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养专题阅读资料.docx
9页高三阅读素材主题: 品德修养论述类:○基础阅读阅读任务:(1)运用勾画圈点法,画出作者观点句、结论句;(2)运用评点批注法,辨析作者观点,并结合作者阐述,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锤炼品德修为1.新时代青年如何锤炼品德修为苏州大学 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锤炼品德修为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锤炼品德修为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为什么要明德、立什么德、怎样修德三个方面积极开展道德实践,善于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 为什么要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就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礼节、注重礼貌、强调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一直在塑造君子文化、至善文化,提倡“君子坦荡荡”“君子喻于义”“君子成人之美”,倡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梦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止于至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止于至善、完善人格、提高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始终未曾改变的人格追求 《礼记大学》篇中写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种远大理想和志向,修身是第一位,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修身就是要提高思想品德、道德素养,成为品格高尚、品位高雅、品行端正的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通俗来讲,就是有品德也有才能的人是圣贤之人,没有品德也没有才能的人是愚昧之人,品德胜过才能的人是君子,才能胜过品德的人是小人由此可见,道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国内外都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品德修养,始终把道德品格放在做人的首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明德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立什么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包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方面: 明大德,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有这么一个男人,28年常年不回家,孩子上学他不管,老人生病他不在,家里的一切负担都是他的妻子打理,内心还要承受亲戚邻居的各种非议,有说他抛妻弃子走了,有说他异国他乡死了,有说他犯事坐牢抓了,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大家肯定认为这个人太没有道德了终于他回来了,原来他从事国家高度机密的原子弹技术研究,为此家人不能说,朋友不能说,只能选择默默无闻、隐姓埋名他就是邓稼先故事到这里,我们都会发自肺腑地钦佩邓老、敬仰邓老为了国家牺牲自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这就是大德在两弹元勋的感人事迹中,和邓老一样为了国家隐姓埋名、远离家人、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老前辈还有很多,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和事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他们的这种大德造就了中国的精神脊梁 守公德,就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遵守公序良俗,做社会道德的自觉践行者。
具体来说就是待人接物要为人友善,讲诚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公共场合不抽烟不喧哗,尊老爱幼,有序排队;日常生活中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这都是我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心 严私德,就是提高个人思想品德,做好小事、管好小节、立足平实,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德公德私德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是道德在不同层面的体现和表达一个明大德的人,一定也是严格要求自己、始终遵守社会公德的榜样,而一个道德品质不高的人,很难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更不用说去明大德由此我们就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统一要求,始终做到深刻认同,自觉树立和严格践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我们该如何修德?一是见贤思齐我们要向英雄人物、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学习,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大年、王继才、张富清等,他们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学习他们的牺牲精神,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把感动转化为行动,把学习转化为落实,始终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树立大德观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献给国家,把青春小我融入到国家大我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是闻过则喜道德修养靠个人的内在自觉,也要依靠外在的监督约束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虚怀若谷的心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虚心听取别人对我们的批评我们要把批评转化为进步的动力,把意见转化为前进的阶梯,保持谦虚的态度、开放的格局,时刻督促自己注意言行,把修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是内省慎独孔子教导我们“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道德品行不好的人和事,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要把吾日三省的境界融入到道德修养中,经常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反问自己,始终做到“君子求诸己”,不要抱怨别人,不要推卸责任,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省自律的能力和水平 ○文艺视点:含英咀华阅读任务:结合全文内容,以“品德修为”为核心主题词,将作者的论述思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时 文:○基础阅读阅读任务:(1)运用勾画圈点法,画出作者观点句、结论句;(2)运用评点批注法,辨析作者观点,并结合作者阐述,将你对品德修养的理解写下来2.以品德修养筑牢价值基石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源:人民日报评论9月开学季,不少师长的开学寄语,引人深思。
在清华,教授期望“行囊里装着谦虚、好学和坚韧不拔”;在复旦,学长瞩望“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不做‘空心人’”;在南开,校长讲述“大学是一个铸造灵魂,树立信仰的地方”开学寄语精彩纷呈,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都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把“品德修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摆在第一位的,这就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换句话说,教育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德者,才之帅也”,专业知识往往具有工具理性的一面,如果一个人不能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知识的运用,则可能适得其反蔡元培就曾指出德育缺失的后果:“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何况,加强品德修养,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大德可以说,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是需要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没有这种道德上的辨别力,就可能对同学、对师长、对社会缺少关怀,也可能越出行为的边界现实中,论文抄袭等现象屡禁不止,违法“校园贷”瞄准一些学生的“奢生活”,这些问题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品德修养欠缺、道德辨别力弱化难辞其咎事实上,真与善、知识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不可偏废,一个人只有成人才能成材,只有立心立德才能立功立言然而,对于有思想、有个性、有见识的当代青年,德育决不能是凌空蹈虚、陈旧迂腐,而是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从挤绿皮火车几十小时去上学到行李靠快递的“空手到”,从背上包着铁饭盒的铺盖卷儿到手中一刻也放不下的,这是品德教育必然要面对的时代场景变化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一样的问题,恐怕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回答古人的道德实践路径,是从修身、齐家而治国、平天下今天,同样需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无声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品德润身、有公德善心、用大德铸魂应该说,今天,我们加强品德教育,已经有了更丰富的资源、更先进的手段。
比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可以更好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比如,以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基层,感受时代脉动、思考社会问题,培养责任心、公益心加强品德修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最根本的就是要填上沟通的“代沟”、学会对话的“语言”,找到与当代青年的共鸣点,以生动的案例、感人的故事、亲身的体验,让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技能、发放文凭的场所曾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他回答:“在幼儿园,我学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从小事、小节开始,让品德修养润物无声地进入学生心田,就能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整个人生打下向好向上的价值基础○洞见真实:我想我说阅读任务: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不断提高品德修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你能否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如何提高品德修养的思考实用类文体:○基础阅读阅读任务:阅读以下材料中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模范的事迹并思考其体现了哪些道德品质《礼记》有言:“富润屋,德润身”,阐述了道德对于人的滋养作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表明了道德对于社会的教化作用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极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2019年9月,在祖国迎来70华诞之际,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公布,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名单显示,包括“老英雄”张富清、“两弹元勋”程开甲、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58人获此荣誉称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评选表彰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对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了解,全国道德模范平均两年评选一次,“水稻之父”袁隆平、献血英雄郭明义、慈善企业家陈光标等人都曾获此殊荣道德模范又有哪些感人事迹呢?赶快来看!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阿姨你带我走吧,家里没人要我,就你对我好王红心出生于1968年,1990年,她从河北省公安学校毕业分到石家庄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