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23页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15 题诗人黄昏所见[瑞士]赫尔曼·黑塞①南方的七月,火红的夕阳西沉,闪烁着玫瑰色光辉的山峰,飘浮在蓝色的夏日氤氲中闷热的原野里,沉重的生命力澎湃,高大肥硕的玉米处处可见,多处谷物也已收成;乡间道路不但湿热,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尘土味,田园里则传来阵阵芳醇、熟透的百花香在炎热的小路上,一对情侣漫无目的地从一个村子散步到另一个村子,时而轻拉着手,时而肩并着肩,不忍分离在这两心契合的一刻,他们的感受合而为一,宛如拥有同一份心跳,但两人的心情却又截然不同女孩年纪还小,年轻又美丽她深爱着她的恋人,此时她相信自己是爱他的男人也长得俊美,但没有女孩花样的青春和无邪的纯真他比她年长许多,早已尝过爱情和命运的滋味,也曾经历过挫折并重新出发深思、自信、严肃写在他瘦削的棕脸上,命运的痕迹刻画在额头和双颊的皱纹里此时,他不免想起,过去自己曾和其他情人如此漫步黄昏,他的手指曾以相同的方式抚摩她们的臂膀、秀发、肩膀及双唇他心中明白,自己做的是相同的事,然而此时心中的强烈感觉却与以往不同:他感觉美好,但不再新鲜,也不再严肃神圣。
我可以浅尝爱的甘泉他想,“然而,在她面前,我将无法掩饰那陶醉过后随之而来的厌烦感;无法继续扮演她幻想的理想爱人她将带着醒悟后的双眼,体会幻灭的刹那我害怕那一刻的到来,甚至现在已开始担心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女孩从农舍中走出,光着脚丫,深色长发下是张浅棕色的脸庞她半是犹豫半是羞涩,变换着步伐,像玩着游戏似地走到情侣附近;仿佛是特意来找他们的,又仿佛极不情愿走开,似乎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就像大彩蝶被夹竹桃吸引一般她轻唱着:“晚安!”大女孩从墙上和善地点头,男人则亲切地喊道:“晚安,可爱的小姑娘!”小女孩的脚步迟疑着,走了大约五十步后,又站住回过头来,犹疑地折回情侣身旁,望着他们尴尬地笑着,随后又走开,消失在农舍的花园中男人说:“多可爱的小女孩!”不一会儿,夜色依然昏暗,小女孩再次走出花园大门她站了一会儿,窥伺着墙垛、葡萄叶和情侣,然后跑了起来从情侣面前跑过又折回来,直到花园门口才停止过了一分钟,又来回跑了两三次,孤单寂静地反复跑着小女孩的小跑步变成舞蹈,夜色中,她小小的身影独自在白色的小路上舞着那童稚的舞蹈是对未来、对爱情的歌颂与祈祷,她严肃专注地跳着,飘来又飘去,最后消失在漆黑的花园中我们令她着迷,”恋爱中的女人说,“她感受到了爱情。
男友不发一言他想:也许小女孩在舞蹈中所享受的爱情,比日后她将经历的爱情更为美好完整也许我们已体验了我俩爱情中最深刻美好的章节,接下来的将只是平淡而乏味这将是个辗转难眠的夜他有了如下的结论:“今天我学到许多,从那个令人着迷、无言地跳着舞的女孩身上,我还须多加学习当她看到夜里的情侣,爱苗在她心中滋长;一波早来的潮汐、一股亢奋美好的情爱,涌进她的血液中,让她开始舞蹈,因为她还不能爱而我该开始学舞,将情欲融入音乐中,融入诚挚的祈祷中,如此我将永远有爱,毋须重蹈覆辙这是我该走的路摘编自《堤契诺之歌》)【注】①赫尔曼·黑塞(1877—1962),原籍德国,后入瑞士国籍,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堤契诺之歌》是黑塞的诗歌、散文集,写于他的隐居地——瑞士南部的桃花源般的小镇堤契诺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开头将道路浓厚的“尘土味”与田园芳醇、熟透的“百花香”作对比,为下文写人物的不同性格作了铺垫B.因为在这两心契合的一刻,一对情侣的心情却截然不同,所以他们漫无目的地从一个村子散步到另一个村子C.“命运的痕迹刻画在额头和双颊的皱纹里”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男子不再年轻和纯真,经历过爱情和命运的挫折。
D.小女孩在情侣面前孤单寂静地反复跑着,得不到情侣的回应,就把小跑步变成舞蹈,她想借此吸引情侣的注意E.文章主要写作者在黄昏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瑞士南部小镇堤契诺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其基调以明朗和快乐为主14. 文中划线的句子“我将无法掩饰那陶醉过后随之而来的厌烦感”,表现出男子怎样的矛盾心理?(4分) 15.文章多处描写了“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女孩”,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个小女孩的形象对男子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3.(5分)B D(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B项属于强加因果,D项“得不到情侣的回应”有误,文中情侣有回应)14.(4分)答案要点:①男子面对拥有花样青春和无邪纯真的女孩,引发爱情美好的回忆,陶醉其中;②他担心爱情的幻灭,那一刻到来,感觉就会不再新鲜、严肃和神圣,由此无法掩饰厌烦每点各2分)15.(6分)答案示例:①羞涩、好奇,充满童真;②被情侣吸引,初步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③纯洁无邪④小女孩是作者心中美与善的象征(化身),⑤她使成熟世故的男子的心灵得到净化,⑥使他想重新找回永恒而诚挚的爱情6分,小女孩的形象和对男子的影响各3分如有不同看法,意思对即可) 略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船老板韩少功有根是个船老板,看见我游泳,远远地在船上招手,嘴巴一阵开合——喊声在柴油机噪音中其实完全听不清他有时给我捎来东西,在院墙外停了机器,一声大喊抛过墙来:“拿兔子肉呵!”或者“拿野猪肉呵!”我闻声赶去水边,从他那里接过肉,还有坝上一个猎手朋友的问候与有根熟了以后,碰到城里朋友来访,我常常包租他的船去库湖中游玩在这个时候,他对船钱总是推让给什么钱呢?几个朋友!”或者说:“下次再说,下次再说,我现在不缺钱!”我后来知道,有根在开船之外兼看风水,还懂一点小方术。
他走进我家院子,总要东张西望,细加观察,然后讲解“内白虎(指我家院内一个坡)”和“外青龙(指我家墙外一道山)”的深义听说我家鸡埘里出现一种麻色小蛋,他一口咬定那不是鸟蛋,也不是蛇蛋,而是臭婆娘(不知他是说谁)拿来偷换鸡蛋的我应该马上去鸡埘边贴一红纸条,方可以正压邪,清净门户,赶走那个臭婆娘!他是一个业余萨满,常被乡亲邀去解决难题乡亲们一碰到事情不顺,比如出门便摔跤,进门又打碗,埘里刚死鸡,圈里又猪瘟……这就值得注意了,就不能当作一般事务来处理了取冷饭一碗,配鱼肉若干,倒在屋后僻静处,辅之以烧香和贴符,俗称为“倒冷饭”,可把小鬼打发远去,算是打破险局的简易伎俩如果事情比较严重,比如房屋起火还加上恶病缠身,那就不光要救火和治病,更要找出形而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乡下人信赖科学但不满足于科学,一定会去求助有根这样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级的和尚或道师到底找什么人,依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定,也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这些做法十分可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算得上某种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祛邪驱鬼一类是否也不失为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师要孩子们临考前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这种十之八九的谎言常常也管用,近来也被列为科学的一部分——不过是传统科学所忽略的科学。
倒是另有一些科学的接连露馅:化肥破坏土质的大弊近来才被人们认识瘦肉精、催长素、DDT、隆胸硅胶、不沾锅的特氟隆等等,也以其危害最终吓坏了公众神经毒气和细菌武器更不用说,似乎比巫术更混蛋,其制造者分明是一些穿着白大褂的邪教教主但我还是一个信奉科学的教徒,对有根的热情指导一笑了之,急得他瞪大眼睛:“你以为这迷信?明明是科学,条条都是有书对的!”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这一天,我与他在雁泊湾看朋友,在一农户家吃晚饭天色渐晚,主妇把一只大母鸡追得满地飞,说那只鸡几天前不知受了什么惊,晚上总是不回窝了,怕是要变野鸡了有根笑了笑,“你等我来你抓得住它?”“鸡有脚,自己不会走么?你只给我找一张纸要纸做什么?”有根讳莫如深,笑而不答,取一张废报纸去灶角里点火,嘴里念念有辞回来没有?”他接下来大声问回来了!”主妇往地坪里一看,大觉意外你再看看,它进埘没有?”“进去了!已经进去了!”“看清楚呵,没有再出来吧?”“没有!真的没有!”主妇和我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不是在现场目睹,如果这件事只是传说,我撞破脑袋也不会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立刻想到的下一点是:我是不是应该遵照他的嘱咐,去鸡埘边贴红纸条?深夜,我们离开雁泊湾。
他把我送回家我上了岸,在朦胧夜色中摇摇手,看他一点篙,船就离了岸,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我答应下次跟他去看看峒里最好的一块坟地,据说是块要出宰相出将军的宝地我的巨大殊荣是最早得知此事,是获准参观的第一人——他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看了以后不能说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用“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来写船老板,使用了借代手法,写船老板相信他自己“条条都是有书对的”的做法是科学的B.小说中作者运用民间富有神秘色彩的素材,通过具有神秘风情的叙事,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奇特的乡土世界C.小说写了自己和船老板的交往,写了他的多项事情,并借此塑造了一系列敬畏鬼神的乡村人物群像,人间烟火气十足D.小说详写船老板烧纸找回走丢的母鸡,目的在于印证船老板的神奇力量,见识了船老板的神奇后,作者也渐渐理解并最终接受了他的说法E.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一句,间接写出作者对乡间神秘与现代科学有了新的思考17.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并分析18.船老板执着守护着带有迷信色彩的乡土文明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船老板守护的乡土文明的。
参考答案:16.AD17.①热情、仗义、大方的船老板:帮忙捎东西,推让船钱②崇拜乡土迷信,抵抗现代文明的业余萨满:打发小鬼,烧纸找鸡,相信风水 18.船老板守护的乡土文明代表着一种自然的、纯朴的,对自然和神秘充满着敬畏之心的传统文化缺少现代知识的乡民相信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的神秘力量,所以遇到问题愿意求助萨满;这种乡土文明也是一种心理慰藉是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实际上流露出的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难以割舍的复杂之情无论是写乡下人愿意向萨满求助,还是写我亲眼目睹船老板神奇的找回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