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史传文学.ppt

52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7214424
  • 上传时间:2018-10-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37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史传文学,叙事记言 各臻妙境,主要内容与重点提示,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有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事记言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左传》与《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为重点《周易》、《尚书》参考书,《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魏王弼注,唐孔颖达正义 《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 中华书局 《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孔安国伪传,孔颖达正义 《尚书今古文注疏》(见皇极经解)(汇集今古文,供研究用)清孙星衍,,《左传》参考书:,《春秋左传集解》(十三经注疏本)(晋杜预参考汉魏间贾逵、许淑、郑众、王肃等家今文观点,作集解三十卷,为现存最早最权威之古注,在全部十三经注疏中也是较好的旧注本)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旧注疏证》 清刘文淇及其子刘毓 ,孙刘寿 ,次孙贵 (刘师培之父)三代四人陆续编撰,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列旧注,次及本人疏证,博采众书,材料极富,为深入研究左传之重要参考书。

      《春秋左传读本》 王伯祥选注,选文较多,注释稳妥详细,多用旧注,为了解左传全貌之初读本. 《左传选注》 朱东润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选材体例以国别事件为主,侧重文学角度,每段后有评述性说明 《左传注译》 杨伯峻 有序文介绍左传,有并行的译文 《国语》 三国吴韦昭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参考书:,《战国策》东汉高诱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由于过去文学观念不同,魏晋隋唐没有整理战国策的记载,北宋时,战国策已缺11篇,高注20卷缺12卷,曾巩细心搜求民间藏本,编成33篇,即今本 《战国策》宋鲍彪注,元昊师逆补注,通畅好读,但自作主张改动原文及次序不可取 《战国策选注》 原北京师范学院牛洪恩、邱少华、孙悦春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为较好之普及本1、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社会制度的变迁,兼并战争的频繁,促进了散文的兴盛 2、“士”阶层的形成,文化学术散布到民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成了散文的发展 3、诗歌篇章短小,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于是散文起而代之 4、竹简和书的发明,书写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兴盛的主要原因,一 《尚书》和《春秋》,甲骨卜辞——叙事散文的萌芽。

      铜器铭文——铸之鼎器重宝之文字 《易》卦爻辞——卜筮文字,亦事亦理,亦韵亦散 《尚书》——记言文之祖 《春秋》——记事文之祖1、甲骨卜辞 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发现刻有文字的兽骨,龟壳,这便是甲骨文的发现据考古鉴定,甲骨文是灼龟甲占卜的记录,属殷商文化已发现约3500多字,能识者约2000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举隅,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纂》,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现),毋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甲骨文合集》第10405片反面,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生的认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模具中,连同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铭文有铭文的铜器基本上都是青铜器,比较常见的有鼎、簋等食器,爵、觚、尊、卣、壶等酒器,盘、匜等水器,钟等乐器以及戈、剑等兵器已发现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数逾万件著名而较完整的铜器铭文有《毛公鼎》等,其性质、篇幅与《尚书》已相当接近毛公鼎,铜器铭文举隅,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 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迺自 作配乡 (享)民,成父母。

      生我王作臣,厥沬 (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顾 在天下用厥邵 绍 好,益干(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李学勤释文,遂公盨,《周易》是用蓍草的茎占卜的一部记录卦辞的书单卦八,取自自然界的八种物质现象:天(乾)、地(坤),为父母,生风雷水火山泽(巽震坎离艮兑),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八卦重叠组合,成64卦,每卦6爻成384爻,每爻有爻辞,说明本爻在本卦中的性质,每卦有说明本卦性质的总的卦辞,卦爻辞简单而晦涩难懂,蓍人可以灵活解释,这为后来的神签提供了根据不过卦爻辞在叙述卦体吉凶时,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3、《周易》的卦爻辞,《易经》卦爻辞举隅,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尚书》,1、《尚书》的基本概念 尚书即上书,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时只叫《书》,到汉代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 史官之设始于殷,“左史纪言,右史记事《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汇编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君的劝谏颂祝之辞2、《尚书》的成书年代及流传情况,《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但先秦古籍如《论语》、《左传》、《荀子》、《韩非子》等,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中的句子,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子,名称叫《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本《尚书》分虞、夏、商、周四部分3、《尚书》的文学价值:,《尚书》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用人、理政的原则、方法和勤勉治国、力戒逸乐的主张 《尚书》之文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表达方式,虽为“记言”,却并不单调记叙简明扼要,描写用笔不多而颇生动,议论要言不烦,抒情皆直抒胸臆而富于感染力 但《尚书》毕竟是散文萌芽阶段的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韩愈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指出了《尚书》语言的这一特点。

      《尚书》的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春秋》,《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中经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共十二君,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史实,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其体式、内容、叙事、语言均自成一家,不仅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关于《春秋》的作者,《左传》等书中有孔子修《春秋》 的话,孟子更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春“西狩获麟”,传说孔子“绝笔于获麟”(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则《春秋》成书当在孔子卒前二年但《论语》中没提到过《春秋》,故杨伯峻不信此说,他认为《春秋》是鲁国原史 《春秋》的思想倾向,主要是遵循周制维护周礼,明王道,重人事,褒善贬恶,反对“邪说暴行”,志在“拨乱世反之正”《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阐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

      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二 《春秋左氏传》,1.《左传》的作者 2.《春秋》与《左传》的关系(《春秋三传》) 3.《左传》的思想内容 4.《左传》的文学成就,1、作者和成书的时代,《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以后,许多人怀疑此说,现代有人提出是战国时的人所作 《左传》与《春秋》虽有联系,但主要不是注释,而是以《春秋》为提纲,综合国史、传说和轶闻逸事,较详尽地记载了春秋时期304年间各诸候国内部和各国之间错纵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范围大体上局限于统治集团内部除《左传》外,给《春秋》作传的还有两部书,一部是齐人公羊高所作,叫《春秋公羊传》;另一部是鲁谷梁赤所作,叫《春秋谷梁传》这两部书不同于《左传》的共同特点是叙事较少,而主要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但多失之穿凿附会,故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均不及《左传》2.春秋三传,3.《左传》的思想内容,(1)重视民势和民心向背,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民力量不断显现的结果,它迫使统治者在考虑施政方略时不得不考虑民心民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有一定的进步性。

      (2)崇礼思想,歌颂正义、歌颂爱国,如对郑子产、弦高、楚申包胥,齐晏婴等人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言行是充分肯定的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秽行 (3)崇霸思想,记述了许多战争,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4)局限:首先,维护旧礼制、宣扬血缘宗法制度的倾向很突出,对当时一些革新措施颇为不满其次,《左传》对妖鬼、神怪、占卜、津津乐道4.《左传》的文学成就,《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不少新特点,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比《春秋》增多二十七年烛之武退秦师,本篇不经意地刻划了一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之士的形象全文情节比较简单,笔墨也很经济,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出色的外交辞令烛之武抓住秦晋争霸的矛盾,“越国以鄙远”之艰难,“亡郑以陪邻”之利弊先动摇秦国的决心,然后摆出晋君曾许秦以焦瑕,却“朝济而夕设版焉”的事实,挑起秦国对晋的不满,最后揭露晋国的野心而给秦王造成心理上的威胁,从而使秦穆公背弃前盟,撤兵而去烛之武的说辞颇有点战国时纵横家的意味,应该说《左传》中这种出色的外交辞令跟《战国策》是有一家的继承和发展的渊源关系的。

      晋公子重耳之亡,高超的叙事艺术 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本篇写的是秦穆公在企图称霸中原的野心指导下向东扩张势力的尝试文章的宗旨在于总结秦败的原因战争所与三方,在秦,则师出无名,是非正义的;在郑,则保卫国土是正义的;在晋,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帮助正义一方的作者的思想倾向都通过具体的叙述表现了出来秦晋殽之战,1、结构严谨,线索分明,围绕中心安排材料 全文以蹇叔哭师开头,中间写了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殽山丧师,最后以秦穆公哭师结束,首尾呼应,回抱圆合在详略的处理上,对直接提示秦败原因的蹇叔哭师,弦高犒师详写,对显示秦败结果的殽山丧师则只用了十几个字,写得极其简略 王孙满观师后的的评论和晋国战前军事决策会议上的意见,既是对蹇叔意见的补充,又是从裁判的角度对秦败原因的直接揭示可见《左传》的作者在剪裁方面极具匠心写作特点,蹇叔是一位忠心耿耿,爱国爱民,深谋远虑,见识卓绝的老臣的形象他劝告穆公晓之以理,言辞委宛;告诫孟明通之以利害,言辞激切;哭送儿子动之以情,言辞哀痛他的性格特点虽然只是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的,但很富于立体感 弦高是一名有正义感的爱国者的形象,由于他的沉着机智,巧于应变,终于使郑国转危为安。

      先轸是一员多谋善断,性格刚烈的将领的形象,他眼光敏锐,在截击秦军的问题上,当机立断,迅速组织了这场战争并获得了胜利文赢放三师之后,他当着襄公的面,疾言厉色,不顾而唾,一方面表现了他火暴的性格,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他对晋国的无比忠诚 秦穆公的先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与后来在事实面前勇于改错,形成鲜明对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刻划了几个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弦高犒师 用心良苦 皇武子辞客 绵里藏针 孟明谢赐 弦外有音,3、出色的外交辞令,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