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中考复习资料.doc
15页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 时期,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和战国,_统秦两汉,nn,——J注:二晋指短暂统一的西晋,和长江以南西晋灭亡后建立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应,皿——/ 的东晋南北朝并立,隋唐兴大统,注:长江以北的北朝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五朝;长江以南的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五代十国乱,宋元明清完先秦历史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历史一)原始社会K元谋人:距今约仃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範,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2、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3、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使用打制石器,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过 着氏族生活,中国已知最早进入氏族生活的远古居民)4、 河姆渡氏族:距今约1万年前,发现于|长江流阈(浙江余姚),|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 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屋|5、 半坡氏族:距今约6千年前,发现于|黄河流坳(陕西西安),|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 家),住|半地穴式房屋|。
6、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在山东大汶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岀现|7、 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炎帝和黄帝部 落联合,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8、 炎帝、黄帝、蚩尤被称为“中华文明之祖:|炎帝的贡献| :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神农氏),组织集市交易黄帝的贡献| :发明修盖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嫌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9、|尧、舜、禹|实行禅让制,大禹治水(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鼻奴隶社会的兴盛及其瓦解K我国最早的国家是亟,约前2070年由禹建立(公元前21世纪),建都于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 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匸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 商:约公元前1600年,由汤(任用伊尹为相)建立,定都亳;盘庚迁都到殷,故商朝也称殷朝3、 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建立,定都镐京;虹 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麻打将土地和臣民封给诸侯。
后期爆发了平民暴动,赶走周厉王(暴君), 这个事件叫做“国人暴动:西周周幽王时灭亡(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东周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甲骨文或卜辞)开始的,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最晚在战国出现了毛笔5、 青铜器: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商朝最鼎盛(最大的是:司母戊鼎;最精巧的是:四羊方尊;还有成 都平原的三星堆文明如: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b夏、商、西周形成我国的青铜文明6、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7、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任用管仲改制X晋文公(城濮大战v退避三舍>奠定他成 为中原霸主X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等8、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战国时进一步推广牛耕技术和铁农具的推广的出现: 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9、 春秋战国被称为大变革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发展A、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国)1、 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家分晋,齐楚秦燕(韩、赵、魏)2、 战国时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X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秦、齐),其中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 秦国李冰修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工程(作用)o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4、 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国君:秦孝公内容:(1 )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 除徭役,惩罚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商人和因懒惰而贫穷的人3)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员治理,削弱 贵族分封制4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5 )统一度、量、衡6)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派人物历史时期主要思想代表作及影响儒家孔子春秋“仁:“爱”德咽材施教”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孟子战国“仁政“保护资源《孟子》道家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庄子战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和谐社会思想《墨子》法家韩非战国“法治”,改革,中央集权《韩非子》兵家孙武春秋“知己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二、统一兴盛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秦汉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翹:嬴政,公元前221年,咸阳。
2、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A、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1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 夫,分别主管政务、军事、监察;三公下设九卿,分管行政、司法、财政等3 )在地方,废除分封 制,实行郡县制氏经济上:(1 )统一货币(秦半两);(2)统一度量衡;(3 )统一车轨(同车轨)・C、 文化上:统一文字(书同文,统一使用小篆,后来又推广隶书);焚书坑儀D、 军事上:⑴秦始皇命蒙恬征讨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区;⑵为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洸,东 到辽东⑶在越族地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3、 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陇西),南达南海和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4、 秦末农民起义:原因:(1 )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徭役多、赋税重、刑法残酷、统治残暴;(2 )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戍守渔阳误期起义: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 一次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消灭秦军主力)对推翻秦朝起决定性作用;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前 207年,入咸阳,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o7、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刘邦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善于用人、得民心西汉:⑴ 建立:公元前202年,⑵建立者:刘邦(汉高祖),⑶定都:长安汉初实行|休养遢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L&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首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9、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大一统):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内容:(1 )政治上:a、在中央: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b、在地方:加强 中央的监察权将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刺史专门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行为2 )经济上:A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B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3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为国家赢得安定环境10、汉朝皇帝治理过黄河的有:汉武帝、汉明帝(派王景);汉武帝时修筑了白渠;汉代的丝织品,已经 使用提花机;东汉的杜诗,发明了用于冶铁的水排,水排的利用,比欧洲1000多年;汉代铁制兵器已逐 步取代青铜兵器;东西二京是长安和洛阳;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市‘:12、 昭君出塞: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婚,影响: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3、 两汉时期,将今天新疆和新疆更远的地区,称为丽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公元前们9年口诀:138、们9张骞出使西域走) 目的:第一次是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第二次是与西域各国友好交往西汉于甌區用,设置磨亟,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4、 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后分为|南北两道|15、 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从西域传人了葡萄、石榴、苜蓿、天马等16、 西汉时发明了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仃、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教)在东汉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 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思想得道成仙18、西汉司马迁著有《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学习司马迁的精可重视实地考察,坚持不懈,刻苦努力,为了理想忍辱负重,多读书19《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20、 地动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位: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2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的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2、 |医圣张仲景| ,著《伤寒杂病论》,后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理外科鼻祖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还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23、 评价秦始皇:评价: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功大于过的皇帝功表现在:(1 )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3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4)修筑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和灵渠过表现在:(1 )实行了“焚书坑儒”,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2)在位时徭役多、赋税重、刑法残酷、统治 残暴三、政权的分离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1、 官渡之战:战双方:曹操、袁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曹操政治上F挟天子以令诸侯”2、 赤壁之战交战双方:孙刘联军VS曹操,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3、 三国鼎立的形成:曹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蜀汉(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孙吴 (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犷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曹操不属于三国时 代)5、 两晋:短暂统一的西晋(266年、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东晋(317年、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卜6、 263年,曹魏灭蜀汉;265年曹魏权臣司马炎废魏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是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统一全国的政权7、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五胡内迁)□到西晋初 年,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永嘉南渡”8、 四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符坚重用王猛为丞相,前秦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9、 观水之战:383年,东晋VS前秦,东晋以少胜多前秦瓦解,之后南方进入南朝(宋、齐、梁、陈, 都城都在建康),北方进入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b10、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定都平城,439年统一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