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docx
18页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考点1|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p76】实基础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 分类(1) 按空间范围划分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__的现象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⑵按迁移方向划分:由农村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由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农村3. 主要影响因素(1)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讯3)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中心变革、一战争_4)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__、婚姻、宗教信仰1.世界人口迁移核心考点突破时期特点流向原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迁往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由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迁往西欧、北美、西业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2. 当前人口迁移的新形式(1) 高素质人才① 原因: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② 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③ 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2) 廉价劳动力① 原因: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② 方向: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富裕的石油输出国③ 影响:缓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缓解流出国的就业压力,利于流出国赚取外汇3)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① 原因: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② 方向:流向和平国家,或者能给难民提供避难条件的国家③ 影响:给移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影响3.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⑴古代① 流向: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安定的地区;② 特点:大批迁移(以自发性为主);③ 影响因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2)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① 流向: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② 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的自愿性迁移比较少;③ 影响因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① 流向: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陆省(区、市)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区;② 特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主要是自发性流动,流向发生变化;③ 原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策上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
4. 我国的“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民工潮和民工荒是当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人口迁移现象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东部沿海城市,引发民工潮;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民工荒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引起的社会问题都值得关注民工潮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就业机会多收入彳氐,农村劳动力过剩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收入差距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移,国家重视“三农”利缓解就业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犯罪率上升,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就业压力,环境质量下降留守儿童管理难,老人负担重工厂停产,经济增长放缓5.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対了追眾更廿的就业枫会,更扃的经濡临九更閒的生活木平i宏現绘济布忖的改匪»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I'iff?貳发展郴对缩•卜r地区何的暨离,城小了人口迁嘗的障冉,促进了人口if務近凡个世配以来人口在移崗潮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対了追眾更廿的就业枫会,更扃的经濡临九更閒的生活木平i宏現绘济布忖的改匪»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I'iff?貳发展郴对缩•卜r地区何的暨离,城小了人口迁嘗的障冉,促进了人口if務近凡个世配以来人口在移崗潮举怛(2)经济因素⑶社会因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① 文化教育: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② 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③ 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例1(2018全国卷I)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读图完成(1)〜⑵题人H畑人J-1IfA11人I(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C)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 该直辖市是(D)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1)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为人口的迁入区,常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2)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例2(2016全国卷川)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A)(1)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C)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3) 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解析】(1)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B、C、D错误2) 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④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②③正确故选Co(3) 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故选Do考点2人口迁移的影响【p78】实基础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迁出地__、迁入地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上核心考点突破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弊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迁入地的影响利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弊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 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例题(2015山东)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1)〜(2)题1)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A.城市自然环境好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 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1)“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C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A错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B错误;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误2)“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农业发展水平、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村老龄化关系不大。
故选考点3地域文化【p79】实基础1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地域__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3. 外国文化与人口⑴婚俗① 初婚年龄偏小会—加快—人口的增长;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② 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会—降低—人口的出生率2)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4. 中国文化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