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州窑瓷器鉴定真假方法.docx
7页吉州窑瓷器鉴定真假方法吉州窑鉴定方法;的窑址在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是 宋元时代江南地区的一个主要窑口晚唐时即已开始烧造瓷 器,至宋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至南宋达到顶峰,元初起走下 坡路,但后期又一度中兴,到明代中后期逐渐停烧在晚唐 至五代吉州窑的初创时期,釉色比较单一,品种也少,主要 是酱褐釉、乳白釉和淡青釉的碗、罐和水注之类;到宋代, 吉州窑进入了繁荣期,釉色和品种都增加了,黑釉、乳白釉、 绿釉、影青釉、洒釉、窑变釉都有生产,特别是黑釉器成为 了这个窑口的一个主要产品吉州窑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过 汝窑、磁州窑、建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的诸多影响,特 别是与磁州窑和建窑渊源关系密切,在鉴识时要注意到它们 之间的共同与不同之点吉州窑鉴定方法;吉州窑器一般为正烧,少有大器出现 其胎质较粗松,但很坚硬,器物胎壁较厚,界于瓷与陶之间 胎色以灰白、米黄为主,个别呈紫灰色这种胎料,现在在 当地还有留存,这就给制假者留下了有机可乘的条件但当 时吉州窑窑工的修胎是很有特点的,为了追求时效,熟练窑 工往往就在快速的几刀之中完成了修坯的工作,因此,在器 物上可见到修坯时所留下的明显刀痕和旋纹又因当时胎泥 淘炼较简单,烧成后胎体上常可见有杂质和孔隙。
这是在鉴 识吉州窑器识胎时的一个重要特征,须首先予以关注此种 工艺的独特性,常使仿制者露出马脚,大多数仿品制胎过白、 过于精细,即便模仿,也常是貌合神离,做不到位仿品的 胎质常比真品还要紧密和精细,胎体常是过重或过轻此外, 宋时,吉州窑器中有一种仿定窑的产品,这种器物胎质较薄, 胎色呈粉白或黄白色识别时要多从胎质、施釉和工艺特点 几个方面去仔细分辨吉州窑鉴定方法;吉州窑器的施釉一般采用 3 种方法: 即浸釉、吹釉和洒釉主要是浸釉法,即用手倒拿着底部浸 入釉中,因此,器物底部常无釉另2 种施釉法则在浸釉器 物上再吹上或洒上别的颜色釉吉州窑瓷施釉较厚,古瓷釉 面光润细腻,有一种温润之光作伪者常用兽皮或浸油软布 来进行抛打,以使其出现温润之光但用兽皮擦者,在放大 镜下可见无数细小平行的擦痕;而用油布擦者,在摸触时会 有一种油腻感还有用稀酸处理来去掉浮光的,但这种器物 釉面发涩、呆板,没有古器所应有的包浆,而且在放大镜下 可见到酸腐蚀的痕迹最主要的一种鉴识釉面方法是:吉州 窑器一般均是出土器因南方气候潮湿,泥土中含酸量多, 造成其出土器的土锈一般表现为在其釉面上出现明显的结壳现象,犹如皮肤上弄伤后在修复时所结的痂盖差不多。
这 种结壳的现象,仿品较难做出或做像此外,吉州窑器的胎 釉结合不是很好,釉面多数会出现开片,放大镜下看,开片 中应有土浸之痕仿品有时也可做上开片,但这种假开片, 一是开得不自然,二是很难做出开片中的土浸之痕吉州窑 的釉是低温铅釉,经过几百上千年时间,釉内的铅会有部分 析出,放大镜下可见点点锡光仿品是很难做出这种锡光的 以上这些,是鉴识吉州窑釉面的一些重要特征凡釉面无结 壳现象,又无开片和点点锡光者,须小心对待吉州窑鉴定方法;黑釉茶盏是吉州窑的重要产品,到南 宋达到鼎盛品种有木叶纹、兔毫毛釉、玳瑁釉、虎皮斑釉、 油滴釉、鹧鸪斑釉、黑釉彩绘、黑釉洒彩、素黑釉、剪纸贴 花纹等多种鉴识时,主要是观其胎釉特征另外,各种茶 盏有些相应的特征也要予以注意如木叶纹盏内的叶子,在 烧成后其叶面与底釉釉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如遇叶片凸于底 釉之上,或与底釉脱节,即是仿品无疑;真品窑变釉的茶盏 其釉面上的块状窑变斑应为紫红色,而仿品的窑变斑则常有 偏差,不是过深就是过浅真品的窑变釉是流动的,仿品则 常是死板的;真品剪纸贴花纹茶盏常施灰白色玳瑁釉,烧出 来的贴花纹饰既清晰又不生硬,而仿品则常见图案模糊不清, 或边线过分生硬,釉色也单一,不见变化。
可以与建窑相区别的一点是,建窑没有烧造过剪纸贴花瓷和彩绘瓷吉州窑鉴定方法;白釉彩绘瓷也是宋元时代吉州窑的一 个主要瓷品尤其是到元代,窑变花釉器有所衰落,但彩绘 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彩绘瓷都是釉下彩鉴识彩绘瓷,除 了观其胎特征外,主要看其彩绘吉州窑的釉下彩绘以铁质 为彩料,烧成后呈黑、褐、赭、棕等多种色调,色彩明彻晶 亮与磁州窑不同的是,磁州窑器是用笔在施有化妆土胎体 上作画,烧成后花纹呈铁锈般的赭红色,成色偏黑吉州窑 瓷一般不在胎体上施化妆土,花纹直接画于胎坯上,烧成后, 颜色更偏酱红色真品在白釉面上的褐彩似有一种化开的感 觉,好像在玻璃上涂彩而不能完全黏附于表面一样,这是一 个重要特征仿品就没有化开的感觉,黏附力好现在,市 场上出现有老胎新彩的伪品这种伪品常见绘画功力不到位, 彩绘呆板、草率,缺乏灵动之气另外,就是器物釉面不见 老气,新彩部位常会在胎釉间鼓出气泡吉州窑彩瓷在清代 就有仿制,清代仿品彩绘显得拘谨,线条显柔和,没有真品 那种灵动和放达吉州窑鉴定方法;吉州窑古陶瓷的釉色特征除却胎质不同外,新老瓷品的釉色区别,第一眼的直观 感觉十分重要老品的釉料使用天然材料,釉色自然古朴, 加上年岁久远,多有使用磨损痕,即使釉色极好的出土老品, 其泛光亦显柔和。
仿品的釉料多为化学成分勾兑,烧成后釉 面光亮匀称,尽管采用酸碱除光亮法或埋入土中锈蚀法,但 缺乏岁月侵蚀和使用磨损,其光亮度当然突兀、扎眼吉州窑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溥,因而形成了 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以黑釉为例,与建窑黑釉凝重的特色比,少有建窑所特 有的“流泪”现象;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品,因釉料稀,容易下 流,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因上釉稀薄,受釉冷得快, 胎冷得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 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现象;因上釉稀薄,在阻刀、 跳刀所造成的轻微起伏处,釉料难以上均匀,若选择适当的 倾斜角度观察釉面,还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釉面肌理;也正 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 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 特质因为水会迅速填满缺釉毛孔,使釉面浑然一体,自然 就晶莹剔透了上述这些吉州窑所特有的釉泽现象,是新品 无法显现的吉州窑鉴定方法;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 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一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 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而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 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而直接在坯 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 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