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仪器及原理:余氯消毒剂测定技术.pptx
15页余氯的测定定义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其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以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余氯,又称为游离氯、游离余氯;总氯,又称为总余氯关于其名词定义和相关组成详见下表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mg/L名词同义词组成游离氯游离余氯活性游离氯单质氯、次氯酸潜在游离氯次氯酸盐总氯总余氯单质氯、次氯酸、次氯酸盐、氯胺余氯的测定方法碘量法DPD-硫酸亚铁铵滴定法对氨基-N,N-二乙基苯胺分光光度法(DPD法)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OT法)库伦滴定法电极法3对氨基-N ,N -二乙基苯胺分光光度法(DPD法)原理:水样中不含碘化物离子时,游离性有效氯立即与DPD试剂反应产生红色若加入碘离子,则水中的化合氯会将碘离子氧化而释放碘,也与试剂反应显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515nm),得游离氯和总氯,总氯减去游离氯得化合氯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替代含氯标准溶液 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都能氧化DPD,生成红色产物; 高锰酸钾原则上全部参加反应,其还原产物Mn(II)几乎无色,本身颜色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0.8910g/L高锰酸钾溶液相当于1000mg/L含氯标准溶液。
4对氨基-N ,N -二乙基苯胺分光光度法(DPD法)5分析仪使用指示剂(DPD)来检测氯的浓度当pH值为6.3-6.6时,DPD随着余氯含量的变化而变成紫红色通过简单的更换试剂,分析仪也能测量总氯往样品中添加碘化钾,样品中的氯将碘离子氧化成碘,然后在pH值为5.1的缓冲液中将DPD指示剂氧化成紫红色四甲基甲苯胺比色法(OT法)原理:在pH值小于2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四甲基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比色法定量,还可用重铬酸钾铬酸钾配制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称取0.1550g经120干燥至恒重的重铬酸钾(K2Cr2O7)及0.4650g经120干燥至恒重的铬酸钾(K2CrO4),溶于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中,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所产生的颜色相当于1mg/L余氯与四甲基联苯胺反应所产生的颜色6电化学测定法(电极法)原理电极内充有pH值较为理想而且电导率稳定的电解液,它与被测液体通过一层选择性渗透膜(PTFE)相隔离测量时仪表给电极两端施加一稳定的电压次氯酸渗透进电极内部在电极之间形成极化电流,通过测量极化电流的大小来计算水样中的次氯酸浓度阴极(工作电极):OCl-+H+2e-Cl-+H2O(次氯酸的还原) 阳极(参比电极):Cl-+Ag AgCl+e-(阳极材质的氧化)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HOCl、OCl-和余氯之间存在固定的换算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测量余氯。
7余氯检测技术关键点样品pH值、温度、压力、流速等干扰因素;电子信号漂移,样品污染引起系统本底漂移;比色法试剂、电极电解液在长期使用中变质引起的偏差;无余氯有证标准物质(目前有氯胺T),难以实现余氯测定结果的量值溯源在低量程测量应用中,特别是应用在管网末梢极低浓度情况下的可信度问题 8PH值的影响9测量余氯浓度就是测量次氯酸的浓度,然后换算成余氯浓度检测水中的次氯酸的重要条件是样品pH值在5-7之间流量、压力的影响电极法余氯仪,探头对流量和压力是非常敏感的使用流通池设计)对于膜电极测量系统,样品压力变化会改变电极表面和膜之间的电解液的厚度,也会给膜的空隙度带来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足以导致电极法测量余氯的错误响应10DPD比色法和电极法的校正曲线低浓度的余氯信号很可能被干扰和漂移信号淹没电极法无法扣除测量的本底干扰电极法,实际的应用点选在校正点附近,通常准确应用是在校正点附近10%11余氯测定仪器选型原则在出厂水、管网水质监测:使用比色法测量的余氯仪,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及低的维护量;加氯间监测:电极法的余氯仪,保证及时的控制;pH值变化大:用比色法的仪器;源水氨氮较高:用比色法的仪器测量总氯。
12CL17测量原理:比色法测量范围:05mg/L优点 测量稳定、准确,低浓度测量表现良好主要应用产所 自来水厂出水测量,管网测量,二次供水测量CLF/CLT10 sc测量原理:电极法测量范围:010mg/L优点: 反应速度快,无试剂主要应用产所 加氯消毒系统控制13CL17的优越性1.对含氯量变化的反应自零点开始2.真实零点3.初始投入低4.pH值改变时漂移极小5.温度变化时漂移极小6.出厂前校准7.每个测量周期均作空色校零14每隔2.5分钟测量一次,每天测量570次可无人看管连续工作30天THANK YOU!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