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学生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doc
5页给学生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 王宏兴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需能够正确地理解学生(初中生)的情感世界他们的这个 情感的世界也如同人的生物性的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结果 这就需要班主任给自己的学生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 人生之初,孩子(学生少时)在母亲的怀抱中,最早体验到人生之爱这样一种积极的 感情他们不仅从母亲那里获得爱,同时也学会了爱的给予进入初中学习后,他们当然 会有人所有的情感的需要同学或同伴间的情感(友谊) ,正像母爱这种情感的基础性一样, 对于发展社会内容更为丰富的情感,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他们正在经历 着情感上的更新在情感发展的这个关键阶段上,需要爱与被爱的条件,接受爱与爱人, 这是人的全部感情的基石可见,爱是双向的为学生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就更为 必要了 班主任需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在教育学生时,要适时采用多种形式、多方面去了解集 体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当然,班主任必须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一个细微的情感变化, 也往往会从他的行为表现出来用观察法、谈话法、记录法等方式,可以真正地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就更需要班主任热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这样才更有利于班主任 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贴心人因而,班主任既要爱优生,也更 要爱后进生(学习障碍生) ,包括爱那些所谓调皮捣蛋、与老师作对,甚至是父母都讨厌的 “坏”学生班主任可采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主题班会、朗诵会、篮球赛、 歌咏比赛等) ,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班主任可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情感熏陶) 如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 他可以通过日记、周记,了解到潜藏在学生心中的真感情、小秘密;可以通过日记、周记, 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如可写“向你介绍我” 、 “我心中的小秘密”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说句心里话”等作文在教学语文课文时,需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渗透) ,教学 《沁园春.雪》 、 《醉翁亭记》等,体会祖国江山的壮丽,培养热爱祖国山川景色的感情;教 学《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 《活板》 、 《人类的语言》等,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富有 表现力,了解祖国古代文明的杰出成就,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 《捕蛇者说》 、 《孔乙己》 、 《范进中举》……《白毛女选场》 、 《“友邦惊诧”论》 、 《竞选州 长》 、 《马说》等,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 感情。
读这些优美的文章,只要我们一起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情味,读出情趣,读出情致, 读出作者的情感流程,这有助于学生与课文、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有时巧妙地设置情境, 老师能较好地引领学生进入情感交流的平台,这能让学生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达到情感的“对对碰” 除教学外,于教育上,教师需有爱心、有智慧、有对同学同一个评 价标准(写品德评语、作文评语) ,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心理疏导) ,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做到爱自己的学生有感染力,有影响力,让爱充满每位同学的心田,用爱来浇 灌之、滋润之班主任要用品德评语、作文评语(周记评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平等对话 这些于无形中感染着学生,让学生能于平时奉献自己的份份爱心,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抒 发自己的真感情这就要求班主任把握爱的尺度,释放心中的爱的“能量” 因而,需给学 生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爱的平台尤其要给家庭离异的学生、学习后进生、沉迷于上网的 学生( “网恋”学生)构建这个情感交流的爱的平台,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渲泄让学生的情感之舟起航让学生既在父母的至爱亲情中,又在班主任为他们构建的情感交流的平台上真正感受到爱的阳光雨露 从 1992 年到 2002 年连续十年考查了成语的运用,成语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不可不予以重视。
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又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要学好成语,不能“硬攻”,只能“巧取”要积累经验,归纳方法,找出规律本文从以下方面做了归纳,为成语复习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 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 ,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 “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像以下这些成语: “ 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三、注意成语的多义性 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成语也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其他的意思,从而使成语具有多义性。
有些成语我们比较熟悉它一个意思,对别的意思则不太了解在高考中这种题并不鲜见在平时对这种成语要注意积累整理,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灯红酒绿(即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蚁附膻(既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 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比翼齐飞(既比喻夫妻恩爱;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引 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细节上多方挑剔),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来传情;也比喻暗中勾结),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好人失足参加了坏集团;也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
汉语有一个特点,就是义随音转,多音词往往也是多义词因此,要 注意同一成语不同的读音而引起的不同感情色彩如“难兄难弟”,当读 n nxi ngn nd 时,多指兄弟两人同样坏;当读 n nxi ngn nd 时,是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四、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色彩既指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特点,也指词语的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正是因为词语的这种多姿多彩,造就了汉语言的多姿多彩,灵动活泼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因此,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舍此,就是舍本逐末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这个成语肯定是贬义词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弹冠相庆”:指一人作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
贬义词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虎视耽耽”: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牛溲马勃”:比喻虽然微贱但是很有用的东西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也还要注意 区分谦辞和敬辞,譬如:“抛砖引玉”,是谦辞;“蓬壁生辉 ”是敬辞,不可以混淆谦辞是对自己的言行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敬辞则是对他人言行的一种恭敬的说法 此外,还要 注意多义成语的感情色彩,因为其多义,因而,它的感情色彩也就不同:当“灯红酒绿”是指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时,应作贬义词;是指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时,应作褒义词绵里藏针”的词义是形容柔中有刚时,它是褒义词;是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的意思时,它是贬义词 五、注意成语的源出,分辨其含义 中国的成语,往往源自古代的一些典故,它的词义与典故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准确的把握成语的词义,就必须探源,而不能望文生义下面这些成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
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文惠君大为惊叹庖丁说:“始臣之解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