平台目前,忻城从事壮锦生产的民间艺人已经寥寥无几, 这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任何文化、艺术一旦脱离社会和人民的审美这块土壤,想要得以长足良性的发展都是不大可能的故在壮锦研发生产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忘了民间艺人技艺传习与生产规模的作用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政策资金上政府要有一定的扶持,二是要引导组织他们,集中他们的力量、技艺与培训,逐渐扩大队伍的影响力,形成聚合力三)创新生产模式并加大市场推广1、增设选择壮锦机器化、规模化的道路。
当今社会,大众消费看重的是物美价廉,因为宾阳选择了壮锦机器化、规模化的道路,成本低了,产量提高了,机器织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完全可以在普通人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自然宾阳壮锦的销路也就好了所以,坚持手工织锦的忻城艺人们就不得不面临着降低价格来打开销路,然而这样将进一步压榨手工艺人们的盈利空间和收入如果忻城的壮锦生产能实现机器化生产,再加上艺人精湛的手工相结合,要赢得市场商机是完全有可能的2、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销售应该融合传统与现代对壮锦不同的审美心理,更应该依据社会、依据市场的消费心理,只有抓住人们的审美心理,才能在产9 品制作中灵活地创制出适合于人们喜爱的、能够消费得起的、具有收藏价值的不同高、中、低档次的壮锦成品比如宏大的壮锦成品,这作为国家、民族、彰显壮锦的特色,这一类的产品也是应该制作的,它的艺术性、兼容性、宣传性的功能是同类艺术产品不能比肩的多从时尚的角度生产常用的汽车靠垫、妇女肩包等也是很受欢迎的而制作适宜于生活中小巧玲珑的物品,比如杯垫、桌布、鞋子、袋等各种饰品也不能忽视因为这些小物品更适于旅游者携带,价钱也适于购买者购买心理四)打造壮乡特色名牌并申请专利如何把具有忻城特色壮锦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让广大消费者接受,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则是最重要的。
作为忻城壮乡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载体的壮锦则是忻城旅游业推广的一个很好的品牌另外,作为中国四大名锦的壮锦,也可以尝试着通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引起世人的关注,从而达到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保护的目的 另外还可与国际知名品牌联手,与相关艺术专家联手在壮锦生产创制过程中,设计出多种壮锦的生活产品,让其能以更新更多样化的面貌示人,使这门即将褪色的手工艺得以再放异彩为此,我们大胆地提出,忻城的壮锦产业,必须以机械化生产与“手工织造”相结合,走向高品质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有利于手工织锦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和宾阳壮锦采取不。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