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09学年北京初一年级月考试题.doc
12页08-09 学年北京初一年级月考试题语文亲爱的同学,步入初中的你,进入了一个崭新天地,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要坚信:真情的体验,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创新永远是最有价值的!用心、专心、细心,你将得到最大的收获!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45 分)1、请你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以下名句 (3 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的一项( )(3 分)A、桑葚(shèn) 怪哉(zāi) 宿儒(xū) 瞬息(shùn)B、讪笑(shàn) 鼎沸(fèn) 蚂蚁(yì) 淋漓(lí)C、哽咽(gěng) 喧闹(xuān) 稍微(shāo) 倜傥(dǎng)D、花圃 (pǔ) 督学(dū) 干脆(cuì) 精髓(suǐ)3、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3 分A、哽咽 伫立 锡箔 人迹罕至B、可汉 金析 涉足 荒草萋萋 C、受带 确凿 踱步 居心叵测D、衣禁 泯然 懊悔 来势凶凶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戈宝权译的《普希金诗集 》 ,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它和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陌上桑》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 C、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借《丑小鸭》一文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会实现自己的梦想D、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涵义丰富既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还指“我”长大成人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C、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D、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B、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不犯错误,犯点错误不要紧,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错误。
C、为了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D、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7、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写两个句子4 分)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3 分)①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里有组耐人寻味的镜头:狐狸父母将断奶不久的小狐狸赶出了温暖舒适的洞穴惊慌失措的小狐狸恋着父母使劲地要往回跑,但饱经沧桑的老狐狸却无情地厮打驱赶着,不让其回“ 安乐窝”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小狐狸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潜伏着危险,却又能任其施展才华的大千世界②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到:“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 ,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③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是宝贝,在孩子的生活中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后来小孩到了大学还不会剥鸡蛋壳;而有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小孩,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使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9、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2008 年 8 月 8 日在首都北京隆重开幕时至今日,开幕的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今,北京奥组委委托你——重庆一中初 2008 级的学子,为本次奥运会开幕式拟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不能超过 16 字) (3 分)10、古诗词积累:(17 分)(1)①王维《竹里馆》中写到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传达出自己宁静、淡泊的心情的句子是: , ②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 , ”,诗人听到折柳曲的声音,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③《逢入京使》的后两句是:“ , ” ④“山际见来烟,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⑤《木兰诗》一文中描写边塞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 ⑥“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⑦请你写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或乡村景色的古诗词: , 2)下面诗句表现的季节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B、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二、文言文阅读(15 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岁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选自《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贤于材人远矣( ) ④得为众人而已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4 分)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1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B、未尝识 /书具,忽/啼求之C、卒 /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14、对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因其与柳宗元、苏轼等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极高,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B、文章分幼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介绍了方仲永的变化经历,最后将方仲永这一个体情况当作了教育群体的教材:我们必须要重视后天的教育C、题目 《伤仲永》中, “伤”的意思是哀伤、叹惜通过方仲永的人生经历,作者主要是为了谴责那些不懂得培养子女的家长,告戒我们要重视人才 D、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聪慧,后来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在后天的学习中不努力,所以最终“泯然众人矣 ”15、如果你是仲永,当你与父亲每日“环谒于邑人” 的时候,你将对父亲说些什么?(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5 分)(一)对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最后一课 都德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习字课完了,他(老师)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 ,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 ‘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 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