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昆虫学答案.docx
5页森林昆虫2答案一、 名词解释(8*2)1、 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2、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3、 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 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4、 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 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5、 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6、 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7、 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 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8、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二、 填空(35分)1、 蝗虫口器由 上颚 、 上唇 、下颚、 下唇 、 舌 5部件构成2、 蝉属—同—目,蝽象属—半_目,天牛属 鞘—目,白蚁属―等 目,蝼蛄属于 直翅 目3、 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 中 。
4、 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顼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5、 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离蛹 、 围蛹、被蛹 6、 昆虫体躯分为 头 、 胸 、 腹 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感觉和取食、 运动 、 代谢和生殖 7、 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卵 、 若虫 成虫 8、 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 、 亚致死高温区 、 适温区 、 亚致死低温区、 致死低温区 五个温区9、 天牛的触角为: 丝状 :蝶类的触角为: 棒状 ;三、 简答题(24分)1、 简述昆虫纲的特征一、 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 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二、 头部有口器,一般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胸部3节,具胸足3对,还常有两对翅;腹部11节,8,9 两节有由附肢特化形成的外生殖器三、 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背面四、 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即变态2、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由内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体壁功能:最佳的保护性屏障。
体壁是虫体内部器官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防 止外来物质如病原体、杀虫剂等的侵袭表皮硬化成的外骨骼有保持昆虫体形的作用体壁的部分内陷形成内骨骼,用以附着肌肉体壁还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用以接受环境刺激和分泌各种化合物而调节昆虫的行为呼吸和排泄的功能体壁内陷还可形成虫体的一部分器官,如气管系统、消化道的前肠和后肠、生殖系统的 某些部分等3、昆虫触角的主要类型(5种),并简述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丝状、刚毛状、念珠状、棒状、肘状等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蝗虫和蚂蚁)与听觉(雄蚊),其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 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发达,能准确地接收雌性昆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素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 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四、论述题1、结合天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治理的方法13分)1. 气象因子的影响主要是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及光等。
温度和湿度往往共同作用,且受到光的影响温 度对卵的孵化、蛹的羽化及其存活,以及幼虫的存活和活动等都有明显的影响2. 食物因子的影响 食物质量和丰歉对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关系极大不同种类的松毛虫除对树种 的选择外,对松针的质量亦有着明显的选择性是封山育林的抗虫效应增强的原因之一3. 天敌的影响 已知松毛虫的天敌近600种,是调整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优势种类往往 对松毛虫种群消退起重要的作用4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的影响事实证明,大面积营造纯松林,客观上为松毛虫的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防治方法:(一) 区划松毛虫发生地理类型虫源地往往是浅山低岗、三面环山、窝风、向阳的地方,其种群密度也往往偏高因此调查区划出这些虫灾 潜发区,对监视松毛虫的种群动态、及时控制虫灾是十分有利的二) 确定防治策略(三) 防治措施的合理组配1. 改善松林环境2. 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四) 物理和人工防治(五) 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2、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分类特征12分)直翅目:体中型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翅2对,前翅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覆翅;后翅膜 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或短翅种类。
等翅目:体多为小型,柔软,色浅口器咀嚼式触角念珠状,有翅或无翅,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 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半翅目:通称蝽象或蝽等体小至大型,多呈椭圆形成盾形,略为扁平头部前端较窄口器刺吸式,由头端生出;下唇延长成分节的 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4根口针触角丝状,4-5节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栖息时平覆体背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某些种类具臭腺同翅目:体微小至大型,翅2对,前翅为革质或膜质,质地相同,帮称为“同翅目”头部为后口式,口器为刺吸式,但从头的后端生出复眼多发达,单眼有或无触角为刚毛状或丝状等 前翅全部为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休止时作屋脊状覆叠,也有不少种类完全无翅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 体上常有蜡质被盖森林昆虫答案一、 名词解释(8*2)9、 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10、 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 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11、 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 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12、 趋性:就是对某种刺激有定向的活动的现象13、 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14、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15、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16、 IPM: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 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 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二、 填空(35分)1、 昆虫体躯分为 头 、 胸 、 腹 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感觉和取食、 运动 、 代谢和生殖 2、 蝉属—同—目,蝽象属—半_目,天牛属 鞘—目,白蚁属―等 目,蝼蛄属于 直翅 目3、 昆虫的学名是由 和—种名 成4、 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5、 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离蛹 、 围蛹、被蛹 。
6、 蝗虫口器由 上颚 、 上唇 、 下颚 、 下唇 、 舌5部件构成7、 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卵 、幼虫、 蛹、成虫 8、 昆虫分布型通常有以下3种 随机 、 聚集、 均匀9、 天牛的触角为: ;蝶类的触角为: ;白蚁的触角为 —三、 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一、 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 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二、 头部有口器,一般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胸部3节,具胸足3对,还常有两对翅;腹部11节,8,9 两节有由附肢特化形成的外生殖器三、 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背面四、 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即变态2、昆虫触角的主要类型(5种),并简述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丝状、刚毛状、念珠状、棒状、肘状等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蝗虫和蚂蚁)与听觉(雄蚊),其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 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发达,能准确地接收雌性昆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素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 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
3、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由内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体壁功能:最佳的保护性屏障体壁是虫体内部器官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防 止外来物质如病原体、杀虫剂等的侵袭表皮硬化成的外骨骼有保持昆虫体形的作用体壁的部分内陷形成内骨骼,用以附着肌肉体壁还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用以接受环境刺激和分泌各种化合物而调节昆虫的行为呼吸和排泄的功能体壁内陷还可形成虫体的一部分器官,如气管系统、消化道的前肠和后肠、生殖系统的某些部分等四、论述题(25分)1、根据天牛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管理的方法13)隐蔽生活,防治困难一旦受害,很难恢复多为次期性害虫少数先锋种,最需重视林业措施,极为重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注重环境对蛀干害虫综合作用注重病虫协同及复合危害林业措施极为重要2、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分类特征12)直翅目:体中型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翅2对,前翅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覆翅;后翅膜 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或短翅种类等翅目:体多为小型,柔软,色浅口器咀嚼式触角念珠状,有翅或无翅,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 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半翅目:通称蝽象或蝽等体小至大型,多呈椭圆形成盾形,略为扁平头部前端较窄口器刺吸式,由头端生出;下唇延长成分节的 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4根口针触角丝状,4-5节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栖息时平覆体背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某些种类具臭腺同翅目:体微小至大型,翅2对,前翅为革质或膜质,质地相同,帮称为“同翅目”头部为后口式,口器为刺吸式,但从头的后端生出复眼多发达,单眼有或无触角为刚毛状或丝状等 前翅全部为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休止时作屋脊状覆叠,也有不少种类完全无翅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 体上常有蜡质被盖。
